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本周,美國國會召集三位"冷戰名臣",基辛格、阿米蒂奇和舒爾茨,向他們咨詢關於美國當前面臨的若幹重大問題的意見。雖然說作為冷戰時代過來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的思維方式未免老瞭一些,但關於朝鮮核問題的一些看法,在美國政界依然具有"戳破窗戶紙"的意義。恰好最近關於朝鮮核問題,韓國電影《鐵雨》在國內網絡上開始流傳,也引發瞭不少討論。朝鮮核問題到底會有什麼出路,走向如何?本周我們圍繞這幾件事,來討論一下。
《鐵雨》
最近,韓國電影《鐵雨》不僅在本國創造瞭票房奇跡,而且也在中國網絡上引發不少討論。
這部影片根據同名漫畫改編,將漫畫中過於"天馬行空"的部分做瞭修改,再加上在軍事、現代國際政治方面都頗有見地的一些觀點,可以說除瞭最後朝韓平分朝鮮核武庫這個"解決方案"完全不靠譜外,其他的劇情,都多少有點現實的影子。
片中,朝鮮內部激進派將領借"一號領導人"主持開城工業園一傢工廠投產儀式之機,通過滲透過三八線的特種部隊,劫持韓軍的M270火箭炮,炮轟開城工業園。"一號"受重傷,但被忠勇的朝鮮特工救下,混入到韓國避難的工業園中國員工車隊,進入韓國境內。影射文在寅的韓國候任總統和影射李明博的即將卸任的韓國總統一致決定"庇護"重傷的"一號",以免"一號"死亡導致朝鮮對韓國全面開戰。另一邊,反叛的朝鮮將領控制瞭部分核武器和軍隊,意圖通過向韓國發射高空爆炸的核導彈作為EMP武器,掩護數量龐大的朝鮮人民軍沖過三八線,"綁架"漢城及駐韓美軍,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核彈產生的EMP也許能癱瘓民用供電系統,但經歷過冷戰的老牌帝國主義軍隊絕不可能不考慮防EMP電磁加固的問題,想要一發蘑菇就炸得駐韓美軍束手就擒恐怕不現實
在朝鮮內部已經開始發生局部內戰的情況下,美國認為掌握瞭核武器的朝鮮的進攻迫在眉睫,在"李明博"的強烈要求下,美軍命令使用B-52轟炸機發射攜帶核彈頭的空射巡航導彈,搶先攻擊朝鮮,先發制人消滅朝鮮核8處核設施。
關鍵時刻,中國在黑龍江境內部署的大型相控陣雷達定位瞭位於日本海上空的B-52,並將情報提供給朝鮮軍方(此時中方尚不清楚朝軍意圖主動進攻韓國),後者發射一枚核導彈,在日本海上空高空爆炸,制造的EMP沖擊令巡航導彈電子系統失效墜海。
朝鮮政變軍方發表公告公開瞭這一情況,並威脅如果再試圖侵犯朝鮮,將把所有核武器發射向日本——因為"相比韓國,美國更願意聽日本的意見"。
最終,在忠於金正恩的朝鮮特工和韓國情報官員合作下,韓國方面成功定位瞭朝鮮核設施控制中心,並用F-15K發射的"金牛座"導彈將其炸毀(有網友說,在漫畫裡,是中國空軍的殲-20執行這個任務,不過國外論壇上發表的英文版漫畫還沒發到這個場景,筆者不太清楚詳細劇情是什麼。不過可以推斷,這個劇情應該是中國獲知朝鮮政變軍方意圖後,應朝鮮內部"溫和派"要求采取行動),直接擊斃意圖發動大戰的朝鮮"激進派"高層將領,化解瞭危機。
控制國內局勢的朝鮮政府以將一半核武器提供給韓國為代價,換回"一號"領導人。朝韓從此建立"恐怖平衡",韓國也趁機獲得核武器,更大程度上擺脫美國控制……
這部影片中,盡管也有不少軍事知識的硬傷,但作為一部"天馬行空"的影片,其中的戰鬥場景制作水平至少不比《恐懼的總和》等美國大片差。
