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熱潮背後:變現難於上青天

08-27

" 現在不僅僅是我們這些初創小團隊,就算大的創作團隊也一樣賺不到錢。" 小牟,某短視頻創業團隊的負責人,提起短視頻創業的變現難,他對懂懂筆記吐起瞭苦水。

在他看來,目前雖然許多頗有聲勢的短視頻創業團隊看似風光無限,其實多數都已經陷入瞭投入大、收入少的困局。

短視頻是內容創業的下一個風口。" 早在一年前,今日頭條 CEO 張一鳴就曾做出這樣的判斷。

這一年多來,以 Papi 醬為代表的網紅開啟瞭短視頻內容創作的春天,而隨著 " 統領 "400 萬粉絲的電商博主張大奕,以及短短四個月就吸睛無數的 " 辦公室小野 " 等不斷爆發,令短視頻一時間成為移動互聯網流量的新入口,並吸引瞭眾多用戶和行業人士的高度關註。

2017 年已經過半,短視頻市場就像張一鳴說的那樣,真的成瞭炙手可熱的創業新風口。除瞭今日頭條,很多大平臺都在紛紛加大創作扶持的力度,甚至不惜重金拿出數億、數十億的巨額補貼。擺在短視頻創業者面前儼然就是一座座待掘的金礦。

可是半年多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傢紛紛入場,卻逐漸發現要想賺到錢,並沒那麼容易。商業變現,已經成瞭各大短視頻團隊瘋狂創作之後,難以言表的痛點。

平臺 " 補貼 " 維持不瞭生存

如果沒有 " 網紅 "Papi 醬的廣告影響力,也沒有 " 大姨媽 " 張大奕的商品變現能力,那麼短視頻初創團隊應該怎麼做才能賺錢?

網上流傳著一份《短視頻變現攻略》的文章,第一條便是通過點擊率(流量分成)和平臺補貼進行變現。其他的形式,則是 " 網紅經濟 "、廣告等。

" 就像開始有網約車一樣,平臺會開出大量的‘補貼’鼓勵用戶創作。" 在 2016 年底創立瞭這傢短視頻創作工作室後,小牟表示部分平臺的補貼的確算是業界良心,起碼力度可以說和當初網約車平臺補貼司機和用戶的力度相當瞭。

我們在火山小視頻上,看到瞭這樣一條 15 秒的短視頻:一位用戶拍攝瞭自己的媽媽在跳廣場舞時的 " 妖嬈 " 舞姿,滑稽的動作吸引瞭 3251 活力點,如果換算成火山小視頻的補貼,那麼這個視頻可以獲得平臺的 325 元的補貼。

" 如果說對於個人用戶的隨手拍,這樣的補貼還算很劃算,但作為專業的內容創作團隊,就顯得十分雞肋瞭。" 小牟說,創作團隊依靠平臺發佈作品,主要為的還是流量和知名度的擴散,補貼(獎金)的數額其實意義不大。

而懂懂筆記瞭解到,小牟這樣的團隊,想要在其他知名的視頻平臺上獲取獎勵補貼更是難上加難,例如阿裡旗下的短視頻平臺 " 大魚號 "。除瞭觀看量的小額補貼之外,他們隻能通過周評選和月評選獲得名次,或者主題活動評選獲得前幾名的成績,才有可能獲得一筆稍稍可觀的補貼。

另外,像愛奇藝這一類更為傳統的視頻平臺,上萬播放量才能獲得十幾元的收益。

" 一開始其實還蠻好,但是現在參與的機構、團隊越來越多,想要脫穎而出,甚至想提高觀看量都變得很困難。" 目前一直在多個短視頻平臺廣 " 撒網 " 的旅遊視頻創作達人 MIKY 告訴懂懂筆記,雖然平臺的補貼和投入在增加,但參與進來的創作者數量也在增加,更有部分知名的大號加入,這些變化不斷地 " 瓜分 " 著她們團隊的播放量。另外,她更擔憂,補貼或許僅限平臺推廣階段," 大限 " 的日子不會太遠瞭。

在懂懂看來,補貼或者獎金作為短視頻平臺 " 發力期 " 的一種激勵手段無可厚非,但很明顯這些補貼行為鼓勵的是個人用戶的即興創作。

目前,眾多專業短視頻創意個人或團隊,如果想在平臺補貼和獎金上獲得可觀的穩定的現金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得益於自身的推廣,平臺是個龐大的流量池,創作團隊在平臺獲得作品口碑傳播的意義,目前來看遠大於杯水車薪的資金收益。

另外,這些口碑和品牌的建立,有時候是建立在頻頻出境的 " 網紅 " 身上的,這樣的模式能夠帶來多大的收益,又是否會有較大的風險?

