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投資,領會高層意圖才能把握住機會

01-26

作者:明達野老

作者系一名資深投資人士,曾主導並完成過百億級的資金募集工作。崇尚田園生活,醉心身體力行研究老莊、鬼谷子、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平時喜好鉆研內傢拳、投資、教育、心理學、書法。同道中人可添加作者微信 stevenfield。

在中國投資,不領會高層意圖,就會錯過巨大的機會。

我相信回顧解放以來的歷史就可以印證這一點:當年跟隨改革開放下海經商、投資的,大多數能在這波大的浪潮中撈到一大筆財富。

而就在昨天(1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出席第 48 屆世界經濟論壇進行主旨演講期間,面向全球作出瞭 " 中國將在改革開放 40 周年推出新的改革開放舉措 " 以及 " 可能我們有一些措施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 " 的表態。

信號既出,舉世矚目。那麼這一次 " 下海 " 的機會在哪裡呢 ? 就此,筆者在此分享下自己的觀點。

01

投資大方向的揣度

從這出發 , 我們重新來琢磨下現在高層想幹什麼?又如何跟隨進行財富增值呢?

高層關心的主要有:政治、軍事、經濟、民生。而這其中驅動其他事項的最為關鍵的便是經濟,尤其是對民生的影響。

老百姓的生活出大問題也是國傢出亂子的大問題,無論是大國、小國還是強國弱國。沒有老百姓支持,政治、軍事都是空談。

而經濟中最為影響老百姓之最的當屬超級大通脹,這種通脹意味著國傢將失去貨幣控制權,而貨幣是國傢控制所有財富的門戶,這也就意味著所有的政治結構都將成為空架子。

好瞭,接下來我們來看下 M2 的增長水平,我找到下面這張表(點擊可看大圖):

大傢可以看到,M2 自 1990 年開始到 2013 年,從 1.53 萬億增長到 110.65 萬億,約莫增長到原來的 72.3 倍!

而中國名義 GDP 增長情況為:按照國傢統計年鑒,1990 年名義 GDP 為 1.87 萬億元,2013 年名義 GDP 為 56.8 萬億,約莫增長到原來的 30.37 倍。

光是看名義 GDP,要是不大量印鈔,隻需要 46.5 萬億就足夠,多出的 64 萬億就是超發的,而這 64 萬億如果直接灌入僅 23.4 萬億的社會消費品領域,消費品價格將增長為原來的 3 倍之多。

如果我們聚焦在老百姓的飯碗,1990 年中國大米價格大概在 2 毛 -3 毛左右吧,13 年大概是 2-3 元,也就是 10 倍左右。

如果按照名義 GDP 來增長(也就是說某些領域吸走的資金平均出來),這樣算也得增長到 6-9 元 ( 平均值為 7.5 元 ) ;如果按照 M2 來增長,應該就是 15-22 元一斤。

這是什麼概念呢?每人每天消耗大概在 1 斤米,那麼每天光幹吃飯都要 19 元上下的消費。

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價格小意思,不過,這個數字還是除大米市場外的貨幣得到合理流通的狀態——剝開這層外衣,如若是按照 M2/GDP90 年的比值,就會有多出的 64 萬億(如果是其他領域貨幣流通速度伴隨資金融通高效而提升,那麼應會有更多的潛藏貨幣多出)。

如果光這些資金灌入大米市場,後果都不堪想象:高估一點,算每人每天一斤,14 億人口一年消耗就是 14*(6+9)/2*365=3.83 萬億,那麼大米價格得在 7.5 的基礎上翻 16.7 倍,也就是 125 元一斤,一個月光吃凈米飯就得接近 4000 元開銷。

再用個大傢好理解的角度——目前每人人均每月基本生活開支(柴米油鹽這些)500 元左右吧,那麼中國每年這方面的消費是 500*12*14 億 =8.4 萬億,64 萬億進入這個領域也將導致開支上升到近 4000 元每月。

以上這些也都是毛估估,不是精確的經濟學論證和統計,我隻是用常識在看問題,我的毛估的常識結論就是:貨幣嚴重超發。

如果中國經濟無法承載這些貨幣(包括政府債務危機、地產危機等),導致貨幣溢出到居民消費領域,我想後果比我算的要嚴重的多:

