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門新賭王:李嘉誠是我的大哥

07-13

過去一個世紀,香港經歷瞭荒蕪到繁華的滄桑巨變,88 歲的呂志和見證、參與瞭這一切。

13 歲,他被迫輟學,在二戰的炮火中,沿街兜售食品,以謀生存。國共內戰、朝鮮戰爭期間,他抓住時機,倒賣軍火、重型機械,獲得第一桶金。香港經濟起飛初期,他轉戰房地產、石礦業,奠定瞭商界的領袖地位。

當香港本土的商業帝國初見雛形時,他轉戰美國,進軍酒店業。年近 70 歲那年,他再度 " 創業 ",與長子呂耀東搭檔,押註澳門賭業。

過去幾十年間,香港社會幾經起伏,在每一個轉型的關鍵時刻,呂志和均果斷地做出瞭順應時代潮流的選擇。任何行業,一經涉足,他總能做到最好。" 石礦大王 "" 酒店大亨 "" 澳門新賭王 " 的稱號,就是寫照。

如今,呂志和早已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富豪,他創辦的嘉華集團、銀河娛樂集團,市值逾兩千億港元。

雖功成名就,他始終虛懷若谷。他稱呼年長他不足 1 歲的華人首富李嘉誠為大哥。他說澳門永遠隻有一個賭王,是燊哥 ( 何鴻燊 ) 。

他不喜爭鬥,反感紛爭。他期望,5 名子女日後以和為貴,不要為財富而爭執。他要向世界傳遞正能量,遂慷慨捐出 20 億港元,成立呂志和文明獎。

回首往昔,他說,人生不應該是一個戰場,而應該是一趟愉快的旅程。

而他的太太是這一路上最動人的風景。

與發妻相扶相守六十餘載

對 88 歲的呂志和來說,或許隻有發妻能讓他為之動容。

" 要是我能說得到她哪裡最好,那我就不欣賞她,我認為她什麼都是最好、最全面的,不是哪裡好,其他不好,她是完美的, ( 我 ) 沒有看到不好的地方。我和她講過,要是有來生,你還是我太太。"

說到這裡,這位馳騁商界 70 餘載的華人富豪,變得激動,眼眶濕潤。

從少年夫妻到白頭偕老,呂志和的這份感動,似已超越普通的兒女情長,更多的是 60 多年來,商海沉浮中,二人的相扶相守。

呂志和與太太的相識頗為傳奇。

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呂志和的學校教育被迫止於初中一年級。上世紀 50 年代,社會逐漸安定,為瞭彌補學識不足,年齡不滿 20 歲的呂志和,一邊工作,一邊在夜校學習英文。

期間,一位傢境殷實的鐘姓女同學,對呂志和展開追求。為瞭壯膽,鐘姓同學時常叫上自己的小姐妹,一同與呂志和見面。一段時間下來,呂志和卻和這位 " 小姐妹 " 互生好感。

這位 " 小姐妹 " 就是呂志和的太太趙錦屏。1952 年,23 歲的呂志和在香港與她喜結連理。

憶起那段往事,呂志和曾笑言,所謂姻緣就是,你看她很順眼、很可愛,那就是瞭,而他自己也很有個性,不是對方有錢、漂亮,就會喜歡。

放在如今,23 歲是一個剛邁出大學校門、懵懂的年齡。而那時的呂志和已是一個商場老將。

上世紀 30 年代,日本侵華的戰火在中國大地上不斷蔓延。為瞭躲避戰亂,1934 年,5 歲的呂志和與傢人從廣東新會,遷至香港。

呂志和的曾祖父呂德盈是早期赴美打拼的華工,一次回鄉途中,路過香港。當時,這個日後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小城,還是一片荒蕪。不知出於怎樣的考慮,呂德盈在香港買下多處房產。

這個或是不經意、抑或深謀遠慮的安排,為呂志和傢族在戰爭年代的生存,提供瞭基本保障,也為日後呂志和在商界大展拳腳,奠定瞭基礎,甚至改寫瞭整個呂氏傢族的命運。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襲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翌日,香港被日軍占領。連綿炮火之下,生存成瞭挑戰。為瞭謀生,輟學在傢的呂志和,開始摸索做小生意,那年他 13 歲。

在傢人的幫助下,呂志和從沿街兜售零食做起,小生意一點點擴大,後來在油麻地開瞭一傢餐廳,還雇瞭三五個工人幫手。在日本占領香港的 3 年 8 個月的時間裡,呂志和憑借販賣食品賺得 200 萬元日本軍票,相當於 50 萬港元。在當時,這筆錢可以買下一條街的物業。

