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還是租賃,這不是核心問題

08-05

這兩年美國的消費互聯網沒什麼新熱點,火瞭一段時間的視頻交友 House Party, Marco Polo, Monkey 等都在迅速降溫。相反,國內從兩輛自行車開始,各種共享經濟模式創新如火如荼:共享服裝,充電寶,mini KTV,mini 健身房等等。

對此,美國一些媒體有些酸溜溜地說中國的創業者、投資人把傳統的租賃生意用光輝的形象包裝成 ( glorify ) 共享經濟。

說實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商業模式到底應該叫什麼,到底是叫共享經濟還是租賃生意,這根本不是問題的核心。

我隻關心三點:

第一,這是不是普通用戶的高頻剛需痛點。共享單車才兩年時間,發展到現在,市場前兩名基本上每天都在 2 千萬單以上。淘寶花瞭十年時間,現在每天也就三四千萬單,ofo 加摩拜的體量和淘寶是一樣的。這說明隻有面向普通大眾消費者的剛需點,才能這麼快地做到這個體量。

第二,商業模式到底成不成立,是不是能夠賺錢。不管是租賃生意還是共享經濟,關鍵是要能賺錢。創業不成就當做公益,不僅是對風險投資的不尊重,更是對企業傢精神的褻瀆!創業初期就要把帳算明白,到底能不能賺錢。

第三,很重要的是能否快速,大規模地占領市場。互聯網唯快不破,需要能大規模迅速地占領市場,才能建立起足夠的護城河。能否盡快做到 1000 萬日活是很多中國消費互聯網公司的生死線。

做共享還是做租賃?看資產輕重

如何判斷是應該做共享還是做租賃呢?

可以看到資產比較重的滴滴、Airbnb,隻能做共享,隻能做 C2C,因為資產太重瞭。

一輛汽車便宜的也要 10 萬塊錢,如果買一百萬輛車的話,簡直是天文數字。滴滴融資已經很多瞭,史無前例的融瞭 150 億美金,靠這個錢去買汽車,也是買不動的,所以隻能做共享。

資產比較輕的,像自行車和充電寶,完全可以做 B2C。做 B2C 的好處是很顯然的,速度快,可以控制供應鏈。如果它的產品符合標準化,可以一下子鋪下去,節奏可控。

ofo 一輛自行車的造價是兩三百塊錢,我投一百萬輛,也就兩三億人民幣,這個成本對於風險投資完全可以接受。充電寶更便宜,幾十塊錢,佈一百萬臺沒有多少錢。

所以資產輕的,更適合做 B2C。即使大傢叫它租賃生意,就叫好瞭,我們無所謂。關鍵是能迅速把市場占領住,這是唯一的要點。

實際上,ofo 早期想過做 C2C,他們在北大收過大四學生的自行車,面臨畢業就不用瞭。甚至北大校方出面幫助把學生畢業後遺棄的自行車,收集起來給他們。但是速度還是很慢,不可控。到底有多少學生願意把自行車共享出來,這是非常不可控的。

另外,每輛自行車質量不一樣,產品和服務水平的標準化很差。相對來說,開瞭一年的奧迪和開瞭三年的差別不大,滴滴完全可以做 C2C 共享,這是非常重要的幾個考慮因素。

商業模式的本質 能賺錢

商業模式的本質就是要能賺錢,我們非常看重這一點。一開始,商業模式就要非常清晰。創業者如果對我們說,這個項目如果失敗就當做公益,估計沒有投資人敢投瞭。

對投資人要有最基本的尊重,我們可以失敗,但至少從理論上要證明商業模式是可行的,而且有很高的安全邊際。即使理論上證明可以賺錢,實際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肯定會有偏差,所以我們希望在有很高的安全邊際情況下,同樣還能賺錢。

商業模式的算法很簡單,收入減去成本等於利潤。收入就是每天使用頻次乘以單次收費;成本就是一次性購置成本,加上後面的維護成本。

算法非常簡單,能計算出到底能不能賺錢。我們希望在 3-6 個月之內把成本賺回來,這樣比較安全。

如果說兩年之後才能回本,這個項目就很有可能會成為 " 龐氏騙局 "。互聯網發展速度太快,兩年的時間會有太多變數,根本不可控。

如果 6 個月內賺不回成本,現金回流周期太長,企業就會非常依賴於融資來擴張。其實,融資的資金成本是最高的,稀釋的是你的股權。

很多創業者會說雖然我現在的商業模式不能賺錢,但我可以靠衍生的金融業務賺錢,可以靠押金賺錢。我們的觀點是如果基本的商業模式不能賺錢,要靠金融的衍生產品去賺錢,這樣就很危險。衍生的商業模式可以作為額外的外快,額外的獎金,基本的核心商業模式必須能賺錢,這樣才是健康的。

成本優勢有多重要?

