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魔都財觀(ID:moducaiguan);作者:觀觀
便宜的東西,背後往往代價昂貴。
當年人壽保單上高額返還的激動人心,換回的是被榨幹購買力的雞肋本金。
商場促銷打折、買一贈一的剁手快感,變成床底門後堆積如山的雜亂無章。
短視的我們,喜歡即時利益,厭惡抬頭遠望,害怕心中快速滿足的愉悅感變成深思熟慮的挫敗感。我們總是用不完整的認知,抱著選擇性偏見,得到自己傾向接受的結論。
1
一 個 夢
幾個月來,各地政府都加大推進租賃住宅土地供應,上海也連續推出多個地塊用於租賃住房。新聞看多瞭,審美疲勞,夜有所夢。
我夢見從前有個村子,山清水秀,村民勤勞勇敢,物質文明建設日新月異。為改善大傢生活,村長鼓勵大傢賺錢買肉吃,肉食供應充足,群眾們喜聞樂見。
後來聽說村裡景好肉香,村外人紛紛舉傢遷移至此,人多瞭起來,肉不夠吃,采取瞭限購措施仍然遏制不住價格蹭蹭往上走。
村民收入增長跟不上肉價,吃肉變得困難,怨聲載道。村長開完長老會後,改變打法,宣傳吃菜健康,減少豬圈,增加種菜用地,提供便宜蔬菜。人們吃不起肉,但發現有口菜吃總比沒飯吃強,覺得挺好。
於是乎菜地不停增加,菜價穩定控制,而豬圈愈發變少,肉價變得匪夷所思。沒錢的就吃菜,有錢的吃肉,從此大傢相安無事。
一輩子從沒吃過肉的村民,埋頭吃菜,也不知肉味。可憐的是那些本有機會咬牙攢錢吃上肉的,因為長期習慣瞭吃菜,失去瞭鬥志,而肉價漲的更快,怕是再也吃不起肉瞭。
世界是公平的,那些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是通過透支未來換來的。以為得到不少,其實失去更多。
2
漲 的 不 是 房
普通人隨手觸碰可見的房子,暗含著復雜的商品權屬。作為中國最特殊的商品,住宅包括瞭商品和金融雙重屬性。
商品屬性對標的是居住消費需求,剛需旺盛,支撐起房價的下限。然而居住消費的資源供給從不稀缺,可以被替代,比如除瞭個人住宅可供出租外,公租房、民宿、賓館和快捷酒店都能解決居住問題。並且居住消費需求是能被壓縮的。高手在民間,孕育大智慧,合租、群租、房車、集裝箱。生存壓力逼出想象力。
金融屬性才是住宅價值之錨,對沖通脹的利器,打出房價的天際線。土地為金融屬性賦能。自古以來土地稀缺,公認硬通貨。期待資產增值的人們,押註的不是房子,而是附著其上的土地使用權。小區門口中介小桌板上匪夷所思、快速躥升的數字,其勇氣和信心來源也不是房子本身。房子一點一點在變老,終會消亡,土地吸收周邊基建和商業設施發展的精華,成為萬世不遺的財富。
上海存量有 800 萬套住宅,十三五規劃未來四年每年新增 9 萬套,分配給住宅的土地年增長僅有 1.1%。城市總土地使用權是有限的。要命的是隨著公租房加快落地,原本已捉襟見肘的住宅用地將被分流。另一邊,每年 7%GDP 增長,積攢到到腳下的這片熱土上。單位土地價值增加的比供給快,未來畫面美的不敢想象。
所以,城市從不缺可以住人的房子,缺的是附著土地使用權、掛戶口和自由出售的優質住宅。
為什麼租金漲的永遠沒有房價快。隻要回到居住消費需求層面,面臨的多元供給的紅海競爭。而一旦進入到金融領域,稀缺管制下的珍貴宅地,猶如可遇不可求的美女,撩撥房價心跳加速。
可悲的是後知後覺的年輕人,窩在公租房裡為租賃時代搖旗吶喊。卻不知構築公租房的每一個平米,剝落自未來溫馨小屋的美麗夢想。
3
細 思 極 恐
租賃時代的開啟,標志著居住權和財產權的分離。
對更好生活的追求無處不在,大城市湧入海量人口。作為政府,有義務解決居民基本生存需求。住有其所,首當其沖。可房產捆綁居住權和財產權,讓每個人都買到便宜好房,意味著政府補貼瞭居住權的同時也送出瞭財產權。這是每年幾萬億的生意,涉及的利益太大,會稀釋土地財政。
於是乎遊戲規則慢慢改變,學習香港和新加坡經驗。終於,公租房呼之欲出,從此政府隻保障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為個人居住權賦權,與財產權劃斷。
公租房、共有產權房、保障房,本質上都是削弱財產權來保障居住權的產品,程度有差異而已。這是一種對價支付,犧牲未來的財產權來確認今天的居住權。
可人心思變。
現在買公租房的年輕人,解決瞭居住需求之後,也會有發展的想法。看著別人擁有漂亮公寓,終有一天也要追求財產權,怎麼辦。到那時上升的路徑更少。有多少年輕人會成為少數的幸運兒呢。更多的是藏在心靈雞湯故事背後的失意青年,接受一段無可奈何的人生,匿身於某個街角,默默終老。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免費午餐。
穿過復雜的文字話術,精美的包裝卻露出瞭硬傷。看似增量的收益,本質是存量博弈,隻是預支未來,提前取現而已。
我們今天在各自的魔盒裡下註,撥動無形的時間軸,終有一天擦亮燈壺,砸掉鎖扣,憧憬的是阿拉丁,卻怕是潘多拉。
*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樓市參考立場,僅供讀者參考
財經觀潮
告訴你關於財富的真相!
微信號:guide0929
↑↑↑長摁二維碼看看
TT 財經
關於錢有 99 個秘密,讓我來告訴你
微信號:ttcj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