這場戰爭讓一部分人顛沛流離、妻離子散。對呂志和來說,他雖被迫進入商場,但體會到瞭年少得志的快感。然而,這是命運的一場玩笑。隨著日軍的撤離,呂志和手中的日本軍票,變成廢紙。

幾年的辛苦,一朝清零。

軍火貿易收獲第一桶金

透過嘉華國際中心頂層的落地玻璃望出去,維港對岸盡收眼底。

這座位於港島北角渣華道 191 號的 30 層建築,是呂志和商業帝國的大本營。每天上午 10 點,他準時出現在 30 樓的會客室,與前來匯報工作的屬下共進早餐。

多年來,呂志和以早餐會的形式,與員工們見面、談心,溝通工作。

年邁的呂志和,站到窗前,向《財約你》講述瞭香港這些年來的變遷。而這些點滴積累而來的巨變背後,是一部呂志和個人的奮鬥史,也是他掌控的龐大商業帝國的擴張史。

" 這邊以前是飛機場,啟德機場,現在做船運瞭,從前偷渡就來到這裡,現在要建住宅和辦公大樓。我們 60 多年前,開這個山,填這邊的海,就是觀塘,後來很多工廠在這個地方。這二三十年來,繁榮起來瞭,改來做住宅,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辦公大樓開始建起來瞭,這個變化不得瞭,想不到。"

如果當年巨額軍票作廢後,那個少年一蹶不振,呂志和傳奇的人生經歷將不會發生。

痛定思痛後,未滿 20 歲的呂志和在姨夫的介紹下,加入瞭香港一傢汽車零件銷售公司,擔任倉庫保管員。當時,正值國共內戰,軍方對機械零件需求旺盛。 1950 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對華實施武器禁運,這類貨物變得更加緊俏。

所謂富貴險中求。美國的禁運號令讓呂志和看到瞭生財之道。起初,他赴新加坡采買機械零件,然後突破美軍封鎖,運往內地。小試牛刀的成功,讓他對財富的渴望愈發膨脹,他想做更大的生意。美軍遺留在沖繩軍事基地的重型機械,吸引瞭他的目光。

在友人的牽線搭橋下,接下來的兩年間,呂志和將整船整船的起重機、推土機、吉普車等重型機械,由美國軍事基地,運往香港。他曾算過一筆賬,當時一部新機械的價格高達 100 萬港元,他自美軍基地收購的成本僅數萬港元,而翻新後的售價達幾十萬港元,翻瞭約十翻。

與美軍的重型機械貿易,給呂志和帶來的財富遠遠超過之前的 200 萬元日本軍票,這是他人生真正意義的第一桶金,也是他隨後在商界大展拳腳的資本基礎。

當時,呂志和有個貿易夥伴,叫霍火根,他是香港知名商人霍英東的堂弟,因為這層關系,呂志和在收獲財富的同時,也與諸如霍傢這樣的名門望族結下友誼。

唯一的失誤:未能成為一線房地產開發商

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社會逐漸穩定,人口劇增,經濟也隨之繁榮。港英政府陸續推出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完成瞭資本的原始積累,又手握重型機械的購買渠道,呂志和看準當中機會,索性做起工程承包生意。

那些年裡,呂志和的身影遍佈香港的大小工地,無論開山、填海,還是修建馬路、水渠,凡是有工程的地方,多數會有呂志和的公司參與其中。今天香港的樂富、藍田、油塘、觀塘地區,逾八成的開發工程當年是由呂志和負責。

1955 年,呂志和旗下的旗艦公司嘉華誕生瞭。他曾解釋,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當年九龍最大的汽車零件行叫嘉昌,其餘幾傢首屈一指的汽車行叫中華、新華。取嘉和華兩個字,是希望將來生意做得比這些公司還要大。

26 歲的呂志和,心中有瞭宏願。

嘉華成立之初,恰逢香港房地產業發展的萌芽階段,房地產順勢成瞭嘉華最初涉足的行業。直到今日,房地產仍是嘉華集團的主營業務之一。

1962 年,呂志和在香港茶果嶺道開發瞭一組物業,這是他在房地產領域的試水之作。那時,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仍以塑膠花為主業。而日後成為香港地產業龍頭的新鴻基和恒基兆業,尚未成立。華懋置業的王德輝、龔如心夫婦雖已涉足地產,但在呂志和面前,也是後來者。

