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 1 月 27 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雖然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但不少朋友已開始規劃假期休閑計劃。看電影絕對是不能少的一個選項,何況已有包括《捉妖記 2》《唐人街探案 2》等多部大戲定檔春節檔。
不過,最近不少影迷購買春節預售電影票時,都發現往年此時常見的 8.8 元、9.9 元低價電影票不見瞭蹤影,最低票價也要 19.9 元。記者調查發現,原來各大片方聯合提出,今年春節檔期間將限制 " 票補 " 的力度,全國影院票價不得低於 19.9 元,補貼票數方面也有限制,單部影片不得超過 50 萬張。為何各大片方聯合出臺這一舉措?這將對今年春節電影市場有什麼影響?
北京市民王先生說,上周四他在某購票網站上還看到春節期間有低至 14 元的優惠票價,但最近所有電影優惠價格最低也漲到瞭 19.9 元。
這還得追溯到最近傳出的一則 " 春節檔票補將受限 " 的消息。據瞭解,這項措施正是由春節檔各大片方聯合提出的。
安徽黃山金逸影城負責人左翔羽向記者證實瞭這一政策:從 2 月 15 日除夕到 3 月 2 日元宵節,全國影片票價普通觀眾實際支付部分不得低於 19.9 元,但特殊身份或條件限定的長期合作不在其列。
2014 年國慶檔,影片《心花路放》在貓眼平臺首創 9.9 元超低價看電影模式。所謂的 " 票補 " 說白瞭就是 " 開業大酬賓 ",不管賺不賺錢,把觀眾先吸引來再說。票面價格 30 元的電影票,9.9 元就賣給觀眾,剩下 20 元差額再自掏腰包補給電影院。
完美世界院線總經理吳鶴滬解釋說,起初這種做法主要為瞭拉動前幾日的票房,帶動影院增加排片," 花很大投資拍的影片都想在第一時間拿到票房。不然每周電影市場就像舉辦集體婚禮一樣,有大量影片出現。采取自己先掏錢的方式,往往‘票補’補在第一天下午、前三天的黃金時間,造成虛假繁榮,吸引觀眾。"
" 潘多拉的盒子 " 就這樣打開瞭。大傢都在同一個檔期內,你賣 9.9 元,我狠狠心賣 8.8 元。觀眾是增多瞭,但是片方真的賺到錢瞭嗎?業內估算,2015 全年 440 億元票房中," 票補 " 占瞭 30-50 億元。去年春節高達 33 億元的票房,相當一部分來自 "《乘風破浪》5 元起搶票 " 這樣的賠本賺吆喝,之後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片方紛紛陷入燒錢的怪圈,甚至出現瞭 " 沒有 5000 萬元‘票補’別進賀歲檔 "" 沒有 1 億元‘票補’進不瞭春節檔 " 的說法。
此前香港電影人吳思遠曾痛心疾首地說,這種燒錢補貼讓觀眾對低價電影票習以為常,50 元一張的正常票價反而成瞭暴利。如今,不想再飲鴆止渴的片方,終於在這個即將到來的春節檔,再次達成一致——限制 " 票補 "。
吳鶴滬認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能效果很好。但明白 " 票補 " 是怎麼回事後,片方就會主動結合起來,這種對 " 票補 " 的限定於各方都有利," 不然惡性競爭,大傢都在‘票補’,等於沒有補,受害者是影片本身。虛假的票房數據實際上是片方自己在裡面掏瞭很多錢。"
左翔羽認為,雖然 " 票補 " 受限,但這 10 元左右的差價對觀眾來說並不敏感,目前從預售看,對春節檔票房影響應該不大。整個春節檔市場非常巨大,19.9 元其實是中等偏下的價格,對現在的電影觀眾來講相對比較便宜。目前,全國春節當天預售已有 6000 萬元票房,相當於去年春節當天 7.6 億元票房的 8%,預售情況非常好。
業內人士透露,一部影片想大規模 " 票補 ",投入至少在 3000-5000 萬元。這種競爭環境,嚴重擠壓瞭中小成本影片和文藝片的生存空間。限制 " 票補 ",從長遠看更有利於促進中國電影市場由野蠻生長向追求質量轉變。剔除 " 票補 " 產生的低價因素,電影本身的口碑將對觀眾的購票行為起到更具決定性的作用。吳鶴滬表示," 票補 " 主要是為從別的影片裡搶觀眾。" 票補 " 取消之後,觀眾的選擇更加真實,影片票房關鍵在於題材、口碑是不是形成話題,而價格並非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