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歲身傢 1150 億,自稱第一狂人,有人卻說他是“騙子”

11-16

根據最新出爐的 2017 胡潤百富榜,嚴昊傢族的財富為 1150 億元,在中國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八。

嚴昊的父親嚴介和是太平洋建設集團創始人,曾數次登上胡潤百富榜。

前幾年,外界給嚴介和貼瞭一個標簽—— " 全球華人第一狂人 "。他亦能自洽:" 我為什麼狂、張揚?因為我屁股幹凈,中國的建築稅定額征收,沒法偷、沒法漏,我想偷、漏也做不到。" 他甚至在微博上發帖《為什麼我是 " 第一狂人 "》稱,自己對媒體是 " 鐵公雞 ",一毛不拔," 我骨子裡從沒有媒體公關的概念,所以從不花錢去刪不好的帖子;我們媒體公關費用是零,刪帖費用是零。"

嚴介和的 " 狂 " 無時無處不在,從年輕下海到功成卸任,再到 " 退而不休 "、老驥伏櫪。近幾年,隻要他出席論壇會議、參加的節目甚至在他的微博上,一旦發聲,談吐自會滔滔不絕,那種自信、敢言的 " 狂 " 勁就會襲來," 我能一直狂下去,這才是真正的牛 X。"

某種程度上,這種 " 狂 " 背後的自信,離不開他 30 年來所積累的財富。尤其是嚴介和早年經歷及其旗下已躋身 " 財富世界 500 強 " 的太平洋建設,多數報道充斥著 " 營收達到 4600 億左右 "、" 五年內準備打造 3 傢世界 500 強企業,超越稻盛和夫 "、" 準備 2020-2022 年赴美上市,預計上市部分市值達 3 萬億 " 等表述,多少令人覺得 " 神奇 "。

" 虧五萬不如虧八萬 "

" 超人 " 李嘉誠也對這位 " 狂人 " 推崇有加,在他的自傳《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中,不僅分享瞭嚴介和先生在創業初期 " 虧五萬不如虧八萬 " 的故事,並稱贊嚴介和為 " 一代企業大傢 ":" 經過這件事之後,嚴介和在業內有瞭自己的影響力。從此,不斷有人找他的公司進行項目合作,他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最終使他成為一代企業大傢 "。

出身教育世傢的嚴介和,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後也成瞭一名中學教師。1992 年,嚴介和帶著借來的 10 萬元錢,在淮安註冊瞭一傢建築公司,開始瞭自己的創業之路。同年,南京市正在建設環城公路,得知這個消息後,嚴介和爭取到瞭 3 個小涵洞的項目。但由於項目是被層層轉包之後才到嚴介和手上的,經過核算,他發現整個項目做下來,公司要凈虧損 5 萬元。

嚴面臨著 " 做還是不做 " 的抉擇——不做的話,按合同規定虧 5 萬元,做瞭就得虧 8 萬元,而且這還是借來的錢。據說,按當年南京的房價來算,8 萬元差不多可以買一套房。

很明顯,這是一個虧本買賣。很多人勸嚴介和放棄,但他卻把它當成一個機遇—— " 有時候主動吃虧,才能主動獲得,大傢不要灰心,但要註意質量。虧 5 萬不如虧 8 萬,我們豁出去瞭,一定要保證工程的進度和質量 "。最終,本來是 140 天的工程量,他不僅縮短工期為 72 天,而且保質保量提前完成。這讓業主大吃一驚,第二年,工程指揮部便把 1000 萬的工程交給瞭嚴介和。

也就是在南京繞路工程中,嚴介和掘得 800 萬元,成為他人生的 " 第一桶金 "。經過這件事之後,嚴介和在業內有瞭自己的影響力。從此,不斷有人找他的公司進行項目合作,他的業務規模也不斷擴大。1996 年,嚴介和出資 4000 萬元,組建瞭太平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最終打造瞭擁有 30 多萬員工的太平洋建設,躋身中國民營企業前 10 強。

如果不是當年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被迫下海經商,嚴介和認為自己不會有今天," 不是下海,是‘跳海’啊,當時非常痛心。" 他將那次人生轉折歸結為一次機遇。

