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 三月不減肥,四五六七八九十月徒傷悲 ",這句話最大的普世意義估計也體現在瞭微信 APP 裡的 " 微信運動 " 公眾號裡,畢竟經過瞭一個冬天的(體重)沉淀,眼瞅著天氣逐漸好轉,又到瞭在戶外行走毫無壓力的季節瞭,朋友圈裡大傢的每日運動步數開始增長瞭。
而明明隻是一個毫不起眼,沒太大存在感的公眾號,甚至都忘記它一直靜悄悄躺在自己公眾號關註列表裡,隻是偶爾被點贊瞭,才知道 " 噢,我今天步數挺多的,上別人朋友圈榜瞭 "、順帶著有一點點被鼓勵的小激動。但是這樣的時刻多瞭,你就會不知不覺慢慢在意起來,特別是當你長期 " 雄霸 " 朋友圈別人的點贊榜單後,如果某一天不能上榜瞭,總會覺得少瞭些什麼。
或許,這就是微信運動創立的初衷吧?讓運動社交化,讓大傢互相監督,鼓勵走路這種低碳節能環保的行為變成大傢良好的習慣。
微信運動給你點贊的人在想什麼?
費那麼大勁,從排行榜找到你不上不下的排名,點個象征意義的贊,是找運動上的優越感嗎?
還是,他們在默默關心你的生活?我們發現。微信運動的步數,比一個人說的話,更真實反映他的日常。
這裡有一份微信運動步數識人指南,供你對照微信上的蕓蕓眾生。
/ 50 步以內 /
在傢躺一天就這數據,別笑,要是這人沒生病,極有可能是失戀瞭。
你要做的是檢查他傢網線,畢竟有「WIFI」和「被窩」這兩人類生存的必須條件,總不至於傷心過度。
也可能這人特懶,在床上躺瞭一天。但運動數據越低,往往別的數據高,比如某位編輯,一天內跳一跳成績從個位數刷到 3000 分,問他怎麼練的,回:「無他,但手熟耳。」
看排行,原來他躺在床上「跳」瞭一天。
/ 50-500 步 /
到樓下便利店買個東西也不止這個數。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遊戲更新那天,就那種必須走出被窩才能玩的電腦遊戲,遊戲宅們會認為,走出被窩的一步,才是人類最偉大的一步。
也可能是學生都經歷過的,假期最後一天,窩在傢裡刷作業。
又或者是女生試穿 N 件衣服後,找不到合適的,心煩意燥,「不出門算啦!」
/ 500-8000 步 /
最平常的數據,大部分學生、上班族的通勤路程在這范圍內。
他們過著日復一日的規律生活,但平淡中也暗藏玄機,比如你數據幾千步,恰好是在列表中間,這樣都有人贊你,那麼要註意瞭。
費那麼大勁,特意找到你的排名,TA 不是默默在意你,還能是什麼?
每天都贊的話,那意圖就更明顯瞭。
沒錯,這人就是你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8000-30000 步 /
工作日的話,團學幹(ku)事(li)、銷售行業人員、旅遊達人、劇組工作人員都會刷出這個數據。這個范圍裡的好友,一天在多個地點轉移,屬於外向型人群。
當然周末的話,女生隨便逛個街、阿宅去個漫展、男生被押著逛個街也能達到。
實習小哥說在自己傢也能刷出這數據,你傢在故宮?
/ 30000 步以上 /
這范圍人數少,但人群分佈應有盡有。粗略統計下,他們極可能是:
蛟龍突擊隊、撕名牌愛好者、夢想找到「天津第一煎餅果子」的老外、進藏文青、廣播操領操員、貝爺、誇父、亞索、閃電俠、李白、神行太保戴宗 ……
玩笑歸玩笑,其實大多是靠體力謀生的人。他們起早貪黑,無怨無悔,撐起瞭我們的日常生活,值得我們肅然起敬,比如外賣騎士、快遞小哥、搬運工、環衛工人 …
以及,創業的。
為什麼微信運動數據更能反映一個人當下的狀態?
答案也許是,在人人大聲說話的時代,「做什麼」比「說什麼」更能反映內心真實需求。
如果你把這份「識人指南」分享給好友,他們回「討厭,人傢才不是這樣的呢」之類的話 …
十有八九,是說中瞭。
—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