劇情毫不拖泥帶水,峰回路轉,懸念迭出。可以看得出,制作團隊非常尊重"軍迷"出身的編劇(也是原作漫畫作者),盡量滿足其要求,影片忠實體現其原意,因此其表現出來的制作水平令人贊嘆。
有些國內影視劇不尊重軍事編劇,那就別怪編劇給你在劇本裡下毒瞭……
韓國左翼電影人近年來所拍攝的影片,從《共同警備區》到《鐵雨》,可以說,其水平不僅遠超其國內右翼電影,比如《沖向炮火》、《登陸日》、《太極旗在飄揚》之流。甚至也比中國、日本的電影制作水平高出一截——倒不是說特效有多精彩,而是編劇相對合理,沒有那麼多蒼白的民族主義煽情——當然關鍵的地方還是要煽一下的。
當然,作為軍評,筆者還是要多討論一下關於軍事的話題,事實上,本片中筆者覺得最亮點的地方在於中、美、日、韓、朝幾個國傢在朝鮮核問題上的態度。正是因為影片的邏輯線索是根據不同方面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態度加以演繹,而編劇又對各方的態度有著"三觀很正"的理解,才讓影片顯得比較真實——當然,還是要再次強調,最後關於朝鮮把核武器給韓國這事兒,是民族主義煽情,屬於全片最離譜的情節,但雖然離譜,卻也反映瞭韓國的一些真實想法。
1.4萬億美元的GDP,5000萬的人口,70萬現代化的軍隊,再有瞭核武器,儼然一個中等強國瞭——想想還真有點小激動
最近正好美國外交學界也有不少人在鼓噪這事兒。
連基辛格也在"國會山問計,基辛格三分天下"中說,如果默許朝鮮擁有核武器,日本和韓國肯定也會想要擁有核武器。當然,他也同時認為,這是一種不可行的措施。
其實中、美、朝、韓、日、俄這六方,在朝鮮核危機問題上的立場和利益都有區別,下面我們掰開瞭說說。
中國的利益與擔心
對於中國來說,利益在於朝鮮半島維持現狀。具體來說,就是在地緣政治上穩住朝鮮;發展與韓國的經濟關系;如果有可能,最好是把中日韓三國經濟都納入中國的經濟圈;如果這一步能實現,反過來就可以通過經濟牌帶動政治牌,拆美國在東北亞的墻角。如果這一步能實現,那麼共同親中國的朝韓兩國以某種形式統一也是可能的。
而中國的擔憂在於,朝鮮半島生亂,必然要牽扯我大量精力,分散在一帶一路、國內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上的註意力。
這兩點決定,中國不可能如美國所期望那般"放棄"朝鮮,對朝鮮施加足以動搖其統治根基水平的壓力。相反,在2010年"天安艦"事件後的黃海危機,中國的行動表明,還是那句話:"中國絕不會坐視鄰人遭到侵略而不理。"自己咂麼味去吧。1950年美國和韓國右翼勢力沒咂摸明白,60年後總算是有點長進瞭。
在《鐵雨》當中,中國國安部門代表的話就是這個意思:"我雖然是朝鮮族,但卻是個百分之百的中國人。我們中國最討厭的,就是在朝鮮半島被牽扯過多的力量,那是美日所期望的。所以,既然你叫我同胞,那我就以同胞的立場說一句:一定要阻止這場戰爭。"
駐韓國的中國情報部門負責人(朝鮮族)"李紅章"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角色,在影片中幾乎一個人承擔起瞭代表中國對韓政策的戲份。相比頤指氣使的美國國防部長和笑裡藏刀的CIA女頭目,他在與代表韓國的男主角打交道時帶著一種特殊的坦誠和關懷
這基本上是符合中國"決不允許半島生亂生戰"的公開表態態度,也符合中國近年來推進"雙暫停"立場的。
