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受市場資金偏緊,以及臨近季末節點的影響,銀行加大瞭發售理財產品的力度,不僅數量劇增,預期收益率也比去年同期上浮瞭 30%,而進入 7 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銳減,之前發行的超高收益理財產品很難見到。
7 月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減少
記者在多傢銀行瞭解到,進入 7 月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有所減少,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 7 月 26 號,銀行在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隻有 200 多款,發行數量不到 6 月的三分之一,而預期收益率在 5% 以上的理財產品數量也減少瞭很多,之前出現的 6% 的超高收益理財產品難見蹤影。
采訪中,一些銀行表示,為瞭維護客戶,保持資金來源的穩定,銀行還是會發行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但是在數量上會有所減少。
霍先生住在北京三裡屯地區,他經常到附近的銀行網點購買理財產品,除瞭購買固定期限的產品外,他還把一些零錢存在銀行推出的貨幣基金類的產品裡,他告訴記者,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還是挺高的。
北京市民 霍先生:不錯,真不錯,現在你看 187 天,還有一個 5.5% 的 5.4% 的。我就想找一些差不多的風險比較低的,高瞭的話,怕有風險,我買的這個是 5.24%,5.25% 的,就跟這個差不多是吧,對。
采訪過程中,大部分的理財產品投資者都表示自己現階段的投資策略以穩健為主,目前的銀行理財收益比較高,會用手中的一部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還有的會購買基金和股票進行分散配置。
北京市民:多方面的,理財、股票一樣一點兒,都弄上。再有就是消費吧。
江礫菁 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個人客戶經理:我們建議客戶不要把資產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建議他們進行分散配置。
70% 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投資者從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之後,這些資金銀行會投資到什麼地方呢?近日,由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超過 70% 的理財資金投向瞭實體經濟。
報告顯示,當前財富管理行業的資金流向總體上以支持實體經濟為主,截至 2016 年末,銀行理財產品資金占比 28.40%,在市場中占絕對主導地位,累計 29 萬億元,其中有超過 70% 的資金投向瞭實體經濟。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通過投資債券、債權、股權等類資產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殷劍鋒 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應該說總體上來看,整個財富管理市場的資金流向最終都是到瞭實體經濟。
此外,殷劍鋒也表示,理財業務經過十多年的自由發展,存在很多問題。
殷劍鋒 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各類理財業務理財渠道與基建房地產的關系越來越大。這方面有可能會引起資產價格的過快上漲,而且其中結構越來越復雜,各類金融機構之間各類金融業務之間相互關聯,形成瞭越來越大的龐大的金融內部融資渠道,這一方面,使得最終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的成本上升。另外一方面,由於資金鏈條拉長,整個金融體系也越來越脆弱。
理財中哪些簡單但實用的知識,我們需要最先掌握?
不要算年收入
算算一小時的收入
你一小時賺多少錢,有沒有算過?
我們的收入,按照月薪或者年薪來計算,是非常容易的,但我們往往忽略單位時間的收入。
時薪是單位時間內的收入,代表我們賺錢的效率:
時薪 = 月工作收入 / 月工作時間(小時)
要提高時薪,要麼我想辦法增加收入,要麼減少獲得這份收入的時間。
所有的財務自由,歸根到底都是時間自由。我們賺錢,與其拼命增加總收入,不如說增加單位時間的收入,從而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其它的事情。
萬事開頭難
實在沒辦法就從基金定投開始
有一億資產的人說,第一個 100 萬是最難的。
有 100 萬人的說,第一個 10 萬是最難的。
很多例子都說明賺到第一筆錢是最難的,而之後財富滾動起來,反而相對容易。
