為什麼平臺都要爭奪輕內容?

08-30

今年以來,聚焦輕內容和社交的微博股價一路長虹。最新估值超過 200 億美金的今日頭條,則上線瞭微頭條,直接對標微博。而在最近,知乎 App 也上線瞭 " 想法 " 功能,並給瞭一個單獨的首頁導航欄入口,足見內部之重視。為什麼平臺們對於輕量級內容的爭奪越來越激烈瞭?

爭奪輕內容的背後是搶占時間場景

大多用戶的時間是多個場景被消耗的

隨著信息和時間的碎片化,信息的分發的形態越來越多,包括長度和深度不一的圖文、視頻、音頻。同時入口越來越多,包括內容平臺、社交平臺,甚至是工具平臺,比如 WIFI 萬能鑰匙。但用戶總時間是不會變化的,24 小時每個人都是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單個用戶的停留和使用時長,就成瞭關鍵性指標,這是內容競爭中關鍵節點。但是,對於各大內容平臺來說,想讓平臺上的內容消費的時間總量增加,無非是以下三種方式:

拉新:把未知的用戶轉化為自己的用戶,比如快手、頭條的渠道下沉,將之前一直相對空白的三四線城市、農村用戶轉化成自己忠實用戶;

競爭:把其他新舊內容平臺的用戶,轉化為自己的用戶。抖音、西瓜視頻等短視頻的出現,嚴重的沖擊瞭包括優酷在內的傳統長視頻的平臺;

粘合:通過圖文、視頻等不同的形態、不同長度的內容拓展,增加用戶粘性和使用時長;

由於現在用戶對於手機的重度依賴,用戶的時間入口幾乎被手機接收瞭,PAD 等使用時間越來越少。但即使在手機上,用戶的時間也被碎片化瞭。大量的工具和應用割裂用戶的註意力。僅僅是微信一項,根據 2016 年的數據,用戶平均每天打開就超過 10 次,也就是說用戶在多個場景裡可能都被打斷。這對於長內容的用戶增長,用戶時長會都會有較大影響。短內容是最適合填充碎片時間。

同時由於內容消費的主力軍是年輕用戶,他們一般會在包括學校、公司、傢、交通工具等多個場景活動,在這種前提下,客觀的環境也不允許用戶,花太多時間去消費和查看各種長的深度內容。於是短的輕量級內容就成瞭剛性需求。

信息傳播由淺入深的三個階段

信息資訊傳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門檻最低的資訊,輕量級,快速,淺顯直白。典型代表是微博、微頭條、知乎的想法。內容生產者要做的,主要是快速的把一個信息的核心提取出來,發佈出去。這點對於用戶來說,閱讀的成本也很低,快速消費,容易理解。

但不好的地方在於,就是信息碎片化,不利於全面瞭解事情的全貌,也不利於深度理解和思考。對於內容制作方來說,尤其是文字內容,可以極大地降低門檻,讓更多人參與和創作,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和粘性。大傢更加積極的去參與內容創作。微博之前的 140 個字,就是典型的碎片化資訊內容。

然後是長資訊。相對較長的內容,從所蘊含的信息量來說,也就是常常說得深度內容和幹貨。深度內容往往是給到內容消費者,一個全面的或者不同的解讀,並給予這個結論充分的詮釋和論據。這對於內容消費者來說,好處就是能夠學到更多更系統的東西,從而有利於對自我和外界認知的系統性提升。在這點上,知乎上的長內容沉淀,已經是國內公認最好的平臺之一。

但是,對於傳播來說,當下的手機時代,隻有為數不多的長內容能夠被廣泛傳播。用戶更傾向於短小的輕量級內容。同時,最關鍵的是,長內容的制作成本和門檻非常高,一般的個人根本可望不可及。系統性的長內容的生產,註定屬於有系統性研究的個人或者團隊。即使在知乎上,用戶活躍度很高,但是真正生產長篇內容的達人占得比例還是相對較小。

最後的是知識付費的教育。前兩者是單向的傳播,但是後者是知識的傳播和系統性教化,對用戶影響最大。教育必須要借助著相關的內容的傳播,但是和純粹的內容轉播不一樣,它更強調系統性和整體性,強調互動和對人思想的教化。在此場景下,用戶的粘性會更強,商業價值也遠高於其他類型的用戶。不管是微博問答、知乎的知乎 Live 就是為此佈局。

輕量級內容的群雄逐鹿

隨著用戶對於碎片化內容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各大平臺對此也越來越重視。在碎片化資訊的生產和傳播上,微博在很長時間都是占據瞭龍頭位置,根據最新財報,截至 2017 年 6 月,月活躍用戶數為 3.61 億,較上年同期增長 28%,日均活躍用戶數為 1.59 億,較上年同期增長 26%。同時推出更短的微博故事視頻功能,繼續打造著微博的立體的內容生態。但是微博偏輕內容,長內容沉淀相對較難。

騰訊曾經想進入,不惜重金投入到騰訊微博,微視短視頻,但是很不幸,最後都失敗瞭,幸好這個時候,微信出來瞭。微信朋友圈承載的輕量級內容,再加上微信公眾號的長度內容,簡直是天作之合。

但是,由於朋友圈先天性的封閉性和熟人社交圈,不具備媒介內容的傳播的基因,所以影響力有限,最後淪為微商和個人吃喝玩樂的廣告牌。同時,微信公眾號大放異彩,成功的沉淀瞭一大批對於中長內容,有消費需求的用戶。但是對於 2000 多萬公號賬戶來說,微信公號的不人性和用戶體驗長期沒有優化,逐漸的導致瞭部分用戶活躍度下降。整體來說,騰訊還是缺乏一個輕量內容的有效的出口。

而在這個時候,今日頭條快速崛起,最新的數據是,日活 1.2 億,估值 220 億美金,直奔著百度的量級去瞭。在微頭條的流量增長迅猛之外。今年在輕量級的短視頻領域,出來的三個產品西瓜、抖音、火山也都風頭正勁,都讓今日頭條獲得瞭類比 BAT 的關註度。今日頭條擅長的是內容整合。內容足夠多,用戶的停留時間也不短。但是頭條的長內容和短內容之間相對割裂。用戶之間的粘性還不夠強,通過大量短視頻的生產、傳播,從進一步提升他們活躍度和互動性。

而擅長於內容生產和傳播的知乎,目前內測的 " 想法 " 功能,定位是輕量級別的短內容。知乎創始人周源的評論回復是:還是覺得短內容生產是有價值的場景,短內容信息流最重要,就是把發佈功能做好,其他功能都不做。" 但是目前,想法的內容不會流入首頁信息流,與知乎本身長內容區別開。知乎擅長的是長和深度內容,這對用戶的粘性和時間的分配進一步強化。想法是在原有的長內容優勢上,做進一步做延伸,也是一步加強。知乎的想法的加入,讓競爭更加激烈化。

陳丹青在談到當下的傳播現狀時說:"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和行動失調的時代,在空前便利的電子傳媒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聰明,也比任何時候都輕飄。" 毫無疑問,輕內容是大眾需求,但是從長遠來看,深度內容才留的更加長遠。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 & 網易號 " 各有態度 " 簽約賬號,本文由南七道完成。微信公眾號:南七道,品牌合作微信 / 電話:13682544454。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