朝鮮其實已經不是電影中的那個朝鮮,不過韓國還是那樣
而正如《鐵雨》中所表現的,朝鮮和韓國,其實都不是鐵板一塊。朝鮮內部的軍事勛貴階層,在金正恩繼位後,逐步遭到整肅,其新培養起來的"萬景臺青年"們——其實電影裡救瞭金將軍的嚴鐵友,雖然片中沒有表現他的背景故事,但從他傢裡的條件,以及得瞭癌癥還能到黑市上去買杜冷丁等情節來看,可能就屬於金正恩所信賴的這一系青年軍官。
而片中發動政變的朝鮮部分派系,經過金正恩上臺以來的清洗和整肅,已經分解為多個集團,而缺少一個"共主",其中一個將領獨立起事,恐怕是不可能有片中一呼百應的效果的。更重要的是,近年來金正恩對難以掌控的"傳統派系",采取的對應措施,其實是將主要的資源傾註到火箭軍等新建立的部隊上,建立自己完全信得過的"新生力量"來制衡"傳統派系"。因此影片中,政變將領大搖大擺走進地下指揮部,槍斃瞭平壤守備部隊司令官就收服火箭軍……實在是想的太美瞭。
前面各路人馬鬥得不可開交,然而見瞭大boss卻納頭便拜,隻能說是邏輯上的不合理之處被優秀的敘述方式給掩蓋瞭
實際上,由於漫畫中所設定的是金正日死後的故事,將劇情稍加改動後,套用到近未來的朝鮮,其實是有些荒謬的。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現實中朝鮮政局已經發生瞭很大變化,片中大打出手的兩派,如今至少形式上都已經被金正恩"收服",不會如影片中這樣去"搞個大新聞"——當然,如果金正恩突然死亡之類的事情發生,由於朝鮮並沒有第二個人能夠統合各路人馬,發生內亂的可能性仍然不低,隻是恐怕未必會是影片中這樣的情況瞭。
這部影片裡,控制平壤的朝鮮軍方將領威脅:一旦遭到打擊,就向日本發射核武器。在此前包括筆者自己在內對朝鮮的可能核戰略的分析中,往往都會持這個看法。因為這是朝鮮核導彈能夠得到的,與美國利益最密切的目標。
然而顯然所有人都低估瞭朝鮮的能力和目標,這是後話,我們後面再說。
韓國呢?它內部的左右兩派,大傢其實也都不算陌生瞭,李明博為代表的右翼這一派,其實在2010年的"北進"盲動失敗後,一度式微。但中間以"薩德"部署事件為契機,又反撲瞭一波。但最終以樸槿惠下臺為代表,韓國主流再次回歸相對進步和理智。在文在寅重新提出陽光政策之後,也帶來瞭半島局面的緩解。這實際上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李明博"支持美國對朝鮮進行核打擊,"文在寅"站出來慷慨陳詞——不得不說,這嘴炮打得在理
然而,和電影中表現的情況一樣,作為美國控制下,主權不完整的國傢,韓國的外交權力是有限的。現實中,文在寅擋不住薩德部署;電影裡,他也無法阻止美國對朝鮮實施核打擊。比較搞笑的是,電影中韓國最後居然還堂而皇之的接收朝鮮提供的核武器——現實中,就算朝鮮真給韓國核武器,估計也是分分鐘被美國沒收的結果——想要核武器,先把指揮權收回來再說啊……
美國——管殺不管埋
美國在朝鮮問題上的態度,其實遠沒有特朗普推特上說的那麼強硬。正如我們此前分析的,特朗普的戰略重點首先是要恢復發展自身實力,而不是到處鋪開新攤子。這和前幾年奧巴馬的民主黨政府在意識形態大旗下,到處煽風點火,虛耗國力的做法完全不同。
東亞是美國目前關註的熱點地區,但是自2010年中美接近攤牌之後,美國已經意識到在東亞地區與中國對抗,是得不償失的。蘭德公司2016年《中美積分表》報告中,已經指出,在中國傢門口和中國對抗,即使是美國投入全部軍力,也無法"保護"臺灣。事實上,21世紀以來中國在軍事力量上的長足進步已經讓傳統的東亞區域變成瞭中國的優勢區。