而這個早年 " 虧 5 萬不如虧 8 萬 " 的故事,也被哈佛商學院作為經典案例記錄在教材中。李嘉誠將成功之道歸結於:" 做人厚道、做事精明 ",而對於 " 精明與厚道 ",而嚴介和的體會是:一流商人:精明 + 厚道先要臉再要錢;二流商人:精明 + 精明既要臉也要錢;三流商人:厚道 + 厚道先要錢後要臉。

對於外界質疑自己所獲得的第一桶金,嚴介和回應," 我們太平洋沒有任何‘原罪’,我們的第一桶金來得非常幹凈。我們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東西。"

備受爭議的 "BT"

對於嚴介和本人及太平洋建設而言,前行並非一路坦途。

2005 年,嚴介和以其個人身傢 125 億元從胡潤百富榜第 66 位躍升為第 2 位,成為年度黑馬。一年之內,身傢從 15 億飆升到 125 億,爭議、質疑再次鋪天蓋地而來。有人認為,在嚴介和被推上胡潤中國內地百富榜之前,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富豪,而他一年之間從 15 億增長到 125 億,在外界看來是一個 " 謎 "。亦有人認為,嚴介和的成功在於他堅持 " 吃虧 " 是福,經商遊走邊峰,不 " 循規蹈矩 ",為他創造瞭一條不同尋常的財富之路。

到 2006 年,這匹財富黑馬又因被銀行追討 3.82 億欠款站在瞭被告席上。9 月,嚴介和因被媒體報道 " 多傢銀行逼債、負債已達 4 億 " 而陷入 " 負債門 "。報道稱,半年多內,嚴介和的 12 處住宅先後 5 次被查封,絕大多數被反復凍結 3 次以上,訴訟原告為各地商業銀行,令銀行高層想不到的是,這個富豪 " 所有房子都是按揭的 "。

此後,嚴介和分別在南京和上海拜會各路媒體,自稱 " 一絲不掛 ",並公佈債務明細,稱其不良貸款隻有 1.31 億元," 這點債務對於大集團不算什麼 "。受此事影響,2006 年至 2007 年底,嚴介和一度選擇瞭沉默。此影響延續至 2013 年,嚴稱自己 6 年間未再向銀行借過錢。

然而,此次事件讓本就頗引爭議的 BT 模式遭到瞭更大的質疑。

早年,嚴介和一度被貼上瞭 " 大騙子 " 的標簽,主要來自他 " 跳海 " 創業時所創建的 "BT(建設—移交)" 模式,他還被稱為 " 中國 BT 模式的鼻祖 "。

所謂 "BT 模式 ",是政府出資三分之一,企業墊付三分之二,之後政府逐年償付工程款。而這種模式是國際承包市場出現的一塊豐厚奶酪:多頭獲利、長線受益、回報高。業內認為,這種工程需要的資金量巨大,沒有強大的財力支撐企業很容易垮掉。此外,處理此類工程的關鍵在於能否維護好和政府的關系。

而作為蘇太華系的主體企業,太平洋建設最擅長的就是 BT 融資模式,嚴介和首次試水 "BT 模式 " 運作基建項目始於 1996 年。

彼時,位於經濟欠發達蘇北地區的宿遷市政府計劃建設一條市府大道,但該市財政一時間無法負擔,在與當地政府協商過後,太平洋建設決定墊資 5000 萬元為當地政府完成項目建設。該方案最終成功完成,被認為是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投資基建項目的特色模式。

宿遷一役後,太平洋就將 "BT 模式 " 迅速復制到全國其它經濟欠發達地區,但隨後也出現瞭不少質疑的聲音。太平洋從政府那拿到瞭這麼多的工程訂單,有人認為裡面有什麼 " 貓膩兒 ",也有人質疑該模式本身的合理性。

據《財經》一篇報道《嚴介和中國式 BT 生意:太平洋建設融資後拒還錢》提及,一傢叫做中金嘉鈺基金的公司在為太平洋建設集團的一個 BT 項目融資,這是一個政府的道路工程,據悉該項目投資收益非常誘人,預期年化收益 12% 以上,而當時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 3%。

