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告訴你:為何中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08-01

導讀

200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 · 馬斯金(Eric Maskin)通過建立理論模型闡釋,商品跨境生產實現瞭不同技能水平的勞動者之間更高效的交叉匹配,導致處於勞動能力底層的勞動者們不得不進行同質匹配,從而勞動能力未能提高,獲得的勞動報酬不能增加甚至更低,這是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所在。我們要做的不是阻止全球化發展,而是由勞動者與生產商之外的第三方出現,加大對底層工人的技能培訓。

為什麼中國的貧富差距在日益擴大,甚至其他的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想指出的一點是,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與全球化的日益升級相關的。過去二三十年,全球化在全世界各地都日益增加,這意味著各國間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務的貿易,同時也意味著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過程已經國際化瞭。

商品生產的過程是跨國進行的,所以商品的生產不僅是在一個國傢進行,而且是多個國傢進行的,所以商品的生產是跨境的。究其原因有很多,首先,成本的下降,但更重要的是通信成本的下降。但現在如果我們要與世界的其他地方的人進行溝通,幾乎無須成本。還有我們消除瞭很多貿易壁壘,像關稅下降,達成瞭很多貿易協定,目睹瞭一個真正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產生瞭很多預期。

首先,支持全球化的人說,全球化會給窮國帶來繁榮和昌盛,應該說這種預期已經成為瞭現實。 30 年前中國是一個貧窮的國傢,現在中國不再貧窮,為什麼中國在過去 30 年表現這麼好呢,就是因為全球化。同時,中國、印度從全球化中深受其益,中國和印度已經意識到全球化有多麼強大。

還有一種預期也是全球化的支持者提出的,就是新興經濟體的貧富差距是可以縮小的。這我指的貧富差距就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收入差距,這種預期目前尚未成為現實。其實在一些國傢中國、印度是最佳的實例,其實在這些國傢貧富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有所擴大。

為什麼要關註貧富差距?

現在有很多的新聞報道都是有關於貧富差距的。我想說的是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貧富差距。

我們為什麼要關註貧富差距?為什麼貧富差距問題會引起這麼多關註?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道義上的,是平均主義者的關鍵,我們相信人人平等,所以在富國如果有貧富差距,其實是違反瞭道義原則。即使我們不接受這種平均主義的觀點,我們或許會認為我們需要消除貧困,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想法。減貧是與縮小貧富差距緊密相關的,如果我們想要減貧和讓窮人盡量的接近富人,顯然就是要縮小貧富差距。

即使你不接受這個觀點, 我們還有一個非常具有實際意義的原因,那就是 政治和社會的穩定。政治的穩定性,能證明那些貧富差距比較大的國傢往往是政局不穩定的,所以我們必須要要采取一些措施來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確保政治的穩定性。

我是一名經濟學傢,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也是經濟學者,或者說對經濟學感興趣,你或許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窮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是不是一個意外情況? 從一個經典的經濟學角度來說,答案是肯定的,這是一個意外。因為貧富差距的擴大其實是與經濟學最古老的一個理論,那就是比較優勢理論,這個經濟理論可以追溯到 200 年前,科技追溯到 19 世紀大衛的時代,所以這個理論能夠成功解釋在過去 200 年當中的國際貿易問題。沒錯,它確實預測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能夠縮小新興經濟體國傢的貧富差距。所以,這存在一個矛盾。

過去二三十年中我們看到的現實卻與之相矛盾,這種理論非常重要,所以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花點時間去研究或者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擁有瞭比較優勢,我們可以縮小貧富差距。

比較優勢的理論是基於一種思想,為什麼各國之間要進行貿易?原因是,各國具有不同的生產要素的稟賦,生產要素稟賦是指用各國生產要素豐裕程度的差異,解釋國際分工的原因和結構的理論。有的國傢在自然資源和土地資源非常豐富,有的國傢在人力資本、高技能工人方面資源非常豐富,今天我主要關註人力資本這兩個生產要素。