" 經紀收入 " 敵不過 " 網紅 " 流失

無論是直播也好短視頻也好,管理網紅藝人的除瞭工會,就還有經紀公司。許許多多短視頻團隊也有簽約培養自己的 " 網紅 "。這也是許多團隊嘗試變現的另一種選擇。

" 我們自己工作室除瞭我之外,簽瞭四位藝人,通過出演我們的情景短視頻,培養他們的知名度。" 杭州一傢短視頻制作公司的創意總監小魚告訴懂懂筆記,這些藝人不一定是演藝科班出身,但需要他(她)們五官標致,有 " 網感 "。

所謂的 " 網感 ",就是能夠適應網絡短視頻的特質,平時也喜歡展示自己別致的一面,並且能及時感知時下用戶對於視頻內容的需求。

" 並不是喜歡自拍的人就有‘網感’,一個有潛力的藝人從簽下來培養,到真正能夠在短視頻裡出演角色,要經歷一段時間。" 在藝人的培養這一塊,小魚表示,工作室要投入的成本不低(尤其是時間成本)。

一傢專業機構的運營負責人也對此表示:" 公司對已簽約網紅進行粉絲維護、內容策劃、廣告營銷、形象公關等服務 ,進一步提升紅人人氣,並根據紅人形象與定位,為其設計從電商、廣告代言到遊戲、綜藝、影視等泛娛樂領域的整體營銷方案, 幫助其進行社交資產的商業變現。"

也就是說,在簽約藝人成為 " 網紅 " 之後,理論上公司就能夠通過經紀模式,代理藝人業務,從而達到變現。但在實際操作中,藝人經紀的變現十分有限,最關鍵的原因在於 " 網紅 " 的流動性很大。

" 不能說忘恩負義吧,畢竟人往高處走,很多簽約藝人在小有名氣之後,都會選擇跳槽。" 曾經培養瞭不少 " 網紅 " 藝人的某傳媒機構負責人告訴懂懂,機構所塑造培養出來的 " 網紅 " 大部分都被更大的平臺或者制作公司挖走瞭。

就連簽下 " 大姨媽 " 張大奕的經紀公司也很坦誠地公開表示:他們經營的最大風險,就是網紅流失。在 " 網紅經濟 " 井噴的時代,許許多多視頻內容機構都熱衷培養簽約網紅藝人。其中除瞭發展、鞏固自身的團隊規模,加強視頻內容 IP 的可塑造性之外,更想通過網紅經紀業務的追求商業變現。

但是,多數網紅藝人出身草根,她們對於大平臺大機構的攀登似乎 " 永無止境 "。許多機構都無奈地在做著 " 為大平臺培養網紅 " 的事情," 流動性大 " 無疑讓機構在網紅經紀的商業變現上舉步維艱。

除瞭上述兩個方面以外,短視頻創業團隊和機構的最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廣告瞭。

廣告 " 植入 " 傷害的是內容

" 我們做瞭大概有半年短視頻動畫,從每天一期,到現在的每周四期,實在是成本上承受不來。" 位於長沙的一傢短視頻動畫工作室負責人 Jack 周告訴懂懂筆記,雖然他們用的是最簡單的 Flash 動畫,但從策劃到制作到上線,短短一分鐘的視頻成本將近 800 元。

面對如此龐大的制作開銷,周坦言,剛完成瞭 A 輪融資的他們在嘗試通過廣告形式將短視頻動畫的內容進行變現。

" 和陳翔六點半一樣,我們做的也是劇情反轉‘半路翻車’的這種梗,但我們是動畫版本,針對的年齡層比較低。" 周表示,無論是公眾號的閱讀量還是投放平臺的播放量,節目的播放量都趨於穩定。所以他們想到的第一個變現方式,便是廣告。

" 硬廣的時代已經過去瞭,所以我們基本不會考慮,隻在動畫視頻裡面做一些背景元素的植入。" 周強調,許多廣告需求也瞄上瞭比較熱門的短視頻、短動畫。

迫切希望解決變現問題的周決定在短動畫中植入一些廣告元素,但在植入一星期之後,他緊急叫停瞭廣告的植入。" 一周也就四期,節目播放量一期比一期少,還有粉絲取消瞭微信公眾號的關註,更有在公眾號和播放平臺下評論謾罵的。" 周無奈地表示,廣告的軟植入,嚴重的影響瞭用戶的觀看感受。