報道稱,其中 98 個人參與瞭此項投資,但不久有人發現,資金使用方以縣政府未撥付工程款為由,拒絕償還本息。於是,98 個投資人開始瞭延續數月的討債之旅。正是這個不起眼的融資糾紛,掀開瞭 " 中國式 BT" 風險融資鏈條脆弱的一角。

早年的中國式 BT 模式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該模式雖然大量進入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但存在著缺乏法規約束、運作不夠規范、融資成本過高等因素,進而也暴露出融資不易監管等諸多風險。

雖然,此後 BT 模式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市政道路建設項目上,但由於運作模式與招投標相關法律法規沖突,一直未得到官方認可。直到 2013 年 12 月,國傢審計署公佈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BT 模式成為第二資金來源,僅次於銀行貸款,其隱藏的債務風險卻一直引發關註。

2012 年,財經國傢周刊在一篇調查報道《太平洋建設創始人嚴介和萬億項目或僅 10% 真實》中談及,一位據稱在太平洋建設集團工作過的內部人士曾在網上爆料,太平洋建設集團與地方城市簽訂的規模達上萬億元的 BT 項目大單,隻有約 10% 是真項目。當時,嚴介和出來對調查記者回應瞭,說 "90% 都落地瞭 "。

2013 年,嚴介和在媒體面前回憶那場風波時表示,"2006 年也不是太平洋自己造成的,媒體一炒作,銀行收債,一批未到期的債都收,一下子把太平洋資金鏈弄斷瞭。" 他還說," 太平洋不會再出現 2006 年那種現象瞭。

但輿論對他的質疑並未減少絲毫。

老驥伏櫪

事實上,在選擇沉默應對外界質疑的那幾年,嚴介和就開始卸任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創立瞭華佗論箭組委會、中國鄭和艦隊資本國際集團、國內最貴商學院 " 太平洋商學院 ",試圖將資源、智慧、資本融於一體。

2011 年,51 歲的嚴介和卸任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長,年僅 25 歲的兒子嚴昊接任成為接班人。

為瞭讓自己 "80 後 " 的兒子順利上位,嚴介和可謂 " 煞費苦心 "。他將交接安排在瞭兒子的婚禮上,名流雲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菲爾普斯夫婦、澳大利亞前總理夫婦等官員、企業傢均出席見證。

彼時,眾人擔心這個 25 歲的年輕人能否掌舵太平洋建設集團,嚴介和卻笑言," 我教育出來的兒子,能力是年齡的 20 倍!"

嚴介和對嚴昊經營管理能力的培養從其進大學校門便開始:大一的時候,在太平洋當辦公室主任;大二當總經理助理;大三當常務副總經理;大四當總經理;大學畢業第一年進入集團其中一傢公司 " 江蘇太平洋 " 任董事長。這傢公司原來年年虧錢,嚴昊去瞭一年就盈利 8000 萬,2011 年盈利接近 10 億。

和嚴介和的鋒芒畢露不同,嚴昊為人內斂低調,這種處事風格得到瞭嚴介和的認可。" 他通過這三年鍛煉成熟瞭,能獨當一面。如果要給他打分,我打 97.5。他比我低調,與我是很好的互補。" 嚴介和說," 現在基本建設這一塊都是他管,資金也是他管理,主要是他說瞭算。國際化方面最近我在幫他做一點。我還是忙我的文化產業,籌辦我的教育項目。"

對於和父親的差異,嚴昊也有自己的認知與定位," 我與父親的性格反差雖然巨大,但我們是一脈相承的,這絕不是基於‘打江山’、‘守江山’方式的不同,可能是表達方式的不同。但於我而言,永遠不要定義自己的起點,一直保持在路上的態度,剛剛好。"

在培養接班人上,嚴介和一直有自己的想法和步驟,很大程度上,嚴介和對兒子的態度是極為開放和鼓勵的。

在兒子進入公司之前,嚴介和曾送給他一輛豪車,嚴昊卻瞞著父親將車賣掉,拿瞭 100 萬去投資煤礦生意,但不到一年就泡湯瞭," 那時我對創業處於懵懂狀態,很天真,覺得賺錢很容易。"

