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已成為時下最流行的話題之一,即便沒有理財習慣的人,也能在和朋友的聊天過程中說上幾句。比如,最近股市好像不太好、聽說 XX 公司跑路瞭 ……
但做理財並不代表自己真正會理財,有些人以為炒股就是理財,買基金就是理財,但事實並非如此。會理財的人往往會有以下這些表現:
1、量入為出制定預算
理財的范圍其實很廣,並不隻有投資。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資深理財師表示,如果一個人幾乎每月都 " 月光 ",但會拿點閑錢去炒炒股,或投個 P2P 平臺,這不算會理財。
會理財的人首先在支出方面就有所控制。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並按照量入為出的原則,制定年度、月度的支出預算。隻要沒有意外或特殊情況發生,他們的支出就在預算范圍內,一般不會沖動消費,也不會出現為情緒埋單的情況。
2、做適合自己的投資
目前市場的投資品種並不少,其中適合普通投資者的也有很多,關鍵就在於如何選擇。有些投資者認為選擇收益越高的就越好,但實際上,收益越高往往意味著風險越大,最後很有可能錢沒賺著,反而虧瞭不少。隻有做適合自己的投資,才是最好的。
那怎樣做才算是適合自己的投資呢?每個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情況等選擇投資品。
比如穩健型投資者,就可以配置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均衡風險和利潤;而激進型投資者,則可以選擇股票、期貨等投資品,但需要註意分散投資,以降低投資風險。
3、有適量負債
常言道:無債一身輕。負債在很多人眼裡並非是個好東西。
但負債其實也分良性負債與不良負債。如果長期背負不良負債,當然會在經濟上倍感壓力,同時不良負債過多,還有可能讓自己陷入 " 危機 " 之中,隻有盡快還清才能緩解壓力。
而良性負債不僅不會讓我們處於財務 " 困境 " 中,還有可能幫助我們實現資金周轉,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但需要註意的是,良性負債也得適量。如果負債量過高,同樣會轉換成不良負債。
4、備有應急資金和保險
任何人都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會有怎樣需要用錢的情況出現。一旦有疾病或是意外發生,那就意味著有一大筆錢需要支出。如果未提前準備,將給自己或傢庭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隻有未雨綢繆,提前為將來進行規劃,才能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自己究竟會不會理財?大傢可以參考以上 4 點。如果有想理財還未理財的小夥伴,也可以從以上這些行為入手,做好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