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僅靠一顆草莓,掛牌新三板,年入 5500 萬元

07-29

科技帶給農業無限的暢想,技術也能賦予勤勞農夫們無限的可能。當傳統農業通過建立標準化、生態化和規模化,並為農產品實現多元化賦值,風口也將漸漸從 " 陌生 " 變得觸手可及。

文 / 本刊記者 張冉雨

劉開紅和他的 " 勤勞農夫 " 已經低調瞭整整 10 年,直到 2015 年公司掛牌新三板成為 " 中國草莓第一股 ",才逐漸迎來企業的高光時刻。

在這 10 年裡,中央一號文件連續 10 次聚焦 " 三農問題 "。同時,外有 " 新西蘭奇異果 "" 美國車厘子 "" 泰國山竹 " 等洋貨前來搶灘市場,內有聯想佈局 " 佳沃藍莓 "7 年,褚時健以 " 褚橙 " 再現傳奇 …… 水果種植正逐漸成為最熟悉的陌生 " 風口 "。

2016 年,勤勞農夫實現營收 5 500 多萬元。2017 年,劉開紅成功佈局全國六大直營基地,擁有近 300 萬平方米草莓種植面積和 100 餘傢連鎖加盟園。即使高出普通草莓 20% 的價格,依舊實現瞭公司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達 30% 以上。

在上海作為職業經理人時的劉開紅,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如今的他,正穿著佈鞋戴著草帽在田間地頭奔波,講述的是傳統農業遭遇品質、技術、品牌和資本的商業故事。

從種苗開始的生意

或許,劉開紅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當一個研究草莓種苗的科學傢,更沒想到自己會作為一個 " 江湖串串 ",幫著農民推銷草莓。

40 歲這一年,劉開紅回到瞭傢鄉湖北長陽土傢族自治縣。這個國傢級貧困縣位於湖北宜昌的西南方,群山裹挾,清江穿城而過,支柱性產業就是農業。

在回鄉創業之後,劉開紅嘗試過很多方向,都沒有得到滿意結果。在他看來,長陽和中國大多數農業縣一樣,勞動力粗放、生態概念不足,導致產品很難品牌化和規模化。

直到他遇到瞭草莓。雖然隻是水果中的小品類,草莓近幾年卻以好看的外觀和甜美的味道逐漸 " 走紅 "。並且,草莓擁有長達 6 到 8 個月的結果期能持續產生效益,全國范圍內尚未形成規模化和生態化種植。

同時,草莓行業本身就存在很多可以利用現代農業手段解決的問題。比如,管理粗放質量偏低、商品化流通率低、運輸半徑小易損耗、大棚栽培易生病、農殘嚴重。

考慮到這些情況,劉開紅決定先從研發草莓種苗入手。因為,制約草莓無法規模化的根本因素,是普遍帶有病毒的種苗往往產量不高,既使在實驗室進行脫毒,種苗依舊會在自然生長環境中再次染病。如果將抗性種苗研發成功,面對的將是全國近 2 000 平方千米的種植需求。

於是,他拿出公司 20% 的股權吸引人才。農科院的退休教授、海歸技術人員、農業大學畢業生先後從一線城市來到這個隻有一條商業街、一個市民廣場、一條省道主幹道的小縣城。隨後,劉開紅在長陽縣城租下瞭 5 000 平方米場地,建立起無菌實驗室搞研發,購置瞭種苗檢測儀器等一批專業設備,還在長江流域流轉下瞭 60 萬平方米土地作為草莓育苗基地。

勤勞農夫成瞭這個小縣城裡最現代化的農業科研企業。

抗性隻是種苗的基礎,劉開紅更想通過研發來控制草莓的口感、甜度、硬度、外觀、大小等多項指標。所以,每一次研發有進展後,他都必須馬上投入標準化種植,這個過程耗時整整 6 年。為此,劉開紅不得不賣掉上海的房產,硬著頭皮把研發做下去。直到 2013 年,抗性種苗研發成功,並申請專利。

在這個過程中,團隊也逐步梳理出一套標準化生產方法:執行嚴格的 " 計劃生育 ",每一根苗上面隻留 7 個草莓,過密和過疏都不合格,以達到外形標準化 ; 使用物聯網技術控制溫差,在不同氣候下調整溫度讓草莓擁有最佳生長環境,以追求口感上的標準化 ; 引入提取植物源和動物源的有機農藥,則可以讓農藥快速分解,無農殘,讓質量達到標準化。