但對於這次嘗試,嚴介和知情後並沒有責罵兒子,而是鼓勵—— " 切身的體會才能告訴你不要輕易相信商機,做事業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而這一切收獲,都是金錢買不來的 "。

嚴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多次肯定瞭其父的教育方式," 多賞識,少譴責;用其長,容其短;刀子嘴,豆腐心。" 他說,自己受益頗深,對管理企業、發展事業產生瞭深遠影響。

嚴介和推崇國學,這些教育和培養兒子的理念也源於國學,在傳統國學的基礎上,他還撰寫瞭一本《新論語》。太平洋建設集團的宣傳資料顯示,《新論語》是嚴介和先生 30 年思索、踐行、創新的結晶,是市場經濟大背景下的新國學。

嚴介和常將它作為禮物贈與他人,包括克林頓等原國外政要。近幾年,他常常帶著《新論語》到各地參加研討會。頭發花白、滿面紅光、精力充沛、滔滔不絕、" 狂 " 言不止。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2013 年 1 月 7 日,53 歲的嚴介和在淮安感恩論壇媒體見面會上透露瞭自己的一個 " 夢想 " —— " 其實我的文章寫得很好,但是莫言竟然比我先拿瞭諾貝爾文學獎,我知道(這個消息)以後心裡有些難過,那隻是個小學沒有畢業的人,所以我會向經濟學獎沖刺。"

" 狂人 " 說起話來依舊滔滔不絕,或許你很難證明他的觀點是否正確,但他的激情會讓你覺得無法辯駁。" 他總是自我感覺良好 ",曾經采訪過他的一位記者說,有一次他在媒體見面會上對眾人所言就是前幾天接受采訪所談的大部分內容," 甚至連遣詞造句,聽上去都像是背熟瞭的課本,而他演講的激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傳銷。"

教書匠出身的嚴介和最終還是選擇回歸教育,他在 2013 年接受《南方都市報》的采訪時談及自己做 " 第一頑童 " 的願望—— " 什麼時候我的大學做成瞭,我就留著長發,穿著奇裝異服,遊山玩水,喜歡這種生活。從‘第一狂人’走向‘第一頑童’,這是我最想要的狀態 "。

退居幕後,爭議猶在,但嚴介和對此並不介意," 我喜歡有爭議,國外有影響力的精英人物都有爭議,美國總統競選得票率沒有超過 50% 的 "," 我為什麼爭議那麼多?因為我從來不搞媒體公關。"

嚴介和曾說,最理想的狀態是 " 想做什麼就能去做 ",如今退居二線仍 " 志在千裡 " 的他,說自己已經進入到人生的 " 漫遊 " 狀態。" 現在我最大的財富就是幸福指數高得不能再高瞭,再高就成精神病瞭(笑)。我覺得有爭議的人叫人物,人分三種:君子,和而不同,是是非非,最有爭議;常人,和而茍同,隻是不非,沒有爭議,沒有人說他不好;小人,同而不和,隻非不是,沒有爭議,沒有人說他好。"

參考資料:

《" 全球華人第一狂人 " 嚴介和:逐漸走向第一頑童》來源 : 南方都市報

《3000 萬到身傢 910 億,27 歲創業,他是全球第一狂人!》來源:商界

《嚴介和:最大風險不是資金 是不牢靠的政商關系》來源 : 中國經濟周刊

《" 全球華人第一狂人 " 嚴介和的財富傳承路》來源:一波說

《嚴介和中國式 BT 生意:太平洋建設融資後拒還錢》來源:財經雜志

《嚴介和:莫言竟然比我先拿諾貝爾文學獎 我心裡難過》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黎廣

《李嘉誠眼中的一代企業大傢——嚴介和》來源:鳳凰江西

其他參考太平洋建設官網、21 世紀經濟報道、天涯社區、知乎、新浪微博、新財富雜志等

作者:張弘一

來源:中國企業傢雜志(iceo-com-cn)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