到那時,不僅僅本國的問題,國際上也會大幅看空人民幣,人民幣會巨幅貶值,不知道會不會出現日幣曾出現的跳水式貶值(看數據,60 年貶值過 1 萬倍),所有手裡的貨幣變得不值錢,老百姓窮死、餓死(手裡的錢不值錢,吃飯都吃不起),到那時可就真是國傢大危機瞭。

如果我是高層,想到這些,我會坐立不安,看到這樣的危機的可能性,我會盡一切辦法把這些多餘的貨幣弄上來,避免萬一經濟發展不好也不至於導致政權不穩。

那到底怎麼收回來?我想國傢一定得想辦法讓老百姓自願交上來,否則這麼多錢如何收得回?如何自願,那必須制造一個 " 一上交就會看到賺錢 " 的市場才行,而且要慢慢漲,漲二退一的徐徐前進,讓老百姓有充分的時間猶豫、徘徊到最後忍不住把埋在地底下的錢都挖出來交上來。

從這個角度去想,會發現,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是最具備大額吸金的得天獨厚的條件的,這源於中國大多數人骨子裡對房子的熱衷、對賭的愛好、對輕松賺大錢的幻想。

所以,我想高層應該會從這兩個口子下手營造慢牛市場來吸金。

從最近的狀況看,完全符合預期:去年的 M2 增速已經開始低於名義 GDP 增速。很多人認為是周轉效率提高瞭,但我看更可能是國傢開始在房地產市場發力抽回資金瞭。

去年大傢知道,不少城市出現瞭一二手房價倒掛的局面,一手房甚至要求全款,這完全就是讓設新籠子快速回收貨幣,二手房成交一直以來大傢也發現國傢不是很鼓勵而且還設重重障礙。

順著這個角度去理解,就會發現,沒有比國傢在加快回收貨幣這個目的更好的解釋瞭。

但是房地產市場已經嚴重泡沫瞭,我這人比較土鱉,別人問我房產泡沫,我就算房產價格與建築成本的差值,差值最小的時候我記得大概是在零幾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投資房產才是有最大安全邊際的;而現在,除瞭剛需不得已要買,我是鐵定不會沖進去搶大媽們的籌碼的。

那麼,現在房產市場有泡沫,高位去追安全邊際不夠,那就僅剩下資本市場瞭。而資本市場中最直觀的被老百姓接觸到的就是股市瞭。而股市在 14 年極度低迷時是最佳進場時機;現在的話,其實也有點晚瞭,隻是在 16 年 5 月份提到過港股建倉的超級機會——今天就當當馬後炮來談談,我的投資主線。

02

投資主線的選擇

市場這麼多股票,在未來 5 年的中國,如何選擇投資主線才能夠鶴立雞群呢(長期不漲的優質股也不是沒有)?我個人的簡要看法如下:

【1】金融業重在保險銀行AMC次在券商

貨幣是財富控制的核心,金融行業是貨幣運用的通道,也是財富進出的門戶。無論中國經濟騰飛還是低迷,他的成長出問題甚至停滯的概率最低的。

這些企業尤其是銀行是靠實體經濟的血來賺錢的,而且還是國傢嚴防死守的底線,中國國民的儲蓄可大部分都在銀行呢,所以這也是影響民生的根基,所以他的防護墊最厚。

AMC 包括信達和華融,則是靠著銀行的不良資產領域的國傢擔保的壟斷寡頭,牌照比銀行業還稀缺,護城河之高難以匹敵,隻要國運起,信達和華融靠著比銀行還高接近一倍的利差以及更高的護城河經營,投資價值不可小覷。

再者就是保險行業。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退去,最直觀的就是一兩個青年養 4 個父母和 1-2 個子女的狀態,這個可參考日本的發展狀況,日本在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後,保單飛速增長。

其實這背後就是人們 " 怕病、怕災、怕意外 " 的恐懼使然。日本人均持有大概 6-7 張壽險保單,而中國人均保單是不到一張的。

再過 2-5 年,中國將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這個從嬰兒潮的出生人口可大致推測),保單的潛在行業空間是可以保障卓越的公司快速發展的,比如我替傢人買入的中國平安,到目前一直持有,也不加倉也不減倉,正是看到這方面的大方向。