雖掌握瞭香港房地產業發展的先機,但呂志和並未投入更多資源深耕。在當時的呂志和看來,房地產行業風險大,卻回報低。

晚年的呂志和不諱言,那時判斷過於保守,錯失瞭香港地產業的黃金時代,未能成為一線地產商是一個錯誤。

截至 2016 年底,呂志和旗下房地產業務分支嘉華國際 ( 173.HK ) 的全年營業額為 96.2 億港元,凈利潤 31.8 億港元。這個規模已無法與香港龍頭地產商同日而語。

當時,促成呂志和決定不再深度介入房地產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香港的石礦建材業正展現出巨大的商機。

1964 年,呂志和拍得香港最大的石礦場——九龍安達臣道石礦場的開采經營權。在隨後的幾十年間,他一直是掌握著香港本地石礦建材業的霸主。包括啟德機場、紅勘隧道等香港的知名地標的建築材料,均來自呂志和旗下礦場。

他因此獲得瞭一個稱號—— " 石礦大王 "。

時移世易,香港早已告別拓荒的歲月,摩天大樓鱗次櫛比。石礦建材不再是逐利商人眼中的風口行當,而這部分業務在呂志和財富組合中的占比,也變得微乎其微。

今天,呂志和和李嘉誠兩大傢族,把持著香港的石礦建材業。嘉華參股長和旗下的大亞石礦場,長和也參股嘉華旗下的安達臣道礦場。兩位華人世界裡的頂級富豪,憑借以和為貴的智慧和氣度,共享著這一盤生意。

商場上是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私下呂李二人亦是多年的密友。李嘉誠年長呂志和不足一歲,但呂志和卻習慣以大哥相稱。

" 他做人的思想很好,做生意很聰明,很有力量,能夠賺錢,有這麼高的地位,但他有自己的志向,做人很自律,他穿衣服、吃東西都很節約,他吃魚吃小魚,最便宜的魚,我有很多東西要向他學習,我很尊重他。" 呂志和向《財約你》如是評價這位老大哥。

向曹操學習管理哲學

石礦建材生意站穩腳跟後,生性不安分的呂志和,開始尋覓新的發展機遇。這次他看中的是酒店業。

1977 年,港英政府開始發展尖東地區,為瞭吸引投資,政府以低廉的價格拍賣土地。" 機會給到你,就要一擊而中,全力以赴。" 這是呂志和在商場上不變的信條。看中尖東長遠的發展前景,呂志和果斷斥資 6800 萬港元,拍得位於尖東的一幅土地。

呂志和旗下的五星級酒店海景嘉福酒店,就是在這幅土地上拔地而起。1981 年,這傢酒店落成開業。呂志和委托美國的假日酒店管理運營。或許呂志和也不曾想到,與假日酒店的這次合作,為他日後成為 " 酒店大亨 " 埋下伏筆。

4 年之後,當假日酒店的老板為舊金山的新酒店,尋找合作夥伴時,他找到瞭呂志和。

" 我一開始在香港做酒店,後來他們 ( 假日酒店 ) 看我做得比他在美國做得還好,就想請我去美國。我的曾祖父在美國做過小生意,我也希望能在美國做點生意,因為我們是很好的朋友,假日酒店的老板說酒店剛剛建成,不賺錢,成本價給你,管理人才也給你。這樣的情況下,我開始在美國做生意。現在,我們在美國是最大的酒店瞭。" 呂志和向《財約你》回憶道。

這次無心插柳的合作,打開瞭呂志和進入美國酒店市場的大門。

30 多年後的今天,呂志和旗下管理及擁有 28 傢酒店,當中多半位於美國,合作的品牌均為全球頂級酒店集團,例如洲際、萬豪、喜來登等。

作為一個外來者,怎樣在異鄉打理一個龐大的跨國酒店集團 ? 呂志和的訣竅是—— " 中西合璧 " 的管理模式,即結合中國人的思想和美國人的管理制度,即便有嚴苛的制度,也要講人情。同時,呂志和一直堅信且踐行,無論老板,還是 CEO,自己可以掌握的隻有財政,以及提供指導意見,而執行一定要找專業人才。

在呂志和看來,三國時的曹操是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的典范。盡管《三國演義》將曹操定義為亂世中的大奸雄,而呂志和看中的則是,他對投降的敵人,不計前嫌,與原班人馬一視同仁,量才而用,在求同存異中建立瞭強大團隊。