不過,新的問題又隨之而來。為瞭把種苗賣出去,劉開紅親自帶著團隊跑到田間地頭推廣。但 " 提高產量 20% 以上、提前一個月成熟、減少打藥一半以上 " 的說辭,被絕大部分農戶當成瞭 " 妖言惑眾 "。

兩個多月下來,劉開紅隻賣出數萬株抗性種苗的十分之一,剩下的隻能耕瞭當肥料," 技術總監當時哭得跟野豬叫一樣,我們隻能賣房產賣股票借錢維持公司 "。

直接推銷種苗碰壁後,劉開紅想到瞭用服務換信任,免費幫農戶賣鮮果。他們作為第三方,收購農戶自種的草莓後,在全國批發市場和超市免費送貨試賣,將溢價讓利給農戶和商場,自己承擔大部分銷售風險。農戶看到瞭勤勞農夫的誠意。

第二年開始,許多農戶主動找上門購買種苗和出售鮮果。僅 2014 年,草莓抗性種苗就銷售瞭 850 多萬元,占公司營收的 60%。

一顆紅心 " 賣草莓 "

事實上,賣種苗隻是劉開紅草莓生意的開始。憑借成型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和在幫農戶推廣時積累的銷售渠道,他成為瞭一個真正的 " 農夫 ",自己種起瞭草莓。

但事情卻沒有那麼水到渠成。2015 年 4 月 26 日,央視報道 " 在北京市場隨機取樣 8 份草莓,均含有致癌物除草劑乙草胺殘留 "。雖然後來被證實為誤報,一時間," 草莓農殘超標致癌 " 的說法傳遍瞭全國,市場陷入瞭危機。

其實,中國的農產品由於標準化的缺失,一直都存在信任危機。研發抗性種苗隻是讓草莓 " 贏在起跑線上 ",生產端的改造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肥料環節,技術團隊配比出最適合草莓生長的營養元素,同時按照種植要求、不同時期的生長需求,對肥料進行瞭更有針對性的細分 ; 還給出瞭精確到日期、數量、元素配比的施肥方案。

在病蟲害防治環節,團隊讓捕食蟎來消滅紅蜘蛛,達到 " 以蟲滅蟲 " 的效果,並形成生態防控產品 ; 還養瞭大量蜜蜂參與授粉,在大棚內形成瞭生態 " 自循環 "。針對化學農藥 " 逆吸性 " 帶來的農殘問題,劉開紅完全拋棄瞭化學農藥,選擇瞭從植物中提取制劑的有機農藥。

在產品穩定性上,他在草莓中間豎起黃板和藍板,用物理方式消滅蚜蟲和粉虱 ; 制作防霧大棚膜,通過給大棚膜添加 " 消霧劑 ",以減少因蒸發導致的水汽覆蓋,一方面可以降低空氣濕度防治病害,另一方面可以讓大棚更透光,增加晝夜溫差提升甜度。

為瞭控制成本,劉開紅將種植端所需物品全部采取 OEM 模式代工。標準化後,勤勞農夫將技術和產品輸出,成為瞭行業裡唯一一傢提供草莓專業農資的企業。而這種農資產品標準化的輸出,不僅讓草莓種植更具安全性,也讓公司打通上下遊產業鏈成為瞭可能。

標準化和生態化後的勤勞農夫,很快在局部市場上形成瞭品牌效應。憑借良好的產品品質和誠信的品牌形象,勤勞農夫的草莓盡管比普通草莓高出瞭 20% 的銷售價格,依舊能被消費者所追捧。

從草莓到 " 草莓 +"

中國地域遼闊,有眾多生存在閉塞地區的農產品企業,因為外部物流配套不夠完善,自身生產能力有限,即使產品因各種原因受到市場認可,仍然難以持續形成品牌影響力。

由於草莓的貨架期短、長途運輸易損耗,勤勞農夫想要規模化和走出區域市場,就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草莓園區。

那麼,劉開紅要以何種模式進行快速復制和拓展 ?