最後一個是券商行業。券商是強周期股,伴隨資本市場的崛起隨著國傢進一步騰飛將站上更高的臺階。

現在很多券商已經跌到極限 PB 瞭。這應是中國券商行業最後一次大的投資機會瞭。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個人持續加倉券商股,誰超跌,誰 PB 低,誰有國傢擔保(尤其是 " 親兒子 " 的),我就都亂買瞭一通,到今天,已經拿瞭大把倉位瞭。

不過這種買入,投機性較強的,賭的是國運和牛市,因此標的我不便公佈,怕賭徒們受影響,而且萬一耗個幾年不漲甚至大幅下跌那可不好——會影響傢庭和睦、影響社會和諧進程——哈哈,所以隻敢說邏輯不敢談標的。

我買他們沒想過要贏多少,要是人口紅利斷崖式下跌這個坎沒跨過去、牛市沒來、國運衰頹,我就當支持中國資本市場、支持中國金融、支持中國券商業一下瞭,賠光瞭這些倉位對我也不會傷筋動骨,不會影響我之後正常生活的。

關於金融行業,我們要選擇一些好公司怎麼選?

大傢可以看到,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達,信息越來越對稱,很多貨幣基金的活期利率都是 3-4%,銀行的壓力是很大的。在這樣一個信息不斷充分的市場,負債端利率上升是必然的。

那麼金融業未來還要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將是資產運用能力、財富管理能力的角逐,而在這方面誰能掌控未來 5-10 年更好的資產作為增長潛力將是未來的決勝者——比如我之前投資的復星、平安、興業都是基於此。

【2】服務業

去年中旬,我看數據,中國人均 GDP 已經到 7000 美元,昨天看到官方數據已經破 8000 美元瞭,而這之後意味著人民的服務需求將大幅打開。

預計是 5 年左右,與人相關的尤其是中產的生活服務,比如旅遊、娛樂等等將可能出現一個幾萬億的大市場(這個可以參考發達國傢的發展歷程)。

當然也可以看常識,根據大部分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目前我看到的習性,尤其是嬰兒潮這部分人 5 年左右將到 55 歲的平均年齡,已經或將要進入退休的狀態瞭(就不要和我糾結說部分人被國傢改到 60 歲退休瞭),拿著國傢的養老金,結合中國國情,我想這部分錢大多數往消費和服務這塊走的。

【3】消費行業

包括部分奢侈品、汽車行業(汽配可能更安全)、娛樂業(包括賭場類)、醫療消費、酒類等等。

1963 年前後 7 年出生人口占到中國總人口 2016 年端口的 45%,這批人平均已經在 50 歲,到 2020 年左右,就是 54、55 的樣子,這部分人在消費市場、醫療方面的開支會大幅上升。

尤其是醫療,開支增加 3-5 倍非常正常。

還有一個因素也會支持這個市場快速發展,那就是中國人喜歡胡吃海喝的消費觀。這樣的生活方式,單人患病數及概率也將大幅上升。所以這個市場就很值得關註。

消費的話,目前中國市場占世界比重還不到 20% 吧,未來幾年,以中國人口和收入計,這個市場占比將很可能提升到 25-30% 的樣子。而且中國通脹嚴重,因此消費領域的潛力股是具備抗通脹和享受消費增長的福利的。

【4】鋁行業

對材料低耗、清潔、輕便的需求這已是全世界眾多國傢關註的點。因為能源是有限的,經過工業這麼長時間的高速發展,不僅消耗瞭巨量的能源也嚴重破壞瞭生態。

近年,無論是新能源車、建築、高鐵、飛機等等,鋁材料已經成為瞭越來越重要的材料之一,它得天獨厚的特性使它必定會在未來 5-10 年成為非常重要的大宗商品。

加上中國潛在通脹之重,這種大宗商品對這些資金的吸引力在未來也會越來越凸顯,比起買黃金,我更願意囤積鋁,可惜的是我沒倉庫。

而且,想享受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的紅利的,又害怕汽車行業轉型過程中群雄紛爭帶來的不確定的,除瞭汽配,我想另一個重要的行業便是鋁行業瞭。

【5】關鍵領域的國有優質資產以及國企改革機會

中國傳統的 GDP 增長依靠的是地方負債,大傢知道在 14 年就已經爆出地方政府杠桿過高而無法支撐,一直靠賣土地恐怕難成常態瞭,而解決這個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 " 盤活存量 " ——這個詞是總方向也是李總理提過的。

但是到底什麼是盤活存量,不知道大傢搞清楚沒有?