由於我關註的是日益突出的貧富差距問題,那麼我主要把工人分為兩類: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為瞭理解全球化這是一事實,我想要比較富國,那就是擁有大量高技能工人的國傢,在窮國工人的技能水平相對較低。為什麼富國更富,是因為他們擁有的一個高技能與低技能工人之間的比例,與窮國相比會更高。那麼富國就有一個比較優勢,尤其是他們在生產需要更高技能工人的商品時就擁有比較優勢。比如生產電腦軟件,電腦軟件的生產需要的是軟件工程師,而並不需要太多的低技能工人。而窮國也擁有比較優勢,在於生產技能並不那麼重要的商品的時候,比如農產品就屬於這類無須太多技能的商品。

我們需要理解全球化對生產的影響,可以看一下在全球化之前富國和窮國的生產模式。在全球化之前其實兩種生產模式都是可能的,同時,作為比較我還會關註在全球化之後窮國與富國之間存在的差距。其實這與全球化密不可分,我們先看一下全球化之前貿易的情況。

在全球化之前的世界,軟件和大米在富國都是需要生產的,因為富國的消費者都需要這兩種商品,所以富國會生產軟件和大米,窮國也會生產軟件和大米。在一定程度上,窮國生產軟件,對於本國勞動力的使用是非常低效的,因為這些窮國的工人更適用於生產大米,軟件生產不需要太多的低技能工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窮國生產軟件,對於低技能工人的需求卻下降瞭,就意味著對於低技能工人的工資就有下行壓力。同樣像窮國高技能工人會從中受益,如果窮國在生產軟件,因為軟件生產在窮國有很高的需求,所以在全球化之前,在窮國的高技能工人當中,他們在窮國會表現的非常好,因為對他們產品的需求會比較多,對低技能工人產品的需求沒有那麼大。

在窮國和富國之間的貿易大門敞開之後,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現在富國不需要繼續生產大米,他可以專門生產軟件,去窮國進口大米;而窮國不需要生產軟件,專門去生產大米,而從富國去進口軟件。 所以,窮國現在會生產更多的大米,而軟件生產則沒有以前那麼多瞭。這樣就會增加對於低技能工人的需求,因為他們需要大量的大米。

同時,也會減少對於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因為在大米生產過程當中不需要那麼多的高技能工人,這樣低技能工人的工資會增加,高技能工人的工資則會下降。這就意味著在窮國貧富差距會縮小,那麼我給大傢給出的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在 19 世紀初,能夠解釋為什麼全球化能夠縮小窮國的貧富差距。

從歷史角度看,比較優勢理論是非常成功的,我們現在的時代並不是唯一的全球化時代,其實歷史上有幾次全球化,尤其是在 19 世紀下葉有一次全球化,那就是歐洲和北美之間的貿易量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運輸成本的降低,那時候歐洲擁有大量的低技能勞工,美國在高技能勞工方面非常豐富。所以,美國與歐洲之間的貿易量大量增加,在歐洲貧富差距縮小瞭,因為歐洲相比之下是窮國,而這也正如比較優勢理論所預測的那樣。在前幾次的全球化時代,比較優勢理論是非常成功,但在最近的這次全球化浪潮當中,比較理論沒能解釋事實現象。

兩種國傢之間的差別如果差距越大,也就是技能比例之間的差異越大,這兩種國傢之間的貿易量也會越大。但這種預測卻發現最近一次的全球化浪潮中,事實並非如此,所以我們看一下馬拉維的情況,馬拉維是非洲國傢,也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傢之一。

但是它與富有的工業化國傢的貿易量相對較小,所以這也沒有能夠符合比較優勢的理論。而且比較優勢理論預測在窮國貧富差距會縮小,而在最近一次全球化當中,就沒有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比較理論它自身是存在缺點的,它無法充分地說明最近一次的全球化浪潮。

全球化加大貧富差距

現在的全球化和之前的全球化有什麼不同?