經過反復研討和考察,劉開紅選擇瞭 " 倒貼 " 的 " 勞務承包 " 加盟模式:公司提供土地、園區建設、農資及物聯網等,農戶則負責生產環節的具體工作,鮮果由公司每日進行收購。銷售額抵消掉成本後,即為農戶的工資,而公司的盈利則從產品投放市場的溢價上考慮。

這樣一來,農戶就成瞭共擔風險的事業合夥人,產品的好壞直接牽涉到銷售利潤,而銷售利潤直接影響到農戶的收入,形成瞭良性循環。在這個體系裡,農戶成為瞭農業產業鏈上關鍵的一環,公司則成為農業服務商。

為瞭實現平臺化,在生產端,劉開紅給所有草莓園安裝上 " 物聯網 " 系統。對溫度、濕度、空氣、土壤都有明確的指標規定,每一顆草莓在這個充滿標準化的大棚裡,生長、發芽、開花、結果。技術部門隨時遠程監控數據,一旦有異常,在物聯網總控室裡,系統會自動報警,草莓植株會以 F 調高聲 " 唏 " 以示提醒。而農戶隻需要打開手機,就可以看到 " 心電圖 " 似的數據記錄線,輕松進行管理。

在銷售端,勤勞農夫采用 " 直配聯營 " 的模式。最開始打市場的時候,通過租賃櫃臺的方式拓展品牌識別度,品質被認可後,就逐漸轉變為所在地直接供貨。結果期間,每天在地頭收購鮮果進入冷庫,再由公司進行二次篩選包裝出售。

雖然劉開紅給每個草莓園都要 " 倒貼 " 近 10 萬元進行建設,但通過將優質產品投放市場所產生的溢價空間,完全可以回收這部分成本。對他而言,上遊的農業生產資料和技術服務市場,以及下遊的鮮果銷售、鮮果深加工合作的價值更加巨大。

如今,劉開紅也一直為農戶做減法。不斷減少農戶的成本投入,制作 " 傻瓜式 " 的操作手冊,精簡渠道打造優質銷售市場 ……

2015 年,勤勞農夫掛牌新三板,兩年時間,就實現瞭全國六大直營基地和 100 餘傢連鎖加盟園的佈局。

農業的下一種可能

勤勞農夫似乎不是典型意義上的 " 新農業 "。在目前消費升級下,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公司開始涉足電商,做起瞭平臺,並借助新零售和互聯網 + 等概念進行資源整合。

在打造成遠近聞名的生態草莓園後,劉開紅也曾追著風口嘗試 " 觀光農業 ",推出集草莓采摘、燒烤、漂流、餐飲為一體的觀光體驗園,以增加消費者體驗和二次消費。沒想到的是,觀光農業剛玩沒幾天,一系列投訴紛至沓來:吃瞭燒烤拉肚子、餐飲服務不到位、零食價格太高 …… 這些投訴竟然全是來自於采摘草莓之外的副業項目。

是勤勞農夫的問題嗎 ? 在劉開紅看來,觀光農業需要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比較長的產業鏈組成,對於像勤勞農夫一樣的中小型單品類農業企業,原本就應該精簡管理。餐飲、燒烤、甚至漂流等副業,極大地牽制瞭主業的發展。

於是,劉開紅砍掉瞭勤勞農夫的相關配套服務,逐漸收縮到隻提供草莓現場采摘的項目。

然而,回歸到價值並非專註到產品本身那麼簡單。對於中國的農產品來說,以出售原材料為主的商業模式附加值極為有限。能否像法國葡萄酒、韓國人參那樣,在優質產品的基礎上挖掘更高的附加值 ?

2017 年,劉開紅嘗試推出瞭 " 玫瑰草莓茶 ",希望這款擁有美容養顏功效的水果茶,能像立頓果茶、蜂蜜柚子茶那樣,為時令草莓帶來更長的生命線。但是,這種農產品深加工,仍然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一,如何準確進行產品定位 ; 其二,如何打造品牌 ; 其三,如何建立更寬的渠道。

事實上,對於勤勞農夫而言,缺少 " 褚橙柳桃潘蘋果,強東大米丁傢豬 " 的自帶流量,其渠道成長路線還很漫長。目前來說,勤勞農夫 B2B 的渠道模式較為穩固,但缺少對 C 端的佈局,品牌效應和供應鏈話語權還很弱。

像勤勞農夫這類的中小型農產品企業,或許,在天貓、京東超市等現有平臺上,搭建自己的 2C 渠道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 又或許,選擇與百果園、本來生活等生鮮電商合作,可以拓寬 2B 渠道 ; 甚至,也可以選擇直播、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自建 2C 渠道,打造品牌實現銷售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