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大電影真能滿足“小鎮青年”嗎?

11-09

曾經一度被視為是 " 低成本、低質量、低俗化 " 三底產品的網絡大電影(俗稱 " 網大 "),已經進入瞭大片時代。2014 年間,十餘萬拍部網大的 " 盛況 " 早已過去,如今的已然飆升至動輒千萬 ……

頗具標桿性的事件發生在 9 月末,一傢名叫奇樹有魚的公司聯合愛奇藝發佈瞭 20 餘部超級網大 IP 片單,要把《四大名捕》系列、《盜墓筆記》系列、《法醫秦明》、《軒轅劍 6》等大 IP 改編為網絡大電影。

" 似乎一瞬間,我突然知道瞭曾經喧囂一時要改編影視劇的‘新華字典’們的下落。" 某網民如是評價道。

蹭 IP 的原創,網大的爆發有套路

2014 年 3 月,愛奇藝首次提出網絡大電影的概念,指向那些時長超過 60 分鐘,故事結構完整,通過互聯網渠道發行的電影。

2015 年 4 月在愛奇藝上線的《道士上山》則是早期網絡大電影的代表,其實際拍攝 8 天、成本 28 萬、收益 2400 萬。更關鍵的是,比陳凱歌的《道士下山》早出道約 90 天。

這幾乎成瞭一段時間內網絡大電影的標配:小成本、低質量、蹭熱點,後來還有瞭一些軟色情。

" 本質上,網大並沒有侵權,隻是玩瞭把擦邊球,甚至於可以說是網絡影視劇原創的一個較為特別的類型片。" 文創從業者劉實鋒認為:《美人魚前傳》、《人魚校花》、《捉妖濟》,以及據說版本多達 20 個的《潘金蓮》,都是不同時段蹭院線大片 IP 的一種形式。但除瞭名字相似外,在內容上卻沒有實質性的近似點。這種路數,在國外還能找到一個前輩。

劉實鋒口中的 " 前輩 ",其實是一傢位於好萊塢、名為 The Asylum 的美國電影公司,該公司先後出品過《環大西洋》、《變形機體》、《美國軍艦》、《2012 世界末日》、《霍比特人時代》、《史前一億年》等多部蹭 IP 的影片,而模式則很規律:口味主打暴力、情色、搞笑;成本保持在 50 萬美元上下;拍攝周期約為半個月;比被蹭熱點的大片早幾天發行;從不走院線、隻賣 DVD。

而效果呢?這個實打實的 " 爛片之王 ",據稱成為瞭好萊塢影業公司中一個從不賠本的異類。

但同樣的路數,在中國僅僅隻維持瞭一年多時間。僅愛奇藝一傢的數據統計,2015 年網絡大電影全網上線為 650 部,而到 2016 年這一數據已升至 2000 多部。但同時,2016 年網絡大電影賠錢的占比高達 80%,自負盈虧的占 15%,賺錢的僅有 5%。

但一部分業內人士也認為,中國的網絡大電影市場將達到 10 億規模。同時,一部成功的網絡大電影的收益亦十分驚人,2016 年的一部《溫柔的謊言》,投資不過 2 萬,點擊破千萬,收益達到瞭百萬級,盡管一年後的《溫柔的謊言 2》,點擊卻縮水到瞭 34 萬。

高虧損率和高回報比的並行不悖,進一步刺激瞭互聯網文創領域的大佬們進入,網絡大電影精品化和高投入變成瞭一種必然的趨勢。

高投入、大制作隻會讓網大走進死胡同

有網絡媒體對大佬入局做瞭個簡單梳理:今年 4 月,阿裡宣佈啟動 "HAO 計劃 ",與優酷一起投入 10 億用於為網絡電影內容生產者提供服務;愛奇藝於 6 月制定瞭自己的網劇三大計劃(海豚計劃、幼虎計劃、天鵝計劃); 騰訊則在 2016 年推出瞭自己的 " 百部獨傢網大 " 計劃,直接買斷優質內容 ……

紛至沓來的巨額投入,也讓過去網絡大電影從小成本和蹭 IP,順利轉型為大制作、買 IP 乃至自造超級 IP。前述提到的奇樹有魚,就是一例。

同時,傳統影視區也出現瞭松動。繼大量明星湧入網劇之後,向網絡大電影方向流動成為瞭一種常態。寧靜、袁姍姍加盟的《男模的秘密》,唐禹哲和辰亦儒主演的魔幻影片《尋龍契約》,快女劉忻、張曉鈺主演的《熱血少女》,陳浩民、林子聰加盟的《鬥戰勝佛》等,正在逐步消解網絡大電影在演技上的缺位,同時也帶來瞭成本上的猛增。此外,和網劇不同,一些知名導演對於網絡大電影的青睞程度更高,如王晶就在 2016 年和愛奇藝聯手推出瞭《我的極品女神》一片,王傢衛前不久亦爆出將在歡喜傳媒的牽線下,涉足網絡大電影。

