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Google 說人類司機不能信瞭

10-31

在自動駕駛的研發上,各傢都抱著不同的態度。

有的公司選擇先從駕駛輔助開始做起,逐步替代人類駕駛員,而的公司則選擇直接用全自動駕駛取代人類,因為覺得讓機器和人類合作,要遠比機器自動低效。

路透社稱,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自動駕駛部門 Waymo 已決定停止開發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功能,因為實驗顯示,對這一功能的依賴會造成駕車者分散註意力,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人工幹預駕駛。

在自動駕駛上一直保持激進態度的 Google,依然堅持全自動駕駛的發展方向,完全取消駕駛輔助研發的行為,也無異於對外宣稱不信任人類駕駛員的自制力。

我們都知道,自動駕駛有一個分級,可以簡單細分為全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全自動駕駛顧名思義就是把控制權限全部交給車輛,而駕駛輔助則是在特定階段車輛負責駕駛,人類駕駛員依然對整體的行車行為負責並擁有最高控制權。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車都能夠實現駕駛輔助功能。無論是保持車速的定速巡航,保持車速並能自動防止追尾的自適應巡航,還是更高一級,保持車速並且能自動跟隨前車的高級別自適應巡航,都屬於駕駛輔助的范疇。這些功能都有一個共性,能夠通過輔助的方式一定程度降低人類司機的駕駛壓力,但在特定條件外,就還需要人類司機來控制瞭。

看上去挺實用的駕駛輔助功能,實際上也確實能夠讓人類司機省心不少。但 Google 拒絕駕駛輔助功能的原因也是合情合理的:Google 在實驗過程中發現,測試用戶過於依賴這一功能,會在時速高達 56 英裡的情況下坐在方向盤後面打盹、化妝、玩手機等。而一旦出現危險,人類駕駛員的反應能力是不足以避免危險的。

簡單來說,就是 Google 認為駕駛輔助本質上是為瞭讓人類司機在輔助時能夠保持休息或者分神做點其他的事情,但是分神和過度的休息,又讓人類失去瞭接管駕駛的敏捷性,降低瞭駕駛輔助的整體安全性,所以幹脆放棄駕駛輔助,直接開發全自動駕駛。

Google 自動駕駛負責人 John Krafcik 周一對媒體表示:"我們的發現太嚇人瞭。人類司機很難接管駕駛輔助系統,因為他們已失去瞭情境感知。"

Google 的研究確實挺有道理。

分神駕駛確實危害安全,而當用戶把駕駛行為交給自動駕駛後,就會把註意力從道路上移開,出現危險時,就需要知道自己可能發生危險,把註意力轉回道路上,判斷道路狀況和可能發現的危險,再接管駕駛。這樣一個感知、決策和最終控制的流程,人類司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判斷的,而這樣的一個時間,在車輛高速行駛時,可以說是相當致命的。

所以先插播一條提醒,如果你的車現在就有駕駛輔助功能,比如自適應巡航之類的功能,你依然不要在駕駛輔助進行時分神,依然要將自己的註意力集中在道路上,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回過頭來再看看 Google 決定放棄駕駛輔助功能的決策。其實還是有點固執且前景不明的。

John Krafcik 說駕駛輔助這種要求駕駛者在聽到警報聲後立刻跳起來接管駕駛的系統是不安全的,今後將專註於開發不需要人工幹預的自動駕駛技術。但全自動駕駛想要最終在民用大范圍場景落地,是很難不經過駕駛輔助的過度的。

對於自動駕駛技術來說,在封閉的簡單道路環境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在開放的高速駕駛環境,全自動駕駛極難實現,至少從現在的交通系統來講,要想用傳感器和車載電腦模擬人類老司機進行駕駛,還是很難實現的。

也有人會說,無人駕駛問題對於現在的中國的路況來說是很難解決,但是如果所有車輛或者 95% 的車輛都是無人駕駛的呢?我們這是去參考小幾率事件而已。而且無人駕駛應該伴隨著公共出行或者共享出行的概念一起實行的。

但最直觀的問題是,路上有 95% 的自動駕駛車時,已經是交通系統的質變,這個質變是需要怎樣的量變實現的,交通系統應該怎麼改變,如何改變,這是個負責的技術和統一性問題。

所以從實用性上來講,駕駛輔助還是會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成為技術主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部分取代司機的駕駛行為。

那怎麼避免司機分神而可能引發的危險呢?其實已經很多廠商在做瞭,就是在駕駛艙放置攝像頭和其他傳感器,判斷司機是否有把註意力集中在道路上,這樣就通過實時監控並提醒的方式,避免瞭危險發生的可能。

但是,如果駕駛輔助都不能分神瞭 … 司機還要時刻關註道路,駕駛輔助的意義在哪兒呢?

可以說是個兩難的問題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