成本領先重不重要?我們的看法是,在中國市場成本領先是最重要的事情。

中國市場非常大,要大規模地迅速把市場占領住,一定要做飽和式攻擊。而這必須要成本領先,在成本上比競爭對手有顯著優勢。成本不僅包括購置成本,還包括維護成本。

德國二次大戰時的虎式坦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是坦克裡的精品,裝甲很酷,火力很強。但是沒有用,造價太貴瞭,最終到戰爭結束也沒生產多少輛。而且它壞瞭必須拉回去修,非常麻煩,機動性也差,開不快。

相反蘇軍 T34 坦克比較便宜,雖然火力不強,射程短,十輛蘇聯坦克才能幹掉一輛虎式坦克。但是群狼蜂擁上去,肯定能把虎式坦克打掉,而且維修起來很容易。

ofo 的策略也是類似的,車身便宜購置成本低,而且都是標準件,可以在現場維修。另外一傢競品需要返廠維修,單程運輸成本就需要一百多塊錢;再送回來,還要一百多,光返廠維修運費這一項就要 300 多塊錢,都夠買一輛 ofo 的新車瞭。這就是產品設計理念不同造成的後期運營成本差異。至於 3 年免維修在中國的實際運營環境下就當 YY 算瞭。

另外機動性能的好壞,車好不好騎同樣也非常重要。看上去很不起眼,卻是很多用戶選擇的關鍵點。同樣的競爭策略,和二次大戰時德蘇坦克大戰是非常像的。

擴張的方式:畫同心圓

除瞭成本之外,我們還感覺到項目的進一步延展性也很重要。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能做大的,都是先砸一個根據地,然後以此為中心畫同心圓。

像美團、滴滴都是非常清晰的。美團是以團購為基礎,做優惠券、會員積分、定位、預約,都是以核心的根據地為基礎不斷地畫同心圓。滴滴也是,從出租車開始切專車、快車、代駕、小巴。

騰訊也始終在畫同心圓,以 QQ 和微信社交網絡為核心連接一切,延伸到遊戲,文學,音樂,影視各種 IP。

根據地還不牢靠,就同時去畫幾個同心圓的基本都站不住,像樂視,還有其它幾傢,就不提瞭。

所以要想清楚,你的根據地是不是進可攻,從這個點可以往周圍進攻。投資人更偏向於進攻後勁足的模式,例如服裝共享衣二三,從服裝切入配飾包包很自然,相反從配飾和包反切服裝會比較難。

防禦:產品不能過於依賴場景

反過來說,能不能退可守,根據地建立之後能不能守得住。有很多共享的商業模式,像共享籃球、共享雨傘,我們都覺得不太成立,就是因為非常依賴於某些特殊場景,這樣就很難防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維絡城。幾年前,維絡城做的非常成功,很多年輕人去維絡城的機器上打印一張優惠券出來,去地鐵周邊商店消費,可以優惠。當時做到瞭十個城市,差不多有 3 萬多個商戶,年收入也將近上億人民幣,每年打印 2000 多萬張優惠券。

但是它很依賴地鐵出口,後來,地鐵公司每年給它漲價,大概一開始覺得這是小生意,給它的租金很便宜。到最後,上海地鐵公司甚至想自己做,還找我們來融資。

產品非常依賴某個特殊場景時,就會很危險。共享雨傘同樣依賴地鐵出口。很多人從地鐵口出來之後發現下雨瞭,想買一把傘,或者租一把傘。共享籃球必須在球場附近才有機會,才有生意。

互聯網時代:唯快不破、必須標準化

互聯網必須快,唯快不破,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當年阿裡巴巴花瞭八年時間做到百億美金,Facebook 花瞭五年時間,美團花瞭五年時間,滴滴花瞭差不多三年時間,ofo 和摩拜都是隻花瞭兩年時間就做到瞭幾十億美金。

一旦創業者在行業領先之後,後面的競爭對手都可以忽略。

我們 2015 年 10 月份投資瞭映客,團隊迅速建立起行業領先優勢,幾個月後,各傢巨頭或做或投,都殺進瞭直播,也沒能撼動格局。巨頭的確流量很大,但需要去扶持的產品同樣也非常多。

一個新的產品如果沒有達到戰略性的關註,在巨頭內部想拿到很多的流量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對巨頭也不要那麼懼怕。

互聯網不是萬能的,隻有標準化產品才適合互聯網。為什麼滴滴能做起來?滴滴做出行是非常標準化的產品。前面我講過,一輛新奧迪和三年的奧迪沒有什麼差別,我隻關心從 A 點到 B 點,能有一輛車把我接過去就可以瞭,不大會關心車子好不好,對服務的影響差別不大。非標準化的產品要迅速發展難度都比較大,互聯網的優勢並不明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