倒退 30 年多年,東方的面孔管理西方的酒店集團,是稀有的模式。眼下,內地財團頻頻出海,斥巨資收購歐美的豪華酒店。" 要重視管理 ",這是呂志和給晚輩們忠告。

呂志和對《財約你》說,中國很多商人,希望買外國的酒店品牌來做,能不能買到是一方面的問題,但是買來以後,怎樣管理非常重要,以前中國人對管理看得不重,現在也重視起來瞭。

古稀之年成為澳門新賭王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在港英政府統治百多年後,回歸祖國懷抱。這一年,呂志和 69 歲。

那年,香港《資本》雜志發佈香港華人財富排行榜,呂志和傢族憑借 152 億港元的資產,排名第 15 位。郭炳湘兄弟傢族以 1174 億港元的資產,居榜首。李兆基傢族、李嘉誠傢族分列二、三位,資產額分別為 930 億港元和 800 億港元。

2017 年,福佈斯發佈香港富豪榜,呂志和排名升至第六名,旗下資產值達 112 億美元 ( 874 億港元 ) 。李嘉誠、李兆基以及鄭裕彤傢族位居前三位,資產額分別為 303 億美元、236 億美元以及 179 億美元。

20 年間,呂志和身傢暴漲,邁進香港頂級富豪陣營,而這一切歸功於他古稀之年的一個冒險之舉——進軍澳門博彩業。

2001 年 12 月 31 日,澳門特區政府宣佈,開放澳門賭場經營權,公開招標。這個決定結束瞭賭王何鴻燊對澳門賭業 40 年的壟斷,開啟瞭多足鼎力的新時代。

今日活躍在澳門博彩業的美國博彩公司,諸如金沙、永利、美高梅等,均是趁賭權開放,湧入澳門。在當時申請博彩牌照的一眾財團當中,呂志和傢族最不被看好,外界做出這個判斷的原因很簡單,呂志和是唯一沒有博彩業運營經驗的申請者。

" 我們那時候已經做瞭很多酒店,香港有三傢,中國有一傢,美國有一二十傢,特別是在拉斯維加斯,我們的總部在三藩市 ( 舊金山 ) ,我的孩子也在那邊念書,我們做酒店做到美國排名第 12 位。澳門當時希望提升博彩的生意,所以開放賭權,而我們當時並沒有想獲得博彩牌照,隻是希望在澳門做酒店。" 呂志和向《財約你》清晰地回憶起 16 年前的諸多細節。

2003 年,銀河娛樂 ( 027.HK ) 爆冷獲得澳門特區政府發出的三張賭牌之一。這傢公司是呂志和為瞭進軍澳門博彩業而成立的實體。

今日回溯,呂志和能夠獲得澳門賭牌,並未偶然,而是他深謀遠慮的經商眼界的一次勝利。

退回到十幾年前,澳門所有博彩公司最為看重是一擲千金的豪賭模式。在光景好的年歲裡,賭場的確是一部連軸轉的 " 印鈔機 "。

雖然 70 歲之前,呂志和從未涉足博彩業,但得益於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經營酒店的經驗,他已預見,純粹依賴賭博,澳門將無以為繼,澳門更需要的是世界流行 MICE 模式—— 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 and Exhibitions ( 會議、獎勵旅遊、大型會議及展覽 ) ,不僅如此,還要再加上一個 E,Entertainment ( 娛樂 ) 。

心中有瞭這個底氣,呂志和在澳門氹仔,一次購入 155 萬平方米土地,這讓他成瞭澳門最大的 " 地主 "。今天,氹仔島上新賭場接連建成,對賭客的吸引力早已超過澳門老城區。而當年,呂志和將這片土地收入囊中時,氹仔還是一片灘塗。

呂志和獲得澳門賭牌後不久,就趕上內地開放居民赴港澳自由行。中央政府的這個決定,開啟瞭澳門博彩業的黃金時代,這波熱潮持續瞭逾 10 年。

2014 年 2 月,澳門博彩收入達到有史以來的頂峰,當月收入達 380 億澳門元。這個中國南部的小城,創造瞭博彩業的奇跡,也成瞭財富的神話。

獲得澳門博彩牌後兩年,銀河娛樂借殼呂志和旗下的嘉華建材,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傢博彩公司。光景好的年月裡,銀河娛樂市值隨著大市水漲船高,高峰時曾達 3600 億港元,這令呂志和的個人財富一度超越李嘉誠。