所以,我與其他經濟學傢合作開發瞭一個替代理論,或者是說補充理論。我一開始就說有一種很大的國際生產的增加,我們想一下電腦,電腦它是通過全球合作來生產的,它在每年設計,在歐洲進行程序化,然後在中國組裝,所以整個生產過程是國際化的。這是我們現在替代理論的一個前提。

第二,我們不僅僅是註重兩個技能等級,我們假設有很多技能等級,為瞭我們今天討論方便,我們隻假設有四個等級的技能。

我們像之前一樣,要限制我們的討論,隻限於兩個國傢,一個富國,一個窮國。富國它的工人掌握比較高級的技能,我們說 A 級技能、B 級、C 級、D 級四種技能,富國有 A 級、B 級工人,而窮國有 C 級、D 級工人,他們的技術等級比較低一下,富國比較高一些。

根據我們這個理論,不同等級的工人,在生產過程中能得到多少工資。為瞭簡化討論,我們假設有兩種任務:第一個叫管理性工作,他對技能等級非常敏感,做這個等級工作的人,他的技能要比較高;第二個叫從屬性工作,他對技能不那麼敏感,技能不一定要很高。根據這個理論,我們的產出是有我們的管理人員和從屬人員,他們之間的匹配進行產出的。

這個管理性的工作人員和從屬性的工作人員,工資整體的產出是由他們之間的匹配生產的,要看這兩種人員他的技能等級有多高。我假設有這樣一個方程式,可以確定我們的產出。產出 =M²×S(M 是管理者的技術等級,S 就是從屬人員的技能等級)。

我們說管理人員他的技能等級要平方,意思是要強調我們的產出對管理人員他的要求更高,與他更相關。比如管理人員他的技能等級是 4,那麼我們的從屬人員是 3,總產出 =4²×3=48。

但是,我們不同的工人之間的匹配有不同的方式,在一個公司當中可以不同的進行匹配。比如有這樣的一系列工作人員,兩個三級工作人員和兩個四級工人,有兩種不同的匹配方式,我們可以一個四級工人和一個三級工人匹配,另外一個四級別工人和三級工人匹配,我們讓他們交叉匹配,因為在一個公司當中有不同技能等級的工作,他們一起進行合作,所以我們可以這樣進行匹配。用交叉匹配的方式,總產出 =4²×3+4²×3=96。

另外一種辦法,就是這個公司的四級工人自己進行匹配,然後在另一個公司裡他兩個三級工人讓他們自己進行匹配,這樣我們總體的產出是 91。91 比 96 要小,所以在這個當中我們看到交叉匹配更好,因為他的產出更多,所以交叉匹配得到的產出是 96,而同質量匹配是 91。

如果我們改換工作人員的配比,假設有兩個二級工人,還有兩個四級工人,這樣的話,我們沒有兩個三級工人,我們兩個二級工人和兩個四級工人。我們把剛才兩個三級工人他的技能等級降到二級,所以我們有兩個二級工人和兩個四級工人。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我們看一下,我們進行匹配,四級工人和二級工人匹配,另外四級工人也和二級工人匹配,這樣總產出是 64。但是我們的替代,我們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四級工人和四級工人匹配,二級工人和二級工人匹配,這樣我們總體的產出是 72。

所以,根據第一個例子可以看到交叉匹配更好,但到這個例子當中我們看到同質量匹配,一個公司裡面同類的,同級別的工人進行匹配得到的產出更高。

所以,這樣的匹配很依賴於我們自己的工人,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技術級別。

關於工人的匹配我們有兩種不同的想法。第一種,因為這兩種工作管理性和從屬性工作,他們對於技術的依賴並不是一樣的,管理性的工作對技術的依賴更高,應該交叉匹配,讓高級的管理人員和低級的從屬性人員進行匹配。我們會想有一個公司他們之間差別如果太大,他們技術等級相差太大,比如說這樣一個管理者他的技術等級很高,然後他從屬人員他的技術等級太低,這樣我們就浪費瞭管理人員的高級技能。因為這樣的整體產出他們這樣交叉匹配以後,如果他的從屬人員等級太低瞭,就浪費瞭他的技能,產出就會比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更多的會進行同質匹配。