" 我們遇到瞭和中國版《深夜食堂》一樣的問題,用戶在對於視頻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滿足廣告植入方的需求,又要保證視頻質量不受影響,我們已經陷入瞭內容創作的兩難。"

小魚也十分無奈地告訴懂懂:" 女主角手裡拿著的是某品牌方的手機,隻是露出瞭手機背後的 LOGO,就已經有很多人在平臺開罵瞭。" 做情景短視頻的她們,在廣告變現的道路上屢屢碰壁," 實景短視頻的制作成本是很高的,如果沒有辦法盡快商業化,那麼融資也很快會燒完。"

一方面是高昂的制作成本投入,一方面是廣告植入影響內容質量。儼然成為擺在短視頻創作團隊面前無法權衡的矛盾。這些在傳統影視劇變現慣用的植入手法,在短視頻上卻不被用戶這所接受,對於新的傳播方式和文化產品,優質內容的稀缺價值正在凸顯,受眾已經習慣用更高的眼光來要求。所以,除瞭頭部的頂級達人以外,其他短視頻團隊在廣告收入變現這條路上走得十分辛苦。

" 頭部機構 " 賺錢也並不容易

" 現在整個自媒體平臺中,資源集中在頭部。" 阿裡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副總裁周曉鵬在評論大魚號時表示。

" 陳翔六點半 " 作為大魚號 " 最具影響力榜 " 的第一名,節目在其他平臺的傳播影響力也不容小覷。播放總量數十億坐擁無數忠實粉絲的 " 陳翔六點半 " 無疑就是業界所說的頭部之一。

由於坐擁巨大的 " 頭部流量 "," 陳翔六點半 " 也選擇通過植入廣告的方式進行變現,據傳其單集全網破億(點擊觀看量)已是常態,這對於廣告主而言無疑具有很大吸引力。

但從一份搜狐科技的報道中我們發現,廣告公司的刊例顯示 " 陳翔六點半 " 單集視頻的廣告報價不過在 20 萬左右的區間,有時實際交易價格甚至隻有 5 萬。此外的收入就是源自於平臺的一些獎勵與補貼,這個數額恐怕也十分有限。

那麼這樣的價格能否養活這樣一個團隊,並實現盈利呢?

" 這個價格也隻能維持團隊的運作。" 同樣是做短視頻平臺的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這些頭部視頻制作團隊,從創意、創作、拍攝、剪輯再到後期的推廣,所需要的人力資源成本是十分高的,單單人員數量就至少有二三十人。再算上渠道宣傳上投入的費用,其所投入的成本均攤下來至少在萬元每集。

而為瞭不讓觀眾感覺到行銷方案,這些頭部大號在廣告植入上也是頗費心思,許多粉絲可能都還沒有覺察到視頻裡有廣告。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從一開始的沒有到有,再到少有。為瞭內容的可看性,他們對於廣告數量上也會進行一定的把控。

從收益構成的角度來看,通過廣告變現取得的收益,比平臺分成和補貼所得的數額一般要高些。但目前短視頻廣告市場並未十分成熟,廣告植入價格偏低。另外,有別於傳統視頻,短視頻的時長短,使得廣告與內容的創意融合顯得更加困難。

雖然頭部機構在廣告植入上比小機構走得更為順利,但頭部機構相對來說也面臨一定的成本壓力。在懂懂筆記看來,與其驚訝他們每年通過廣告植入收益幾百上千萬,不如分析一下他們在人員、創意、內容與推廣上的巨額開銷。

視頻平臺的鏖戰,資本機構的熱錢,輿論媒體的宣傳,都將短視頻推上瞭風口,未來的一年無疑仍是短視頻集中爆發的時期。但在火熱的市場背後,許多內容團隊正在面臨著如何變現的難題。

不可否認 " 風口上 " 的生意會更好做。對於短視頻而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已經成為必然。而對於內容平臺一方,懂懂筆記提個小建議,在確保優質內容的產出、扶持計劃的可持續之外,幫助優秀的內容團隊找準持續的可變現的方式,才是整個短視頻行業生態搭建、創意內容得以持續發展的固本之源。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