那陣子," 亞洲新首富 "" 澳門新賭王 ",成瞭呂志和的新標簽。

雖被稱為 " 新賭王 ",但呂志和一再表示,賭王永遠是燊哥 ( 何鴻燊 ) 。" 我和何先生是老朋友,我們兩個互相很尊重。" 他說。

在勢均力敵的對手面前,呂志和一貫持以中庸平和的姿態,甘居人後。而一旦鎖定商場上的獵物,他又果敢、勇猛,竭盡所能。

如今,銀河娛樂旗下一期和二期度假城已是氹仔島上的地標建築,仍在建設之中三期也竣工在望。2015 年,銀河娛樂翻新瞭金都娛樂城,改名為澳門百老匯。三傢娛樂城在 2016 年財年,共計給銀河娛樂帶來 528 億港元的收入,純利潤 63 億港元,這份經營業績早已將何鴻燊旗下的澳博控股 ( 880.HK ) 拋在身後。

盡管澳門的博彩業每年仍賺得不菲收入,但這個行業在 2014 年觸及巔峰後,急轉直下,神話破滅。單一依賴博彩的澳門,轉型迫在眉睫。各大賭場紛紛削減博彩的占比,轉而拓展會展、娛樂、購物等非博彩元素。

" 澳門要建成度假村,不能是純粹的博彩,要所有傢庭成員都可以參與其中。"14 年來,呂志和一直堅持著這個觀點。

在他看來,今天的澳門除瞭要轉型之外,還應當有更大的格局,香港也是如此,應當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機遇。

幾十年東奔西跑,全世界考察下來,呂志和坦誠地向《財約你》表示,香港人要多動些腦筋。

人生邊上的願望:傢族事業不要分散

當今世界,紛爭不斷。戰爭、貧困、疾病,讓一部分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不少無需為溫飽擔憂的人們,卻又挖空心思攀比物質、追逐功利。曾經有 7 年時間,呂志和被這些問題困擾。

晚年的他,希望給這個世界帶來一些正能量,減少世間的紛爭。他深知財散人聚的道理。2015 年,慷慨捐出 20 億港元,成立呂志和世界文明獎。希望透過這個獎,表彰那些為世界文明進步做出過貢獻的個人和團體。

在呂志和獎的成立儀式上,趙錦屛挽著呂志和步履蹣跚地從人群中走過。從勤奮苦讀的夜校學生,到全球揚名的耄耋富豪,呂志和每前進一步,都有趙錦屏陪伴左右。

2016 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無國界醫生,以及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獲得第一屆呂志和獎。每位獲獎者同時收到 2000 萬港元獎金 ( 約 256 萬美元 ) ,這個獎金額度已大幅超過諾貝爾獎。

對於這一切,呂志和感激太太。他說,正因為她持傢有道,自己才能無後顧之憂,在商界馳騁。他也感激,與他並肩作戰的子女們。

走在人生邊上,呂志和希望,將來子女們以和為貴,將他戎馬一生,打下的江山傳承下去,不要分散。

" 我做生意六七十年,大大小小公司一千多傢,不是有 100 塊,就 100 塊這麼簡單,要保護這個生意,要管理,希望將來五個子女不要有紛爭。這一代很安定,下一代怎麼辦呢 ? 不是不希望發生,就沒有紛爭瞭,所以要有一個制度,減少紛爭。" 呂志和說。

許多年前,呂志和開始籌備財富傳承。成立瞭呂志和基金,透過傢族信托管理旗下財富,隻為子女能夠和平共處,不要因為錢財分配,鬧得滿城風雨,成為笑柄。

5 年前,83 歲的呂志和公佈瞭 " 分傢 " 方案。

和呂志和並肩進軍澳門賭業的長子呂耀東,掌管銀河娛樂。香港的房地產業務由三子呂耀華接棒。多年來,在美國打理酒店業務的次子呂耀華,則接手酒店業務。長女呂慧瑜和幼女呂慧玲,分別接手嘉華集團旗下的香港酒店業務,以及行政工作。

" 分傢 " 方案雖已宣佈,但這並不是財富的最終分配方案。至於財富怎樣分配,隻有呂志和知道。他曾笑言,不會透露怎樣分配,不然他可能還沒有走,子女們已經開始吵架。

對子女的這種期許,或許源於呂志和不喜爭鬥的天性,從 13 歲進入商場至今,他始終篤信 " 善勝者不爭 "。

他說,人生不應該是一個戰場,而應該是一趟愉快的旅程。

泛舟商海七十餘載,閱盡世間人情冷暖,盡歷商場上的爾虞我詐,艱難困苦當前,他總能化險為夷,最終成為坐擁萬貫傢財的商場贏傢,但盛名與財富對他來說,或早已如浮雲。

在呂志和的自傳中,他以蘇軾《定風波》兩句詩,為自序作結。

"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