" 名導演、名演員、大制作、大 IP,這些元素正在匯聚在網絡大電影中,變成瞭一種業界公認的趨勢。但這一定就能破解網大當前的困局嗎?" 文創從業者劉實鋒和筆者分析道:這個破題路徑其實是從網劇中變化而來,即網劇制作水準達到或超越傳統電視劇集,並且通過網臺聯動的方式形成無邊界融合。但這有個前提,即本身網劇播放的屏幕就早已實現 PC、手機和電視屏幕的三屏融合,且這本也是一個趨勢。但網大不同,網絡和院線間、屏幕和銀幕的距離還很遙遠。

某種程度上,網大的生態,更接近於過去電影發行中的錄像帶形態,即影片拍成後不上院線或上不瞭院線,以錄像帶的形式發行。

" 在拍攝制作上,網大更像電視電影,但盈利模式上則更接近錄像帶發行,單純的說精品化而強調類似網劇一樣網臺聯動的模式,進行網絡和影院的聯動,並不現實。" 電影從業人員豐彥認為:屏幕和銀幕的體驗差異,也讓幾十元一張的電影片變成瞭一件 " 正經娛樂 " 和大餐,而 "6 分鐘 5 元錢生意 "(一部網大的點播價格是 5 元。觀眾收看超過 6 分鐘,後臺就視為一次有效點擊,制作方就可以分成)則顯然隻能扮演零食。

豐彥特別指出,網劇的網臺聯動之所以能夠成功,價格是一個關鍵因素,視頻網站的 VIP 月費本質上和傳統電視收視費並無太多差別,尤其是價格上。

你真的知道 " 小鎮青年 " 要什麼嗎?

原創、版權等影視文創領域的頑疾沒有成為網絡大電影的絆腳石,但到底拍什麼卻成為瞭真正的發展困擾項。

困擾的關鍵原因在於受眾基礎。網大的受眾類型十分特別,在大多數業界觀點中,其形象描述是用 " 小鎮青年 "4 個字概括,即 75% 的網大用戶是 18 歲到 24 歲之間的男性用戶。

" 用戶特征和早期網大的成功,讓人們把小鎮青年的喜好,定位在瞭三俗之上。" 劉實鋒說:2016 年重新崛起的微博,其粉絲基礎也是小鎮青年,反而出現瞭更多深度垂直的領域細分。加上之前在豆瓣拿下 7 分、拿到龍標的《哀樂女子天團》的異軍突起,也讓人們對小鎮青年的認知發生瞭變化。

在豐彥看來,小鎮青年的定位其實是值得二三線城市裡的白領,他們相對一線城市的白領來說,工作節奏慢一些,生活壓力小一些,業餘文化需求也相對豐富一些。但同時,除瞭院線電影和一線城市無異外,其他線下的演藝活動、文化娛樂項目則出現相對缺乏," 這和 80 年代北京青少年宮裡孩子玩電腦,我們在小城市青少年宮裡玩電動木馬是一個狀態。因此,網大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瞭個空白,至少在通過互聯網共享程度上。"

為何不能效法微博的垂直細分模式,去開拓網劇和院線電影所忽略的盲區呢?" 紀錄電影、獨立電影乃至小劇場戲劇之類的影片,很難在院線上收獲,卻可以通過網絡的長尾來實現收益,而且這部分小鎮青年會樂意付出電影票價在網上觀看。" 豐彥就認為:許多新銳電影人完全可以將網絡大電影變成他們的票房保證。網大形態 + 低成本小眾精品 + 國際大獎,未必不是一個更好的組合。如此一來,則網絡大電影則將從蹭 IP、買 IP,進階到第三階段,即造 IP。

此外,筆者和網絡文創領域的部分從業者進行交流中發現,對一些優質 IP,進行比網劇更精彩,但系列化的電視電影拍攝,並在網大體系下發行,也成為瞭一種業界方向。而更多的從業者亦表示,通過網大來鍛煉新導演的功力,進而轉戰院線電影,也是當下不少傳統影視公司進軍網絡大電影的一個潛在目標。" 更重視編劇的力量,更註重腦洞的打開程度,同時沒有傳統院線電影那麼嚴格的審查,可以讓不少新導演在較低壓力下盡情創作。" 劉實鋒如是說。

或許,填補小鎮青年由於地域限制,而在傳統文化娛樂活動與項目中的固有缺失,將成為網絡大電影進一步獲得新票房藍海的根本保障,而各種關鍵就在於如何發現和創造出新的網大內容生態,而非簡單的三俗或簡單的精品大片。(刊載於《法人》2017 年 11 月刊)

作者:張書樂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