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人便利店,買不到牛羊配

08-12

前兩天在金融街購物中心吃飯,看到幾個小孩子在玩一種軌道車,勾起瞭我對童年四驅車的記憶,於是駐足看瞭一會兒。

這種車不能組裝,傢長可以在附近的購物中心直接買成車,車輛幾乎不能遙控,隻能在特定的軌道裡跑,軌道在傢裡擺不下所以車隻能在商場玩。

車子買瞭之後,基本隻能寄放在商場,而商場設置這樣的遊樂項目也主要是為瞭大人來逛商場的時候 " 寄放孩子 "。

我看到的那幾個小孩子,手裡拿著一個隻有前進按鈕的遙控,按下按鈕就跟著軌道沙盤跑來跑去,玩的不亦樂乎。

我突然覺得,現在的小孩很可憐,連這種玩具都能玩的這麼開心。回想當年我小時候玩的起碼是能帶回傢、能自己組裝、改造 ……

雖然四驅車也是設計在軌道上跑的,但在胡同裡,大院裡的平地上玩的時候反而更有一種與動畫角色的迷之同步。

等等 …… 四驅車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呢?

我的同事瀟瀟,對小學練鋼琴的那段記憶尤為深刻。

在去鋼琴課的路上,會路過一個副食店,她的媽媽會給她買一個大雞腿吃。

鋼琴練瞭沒多久就放棄瞭,但雞腿的味道卻始終記憶猶新。海淀醫院對面的那個副食店已經不在瞭,2000 年的時候國企改制,變為瞭一傢名為禾谷園的連鎖餐飲企業。

翻瞭翻大眾點評,禾谷園主營 " 餃子菜系 ",依然是附近學生和對面醫院裡老病號改善夥食的食堂,生活氣息濃厚,瀟瀟感覺很欣慰。

但在近些年北京——尤其是治理開墻打洞之後——這種生活氣息已經越來越少瞭。

有時我下班瞭走進 7-11,會和剛放學的中學生一起結賬。和我小時候的幹脆面、煎餅果子、雞肉卷相比,便利店裡的飯團、便當和關東煮顯然健康和幹凈瞭許多。除瞭主食之外,零食也變得正規瞭很多。

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的那些擺在貨架的零食絲毫沒有小時候那些三無產品更為勾人。

這似乎並不是因為我長大瞭,因為我在那些從便利店買零食的學生身上,並沒有看到當年三三兩兩在學校門口小賣鋪買瞭吃的一起搶著吃的氣氛。

除瞭背著同樣沉的書包,並不像是個學生。

不管他自己覺得可憐不可憐,反正我挺慶幸自己小時候是有小賣鋪的。

在上下學的路上,小朋友們記憶最深刻的可能是那些推著三輪車、板車來賣貨的大爺大媽。如果放到現在,包裝一下,大概要叫 " 移動便利店 " 瞭吧。

牛羊配裡既沒有牛也沒有羊,精準描述的話應該是 " 加瞭羊肉味的油炸膨化面粉 "。這麼 " 不健康 " 的食物,當年也屬於 " 傢長攔著吃 " 的那個范疇裡的。

牛羊配、酸三角、無花果、蘿卜絲、濟公丹、板筋王(辣條都是晚期產品瞭),所有那些被傢長說 " 別吃,臟 " 的東西在這裡都能買到。

但傢長是攔不住的,不管如何三令五申,還是有許多零花錢最終變成這些垃圾食品進瞭肚子。因為吃的幹不幹凈,甚至好不好吃都不重要,那時的小攤上就是小學生、初中生的社交遊戲,互相搶著吃、換著吃、賭著吃才是精髓。

在零花錢和互聯網不豐富的日子裡,零食就像是小學生裡的硬通貨,可以用於借作業抄、代做值日、可以用於賄賂課代表 …… 當然最多的情況,還是你買瞭一袋幹脆面,他買瞭一袋板筋王,你們換著吃。

