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隱身戰機,我們可以很快聯想到 F-22、殲 -20、F35 還有美國大名鼎鼎的 B-2 隱身戰略轟炸機。戰機隱身化開始於 1980 年代,主要是通過氣動佈局、外形設計、雷達波吸收材料進行實現降低目標特性來達到隱身的目的。但是這種隱身並非是絕對的隱身,而是達到特定條件下的隱身,譬如隱身戰機的一大主要隱身訴求是為瞭降低機頭 ± 45 度雷達截面。那對於美國的 B-2 這種造價不菲而又極具穿透性打擊的隱身戰略轟炸機,中國又有什麼應對之策呢?
圖註:中國 JY-26 型米波特高頻(UHF)波段三座標警戒雷達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說一下所謂的 " 能實時監控火箭發射飛行狀態即讓美軍隱身戰機無處藏身 " 之說,中國發射飛船對其軌跡那是預知的可控的,所以這項技術和發現隱身戰鬥機甚至實時監控這不是一個層面來討論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把防空導彈系統加一個防禦的形容詞,就是透露出警戒的意味。那也就是說,要提前發現。提前發現,是很難的,而一旦能夠發現那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瞭。中國能夠較好應對隱身戰機的雷達被稱之為米波雷達,這屬於頻域反隱身技術的產物,是一種低頻雷達所處頻段為 30~300MHz,相對於隱身戰機隱身性能最好的所處頻段 1-20GHz,米波雷達的用處也就可想而知。米波雷達因為波段長在 1-10 米左右,隱身材料的吸收結構尺寸不夠就會導致有餘波不被吸收,其次鏡面反射加上爬行波就會形成諧振現象,以至於形成回波尖鋒,從而實現提前發現。問題是,米波雷達易被幹擾,發射陣地也容易被發現。
圖註:德國 MIRA36 雲水監測雷達,此雷達為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作用距離短對隱身戰機影響不大
然後是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相對於天波超視距雷達,地波超視距雷達受電離層變化影響小,而且具備機動裝載適配性,可以實現由陸到海延伸性預警,不過相較於天波雷達,地波雷達作用距離較短,依賴成熟的信號處理技術勉強能達到 400km 以外,當然如果是海基這個距離就可以加大,但是可監控面就小瞭。
上面我們都是基於頻域反隱身來講的,那麼在空域反隱身技術上,中國又有哪些技術呢?空域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衛星 + 預警機 + 無人機 + 組網雷達。空域反隱身,是基於隱身戰機無法實現全向性隱身而采取的反隱身手段。因為空基雷達和組網性雷達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同,而實現對隱身戰機的發現和跟蹤。但是體系化反隱身的問題在於,如何實現時間統一化,好消息是目前的北鬥導航系統具備瞭銣原子鐘授時定位功能,可以整合各系統時間校對。但是在中央信息處理。也就是多傳感器的信息整合技術上,目前到底技術上能否實現高端化還不得而知。
那麼在未來應對隱身無人機更好的方式是什麼呢?實際上無人機這個選項非常不錯,如果在長航時預警無人機,艦載預警無人機上實現反隱身技術,那麼利用空域反隱身原理,那麼無人機的可監控、針對性監控范圍要遠遠大於路基雷達,且具備遠程監控和機動能力,是不可多得的反隱身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