資產 = 初始資金 * 年復合增長率 * 時間
絕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從積累起一筆積蓄開始。小巴以前講過一個例子,什麼背景都沒有的年輕人,如何以相對快速、風險也合理的方式積累到第一桶金【點擊此處閱讀】。比起純粹的儲蓄,這樣的方式收益更高;而比起買股票,這樣的方式風險更低。
對於沒有太多時間去研究投資理財的人而言,這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起步方式。當然,它隻是積累起第一桶金的好方式,你不能指望它解決所有問題。
理解周期和周期中的機會
有一個關於投資周期的笑話:
有一個人溜著狗在街上散步。這狗一會跑到前面,一會回到主人身邊,一會又跑到主人身後,一會遠瞭又折回來。整個過程,狗就這樣反反復復來回跑。最後兩者同時抵達終點,主人優哉遊哉地走瞭一公裡,而狗走瞭四公裡。主人就是經濟總體情況,狗則是證券等投資市場。
周期性的波動幅度往往是實際的經濟增長的數倍,這其中就蘊藏瞭機會。
比如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裡,房地產經歷瞭低迷、刺激到瘋漲的步驟。我們回去翻看報紙、新聞、微信文章,就會發現房價在 14 年年底,15 年年初就已經有松動的痕跡,進入到新的刺激周期,如果要買房最好的時機就是那個時候。
類似的周期,在每一種投資品種都會存在,我們應該要去看一看投資的歷史,瞭解其中的大概。
定期給自己算算賬
傢庭資產盤點三張表
就像企業的財務報告一樣,傢庭也需要定期制定財務報告,據此來制定相應的財務規劃。
我們可以把資產分為三部分:流動資產、金融資產和固定資產。
▷流動資產包括現金、餘額寶、銀行存款、超市的儲值卡等等;
▷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債券、餘額寶和互聯網理財類產品;
▷長期資產主要是房子和車子。
記錄這些資產在一年中的變化,我們可以制作傢庭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通過資產負債表我們可以看自己一共有多少錢,通過現金流量表看手上有多少現金可用於投資,最後再通過利潤表看看過去一年一共賺瞭多少錢。
資產動態再平衡
投資分為三個不同的方面:資產配置、品種選擇、擇時交易,最重要的是資產配置。
資產的配置是應對和利用周期的方式,比如資產再平衡是比較簡單的配置方式。平衡是一種簡單的、入門級的資產配置和持有模式,需要找到兩種具有漲跌相反對沖效果的投資品,然後定期按 50:50 比例調整,本質上仍然是達到低買入、高賣出的效果。
比如金融資產類的股債平衡,按照 50:50 的比例將資金投入股權類和債券類資產,定期(比如每半年)盤點,重新將兩者的金額比例調整回 50:50 的狀態。
再平衡可能不是最高回報的方式,隻是建立瞭紀律,規避群體心理影響。
關註現金流,多買資產,少買負債
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負債不同,我們還有另外區分資產與負債的方式 —— 從現金流的角度去看,資產和負債的區別在於能否帶來被動收入。
資產 = 能為每個月帶來錢的東西
負債 = 每月要取走你的錢的東西
我們需要瞭解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資產項中,像滾雪球一樣實現良性循環,一旦資產足夠大,產生的收入足夠多的時候,負擔這些負債完全就不是問題瞭。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不是工作需要,買車可能就是一項負債而非資產,因為我們買車花瞭一筆錢,而用車每個月還要花一筆錢。
讓它滾動起來
翻倍的速度要比你想得更快
一項資產,如果每年漲 10%,多少年之後會翻倍?如果每年漲 15% 需要多少年?如果每年漲 5%,又需要多少年呢?
如果你是用 100 去除的,那就錯瞭。這裡的算法是復利,也就是利滾利的,年初有 1 萬塊錢,每年漲 10%,年底是 1.1 萬,第二年年底是 1.21 萬,之後是 1.33 萬、1.46 萬、1.61 萬、1.77 萬、1.95 萬,你發現第七年年底已經接近翻倍瞭。
這裡有一條規則叫 72 法則,每年按照 X% 的速度增長,大約需要 72/X 年就可以翻倍,比如 10% 需要 7.2 年,9% 需要 8 年。
翻倍需要的年限 =72/ 增速百分比 *100
如果是變成原來的 3 倍,那就是 115 法則,拿 115 去除,連續 5 年增長 23%,總額就會增長為原來的 3 倍。
給自己上一道保險
傢庭財務有哪些風險需要保障?比如以下幾種:
傢庭經濟支柱死瞭怎麼辦?貸款誰還,孩子老人誰來供養?
纏綿病榻不能工作怎麼辦,誰來養?傢人誰來養?
得瞭小病都要花錢怎麼辦?
孩子生病、出意外怎麼辦?
身外之物壞瞭怎麼辦?
給誰買,買什麼?保險的首要原則就是傢庭支柱優先原則,首先給主要經濟來源買保險,其次是配偶,再次子女與老人。
需要支出多少最為合適?相比於買保險時從業人員常常告訴我們的 5%-10% 的比例,根據傢庭需要原則來確定或許更高:
總保額 = 傢庭未來 10 年基本支出+負債總額-現金以及快速套現的資產額。
來源丨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