當然,每個班上也有幾個真的特別聽傢長話的好孩子,真的從來不吃這些 " 垃圾食品 ",我同事小 G 就是。

前兩天我問他,你當時想吃嘛?他說想吃,超想吃,饞死瞭。

他爸為瞭不讓他吃這些壓根不給我零花錢,然後買的商場裡的零食,雖然貴但他覺得一點都不好吃。

我想,這就是人生最初的裝逼吧。

如果你看這篇稿子沒有共鳴,那你可能就是當年那個裝逼的 ……

除瞭吃," 流動攤販 " 和小賣鋪還是 80、90 後孩子的文化啟蒙。盡管沒有網絡,但這些販子手裡有漫畫書、食玩、山寨模型、溜溜球和各種卡牌(遊戲王、萬智牌和口袋妖怪卡)。

"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女孩子喜歡買一個本子,裡面可以給小人換衣服,就像後來奇跡暖暖的離線版。" 瀟瀟說。

奇跡暖暖這類換裝遊戲,在早年的電子遊戲裡叫 " 紙娃娃系統 ",而紙娃娃系統的原形,當然就真的是用紙做的娃娃——一個印在紙上的小女孩,有不同的衣服可以帖在上面。

除瞭紙娃娃,還有貼畫和明星海報。一開始都是 F4 和 H.O.T,搞得許多初中生抽煙喝酒燙頭。後來,這個領域逐漸被《還珠格格》所支配,你看,在那個沒有廣電的時代,不還是成功的抵禦瞭外來 " 不良文化 "。

" 我感覺小賣鋪是那一代人瞭解世界的窗口。"

一個堅稱自己沒在流動商販手裡買過 " 口袋書 " 的大學男同學給出瞭這樣的評價。

但賣貨終究是賣貨,SKU 不齊全、食品安全沒保障、品控和價格不穩定以及城市管理要求的提升,讓小賣鋪逐漸被書報亭和便利店代替。

其實便利店還好,前兩天杜紹斐老師在 7 月 11 日寫瞭一篇文章叫《加班至深夜兩點,我總會去趟 711,老板會把剩下的關東煮都送給我,隻有這時我才覺得自己擁有生活》。

僅讀標題,你就明白便利店其實依然是有人情味的地方。

但按照商務部的最新報告和資本上的動向來看,無人便利店已經成為瞭下一個風口——減少瞭人員的成本,集成更好的供應鏈,誰又會否認無人便利店不會逐漸的取代有人便利店呢?

從流動商販到小賣鋪再到便利店和無人便利店,似乎是市場的一個正向選擇。無論是便利店還是無人販賣機,在投資的時候都講究一個 " 坪效 " 的概念,就是一個商業場所每平米每天能賣出的銷售額。

在唯坪效至上的理念下,不要說人情味,便利店總算是把店員都給排除在外瞭。

排除瞭人情味與人之後,無人便利店顯然變成瞭一門更好的生意——你不能和它討價還價,它不會推薦你 " 小區張大媽用瞭都說好 " 的護手油,也不會在食物快過期的時候來一次買一送一,更別說在深夜的時候把剩下的關東煮都送你 ……

它更好更僵硬的滿足瞭人們對 " 購物 " 的需求:它永不關門,不推薦會員卡,貨品跟的上時代,可以使用移動支付結賬速度快。

它可能是現代化城市空間中 " 賣貨 " 的終極形態,但為此卻犧牲瞭賣貨以外的所有意義——前段時間大眾都在討論小學生沉迷《王者榮耀》的事情,但仔細想想的話,小學生不沉迷手遊放瞭學又能去什麼地方玩呢?

線下越來越高效,越來越冷冰冰的如今,有的時候我反而不那麼討厭微商瞭。因為日常生活中,願意和你聊聊天再賣你東西的人已經越來越少瞭。

各大電商平臺似乎也意識到瞭這一點,畢竟在互聯網上並不需要坪效。

淘寶從最初的冷冰冰賣貨,到後來開始在客戶端裡加入內容和故事,仿佛放下瞭高冷的身段開始變成瞭一個為瞭賣貨和你吹牛 X 的小賣鋪大爺。

我有時無聊的時候,會點開客戶端看看關註的那些原創首飾店又上瞭什麼貨,一個點翠後面有怎樣的設計靈感。

我的前同事蓋子君說,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大學群裡有新的同學做瞭微商,不是那種賣面膜、代購化妝品的。而是在賣老傢的特產或者是自傢作坊做的零食,買傢也基本都是之前認識的親戚朋友。

和老同學聊聊天,然後再分享點私傢好貨,仿佛回到瞭那個買東西講人情的時代。

不然,生活和那輛隻能跑在軌道上的玩具車有什麼區別?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