我們最後的匹配方式其實是一種平衡,在前兩種之間進行選擇,看他們的技能等級到底如何再進行選擇。關鍵是看技能等級之間相差有多遠,所以它和我們的貧富差距有什麼關系,我們還是看兩個關系。

我們做一個假設的實驗,比較一下富國和窮國生產模式在全球化之前和全球化之後情況有什麼差異。我們說全球化在這個理論當中主要是指國際化的生產,在全球化之前,我們假設沒有國際的協作產出,這就意味著在一個富國,在全球化之前我們有 A 級工人和 B 級工人進行交叉匹配,在窮國是 C 級工人和 D 級別工人進行交叉匹配。

他們開放瞭自己的大門進行國際化生產後,窮國的高級工人在高級貿易展開後,與富國的 C 級工人進行匹配,D 級別隻能自己在一起匹配,想象一下我們農村裡面的工作人員,可能隻有一些農業技能,所以他的技能是比較低的,這些是 D 級工人。這樣一種變化對貧富差距有什麼影響呢?

在全球化之前,D 級工人這個在窮國裡最低級別的工人,在全球化之前是和本國 C 級工人進行匹配的,如果大傢有機會和更高級別的人工作是有好處的,因為他會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所以在全球化之前,D 級工人和 C 級工人進行交叉匹配,這樣可以得到很多的利益,和高一級別的工人進行合作,他們的生產效率會更高,他們的工資也會更高。D 級工人的工資其實是由於和 C 級別工人之間的交叉匹配而得到瞭提高。

在全球化之後,D 級工人隻能進行同質匹配,因為 C 級已經和富國的高級工人進行匹配瞭,所以全球化的結果是,D 級工人的工資和以前一樣,或者是降低。C 級工人有瞭新的工作機會,與其他國傢 B 級工人一起匹配,就像這些組裝電腦的人員,他們現在可以和富國的電腦工程師,在歐洲的這些電腦工程師,或者是美國的工人一起合作,所以 C 級工人的生產效率增加瞭,其工資也會升高。這樣一來,C 級和 D 級工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就更大瞭,所以在這些新興經濟體當中,我們的貧富差距由於全球化越來越大瞭。

這就是我提出的替代理論的關鍵想法。

不能停止全球化

但是,我們不應該停止全球化,因為全球化是窮國得到繁榮的動力源泉。所以,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阻止全球化,而是提高 D 級工人的培訓水平、技能水平,這是減少貧富差距的一個關鍵。

進行技能培訓的錢投入很大,由誰來做。顯然 D 級別工人不可能自己做,他們無法支付培訓的費用,我們也不能期望生產商來支付工人培訓的費用,因為他們沒有激勵要素去激勵他們,來為員工提供培訓。

如果我是 D 級工人,想要考慮來雇傭我,你們當然可以給我提供培訓。可以讓我參加一個培訓項目,來提升我的技能水平,這顯然是要花費成本的。但是我經過培訓之後,我從低技能工人變成高技能工人,你們需要支付我更高的工資,所以更糟糕的情況是,在我接受培訓之後,我甚至去找你的競爭對手,我跳槽瞭,跳到另外一傢公司工作瞭,這就意味著生產商沒有足夠的動力來提升低級工人的技能水平,就意味著必須要由其他的一方對他們進行投資。

為員工提供培訓的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國際機構,甚至可以是私人基金會,但必須要有第三方來進行投資,他不可能自然而然的發生。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也就是說,貧富差距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做,讓市場來操作,然後就可以自動地實現貧富差距的縮小,這其實是要縮小貧富差距,我們需要對最低的低級工人進行投資,如果理論是對的話,我們絕對不能停止全球化,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我們應該允許低技能工人,應該投資於他們的培訓,讓他們受益。

本文轉自 " 中國改革治理 " 網站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