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美國高通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技術提供商,高通目前的地位,甚至超過瞭個人電腦輝煌時期的英特爾公司。然而比英特爾還要糟糕的是,高通目前在科技行業內樹敵無數。
之前,中國政府、韓國政府針對高通開出瞭數億美元的罰單,美國政府也啟動瞭反壟斷訴訟,高通和蘋果及其代工廠也在全球各地發生瞭大量訴訟,而科技行業致信公開聲援瞭蘋果。在中國政府開出罰單之前,高通也曾經和許多手機廠商產生專利授權上的糾紛。
日前,國外科技媒體 AndroidCentral 分析瞭高通為何遭到行業如此 " 仇恨 " 的一些原因。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許多公司非常討厭高通,但是今天的智能手機時代已經離不開高通。比如在中國,高通已經成為高端旗艦手機處理器的代名詞,"835" 等手機應用處理器的型號經常出現在新聞中,消費者一看簡短數字就知道這是高通公司的驍龍系列處理器。
其中,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從低端向中高端升級,許多廠商拋棄瞭臺灣地區的聯發科,成為高通的新客戶。如果高通在新款芯片上一旦出現技術或量產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手機廠商的新機發佈計劃。
除瞭手機芯片之外,全球的移動通信網絡也離不開高通。靠著多年的專業研發,高通積累瞭大量的移動通信技術專利,是全球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的核心技術企業。
高通的作用如此巨大,而高通和大量的同業公司產生矛盾,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專利費的收取方面。
因為高通開發的許多專利技術和移動通信全球標準有關系,因此高通需要向所有需要使用到技術的廠商,提供公平、合理、非歧視的專利授權(也就是所謂的 "FRAND 模式 ")。據悉,傳統上高通會收取每一部手機整機銷售價格的 5% 到 7%。
這樣的收取模式產生瞭許多問題。比如高通向一款 700 美元的高端手機和 400 美元的中端手機提供瞭相同的技術專利授權,但是高通獲得的回報卻存在差異。
另外,智能手機仍在快速發展中,廠商開始在通信芯片之外采用更高端的零部件(比如蘋果十年版手機將第一次使用 OLED 屏幕),高通提供的技術專利保持不變,但是廠商升級攝像頭等其他零部件卻讓高通增加瞭專利費收入。
包括蘋果在內,許多廠商認為高通這種收取專利費的模式並不公平。
對於蘋果來說,在 256GB 的 iPhone 7 Plus 手機中,蘋果向高通支付的專利費明顯高於 32GB 的 iPhone 7。但是蘋果獲得授權的是同一批專利。
蘋果認為,除瞭對外提供的通信零部件之外,高通不應該從自己並不創造的產品和服務中獲得利益。
媒體指出,蘋果的訴求完全合理,應該得到高通的考慮。
高通收取的專利費除瞭不合理之外,也有過高的問題。
眾所周知的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增長速度開始放緩,這導致瞭產品價格下降,廠商的利潤率下滑,而高通收取的專利費相當於抽走瞭廠商 7% 的利潤率。在如今的毛利率之下,高通的專利費已經成為手機廠商的嚴重包袱。
之前許多第三方機構的報告也指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蘋果公司隻占到一成左右的市場份額,但是卻占到瞭九成的凈利潤,其餘的利潤大部分被三星電子拿走。許多廠商的利潤十分微薄,大量的廠商遭遇瞭虧損。
據行業說法,蘋果手機的利潤率高達 35%,三星電子手機的利潤率則為 20%,如果說這兩大巨頭還能夠承擔高通專利費的話,其他大量的廠商將被高通專利費 " 逼入死胡同 "。
很顯然,隨著全球手機行業利潤率的下跌,高通也必須考慮下調面向廠商收取的專利費。
除瞭專利費之外,在移動通信專利和手機芯片兩個領域的巨大優勢,也使得高通紛紛被指控出現瞭不公平市場競爭行為,根據美國政府指控,高通采取瞭捆綁的模式,要求手機廠商同時簽署專利授權協議、並購買自傢的處理器產品,這樣還能夠獲得相關費用的優惠。這樣的做法損害瞭英特爾、聯發科等其他處理器廠商的利益。
高通上述的做法,有些類似微軟當年利用 Windows 操作系統的壟斷性優勢,推廣 IE 瀏覽器,以及最近歐盟委員會向谷歌罰款 27 億美元的指控,即利用瞭網頁搜索市場的優勢地位,推廣自傢的商品購物廣告業務,損害瞭同行利益。(綜合 /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