我想的是從借錢賣地的收入方向逐步過渡到更多收入口,一個就是政府大額持股的優質國有資產的改革提升股利來新增利潤來源,最近的營改增降稅以及國有企業的改革、重組都是基於此目的。

另一個是賣掉原來部分國營的甚至壟斷的資產,比如通過上市或者已有的股票來解決,讓民營企業、老百姓參與進來,這裡頭會湧現出一批投資機會。不過,股票絕不會低價賣的,得營造出來它 " 持續賺錢 " 的景象才行,還且還得慢慢賣,邊後退邊扔餌。

那麼,上面這段話有幾個疑點,頭一個問題是,我為什麼說靠賣土地不可持續呢?萬一房產繼續吸走更多的資金怎麼辦?投資股市真的是最好的跟隨國運增值的機會嗎?

另外,除瞭關鍵領域的國有優質資產,股市到底又承擔著怎樣的國企改革任務呢?承擔著怎樣的歷史任務呢?

如果看明白這幾個問題,我想在這一塊的投資亦會更清晰一些。

據統計,截至 2016,居民購房累計總支出已經占到近 20 年居民累計收支結餘之 74.5%。今年上半年的購房負擔率是 83.6%,預估全年將達到 92.7%,而居民的累計購房負擔率,將會在年底達到 81.9%。

從結構上看,一線城市透支比較嚴重,而二三四線還有一些空間。但是,總的來說,土地這條路確實沒多大玩頭瞭,這個工具的出色的掩護任務也基本完成瞭。

而剩下的,從國傢這些年嘗試的方向看,也就僅剩股市這一個工具瞭(這個工具玩法更多、想象空間更大,最重要的是可以一石多鳥)。和賣土地的邏輯一致,單從吸納資金這個角度而言,派發股票(包括新印)應該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因此,我推測,國企改革【重組合並增發、項目增發或配股融資、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增發或轉讓股份、資產分拆或整合後上市融資(所以我特別喜歡重倉一些國企集團下的行業龍頭級平臺,要讓集團股份價格被炒到天上去,這些分拆出去的資產一定會賣個好價錢)等等】應會是此中的重頭戲(炒作風頭可能不亞於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

當然,除瞭國企改革,應該還有國傢重要關照和持倉的公司的股票,比如說金融業。

這樣一來,國傢就可以通過股市大量的吸納資金(還可以順便為國企的優化提供大量的非債類資金來源),而且還可以利用這類題材炒高進行增減持調控 " 基礎股票發行量 " 來調控股市這個資金池的節奏(容納水平),並通過這樣的方式人為制造慢牛來創造出像現在老百姓對房地產市場一樣的一致預期——不會跌還會漲的,到這個時候,這個資金池就成型瞭。

另外,國傢近些年一直在嚴格執行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三去一降一補、革的是競爭力弱的民企的命,補的是國企的生命線)不就是在為此鋪路嗎?

沿著這個邏輯繼續推演下去,通過資本市場盤活國企資產是這次國傢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

而如果這個事能夠做成,再結合一帶一路的落實(這種通過共贏謀求新增長點的方式極為有遠見,而且符合道運),中國經濟才能夠徹底完成轉身,這個時候人民幣也會更容易徹底的國際化甚至成為比肩美元的儲備貨幣。當然,到那個時候,我估計也會有更多的外企會想來中國上市融資的。

那麼,如果一切順利,中國金融業也勢必會獲得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騰飛機會,成為像美國、日本一般可以通過金融業養活大半國人的行業,也才能夠順利破掉即將快速消失的人口紅利的弊病。

而 2020 年恰好就是人口紅利消失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所以現在,我揣測,國傢領導班子應該比較想在節骨眼上把慢牛做成型,好讓中國順利的實現轉身以謀下一個百年大計。

不過,如果這一切計劃一旦失敗,萬劫不復。而我更傾向於給中國崛起投贊成票。但是也有擔心,擔心教育能不能支撐起這麼強大的戰略。

【6】房地產行業及關聯行業

房地產主要是跟資本市場崛起差不多,都是為瞭回收貨幣,最近大傢也看到 M2 增速開始低於 GDP 增速,這就是貨幣加速回收的信號。

另外可以驗證的就是現在很多一二手房價出現倒掛,這就是國傢加速回收的信號,支持新房成交而阻隔二手房交易,希望把更多錢鎖死或者通過稅收回收回去。

而房價一線城市已然泡沫重重,曲線介入房地產這個資金池的最好機會當屬前兩年佈局港股的優質地產公司。我自己買入的優質房地產公司主要有:嘉華、綠城、首創、當代。其他的小一點的有瑞安、萊蒙、綠地等等。

房地產關聯行業比如傢裝,比如 A 股 10 元以內介入的金螳螂。其他的大傢自己思考,最好是滯後的行業。

【7】能源行業及配套的機械關聯行業

隨著新能源的不斷發展,不僅煤炭,石油其實也在走下降通道,隻是東亞、東南亞地區得益於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的緣故,資源、能源需求量一直比較大且保持較好的增長;

更重要的是其長期稀缺性(未來比較長一段時間還會停留在這塊區域,隻是重心會逐步向東南亞轉移)、能源資源價格目前又都在低位(是非常適合長期持有的投資方向),新能源成本、產量、輸送問題需要的時間比歐美可能更久。

因此煤炭、石油的投資確實有,但需要慎之又慎,投資的標的也需要收縮到最能抵禦風險的幾傢企業,比如煤炭成本最低的伊泰、能源巨頭神華(全產業鏈 + 煤化工 + 新能源研發)。

因為投資他們,我認為更多是取其低迷後的反彈收益並非反轉收益(石油及關聯行業投資也一樣),之後就是看新能源格局明晰後是否有機會做投資切換瞭。

除瞭,煤炭、石油,我認為另一個大的機會就是清潔能源中的核電,核電在中國能源中的使用比例隻有 3%,世界上有 18 個國傢的核電占比都已經超過瞭 20%,全世界平均水平約為 13%,核電大國法國甚至達到瞭 75%。

另外,小小的法國電力與日本東電在高峰期都曾達到過一萬億人民幣的市值,而中國核電龍頭中廣核電力才 1000 億市值。其他的,可以延伸思考,不一一例舉瞭。

機械關聯比如三一國際、江南集團(涉及能源輸送),此前有長文寫過,不再贅述瞭。

【8】一帶一路關聯的高鐵運輸基建工程機械等行業

東亞、東南亞仍然是世界制造中心,運輸、基建需求、工程機械需求仍然會高增長,國內有充分競爭力的此類公司都是可以繼續保持高成長的,比如我重倉的中建、中車 H 等,隻是我不再買入瞭,隻持有。

【9】海運相關行業

集裝箱、港口及港口機械、海工裝備、海洋運輸等等。

集裝箱的 7 年周期的替換需求已經箭在弦上瞭,剛需比較重,隻待起大風,相關標的包括個人重倉的勝獅、快賣完的中集 H,不過也不適合追買瞭。

港口的話,目前東亞和東南亞的重要港口的吞吐量都在大幅回升,這兩個地方是世界制造中心而且隨著全球經濟回暖港口吞吐也會伴隨增長(並非是夕陽落日,但讓我投資歐美的港口我就不敢瞭),投資在中國尤其是側重東南亞發展的關鍵地利的重要港口是可以享受這兩臺世界的制造引擎回升的紅利的。

航運業隨著 BDI 攀升,行業洗牌(韓進海運破產、馬士基巨虧等都是重要信號),這條潛藏的巨龍如果深度挖掘並提前介入,我相信會有不錯的反彈收益的。

港口機械、海工機械、裝備等也是有低迷期介入機會的,比如內地非常卓越的振華重工還有被招商局重點關註的 TSC 集團(這等小票風險比較大,我隻是敢很小倉位跟隨,虧瞭也是個零頭)。

這後面的 10、11、12……,就留給有心人思考瞭。最後提示 : 言不盡表,僅供各位朋友參考。投資有風險,炒股要慎重。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