不過當然,世界上沒有全知全能的人,寫《中美積分表》的時候,蘭德還認為美國可以在南海獲得優勢。
他們無法計算到原本要從地面發射的"遊戲規則改變者"——反艦彈道導彈——在未來幾年內就可能要變成海上和空中發射,從而極大擴展中國海軍的作戰范圍。當然瞭中國有些幻想小說裡提到瞭這個事兒,隻不過小說作者大概也猜不到這種新型導彈的實際性能比他想象的還要可怕就是瞭。
在這種情況下,南海、乃至於整個西太平洋,對於美國海軍來說,都不是絕對安全的海域瞭。
在第一、第二島鏈都已經不安全的情況下,韓國其實已經是一塊死棋。考慮到地理環境,目前美國在東亞,唯一可以作為長期堅守基地的,恐怕也隻有日本瞭。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近期美國若幹冷戰時期的"老臣"紛紛撰文或者發言,提議讓韓國自己承擔對抗朝鮮的責任——當然他們雖然都提到瞭日本韓國會想要擁有核武器,但同時也都堅決的表示,這是比朝鮮擁核更糟的選項。
在筆者看來,這些幫美國贏得冷戰的"冷戰老臣"們的思維其實反而不算僵化,這縱橫捭闔之術運用起來依然酣暢淋漓嘛。倒是那些喊著讓美國增兵韓國,蕩平朝鮮的美國議員,大概還活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前。
不過,這些議員們的想法,還有一層潛藏的目標,這比那些還有點責任感的"冷戰老臣"們的設想要陰險的多——對朝鮮半島來個"管殺不管埋",直接把朝鮮半島變成中國一塊出血的潰瘍。
在電影裡,美國的行動方式其實很能體現美國現在對於朝韓局勢想要"管殺不管埋"的想法。稍微想象一下,如果電影裡8枚AGM-129(現實中已經退役)巡航導彈,攜帶戰鬥部當量20-30萬噸的核彈頭,如果它們命中目標。結果會是什麼?
攜帶核巡航導彈的B52,護航的是空自的F-15J
B-52在北海道上空發射瞭巡航導彈
朝鮮會被區區8枚戰術核彈頭嚇到,就此偃旗息鼓嗎?恐怕不會,這隻會導致朝韓在三八線上發生血腥的大規模常規戰爭。這場沖突中,朝鮮和韓國都將遭受可怕的傷害,上千萬難民湧向中國。而且,中國可能被迫出兵朝鮮半島,控制局勢……這下,整個東亞就會被拖入一場不亞於上世紀90年代波黑內戰的持續性動蕩之中瞭,其造成的破壞,可遠遠比8枚戰術核彈的傷害大得多。
隨後,美國可以直接從東亞撤軍,把一片混亂的東亞丟給中國。這也是當初大英帝國搞"戰略收縮"的時候的常用手段瞭。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決不允許朝鮮半島生亂"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的底線。
影片中中國向朝鮮提供美軍巡航導彈位置參數讓朝鮮用核彈去攔截——雖然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但卻是符合邏輯的。如果這一幕出現在現實中,或許會出現不那麼戲劇性,但更直接的手段——派遣殲-20和殲-16戰鬥機(影片中手機都是5G信號瞭,起碼也得是2019-2020年瞭,殲-20形成戰鬥力妥妥的)組成的混合編隊,在朝鮮上空執行制空巡邏。這是對付巡航導彈最有效的手段,也會是對美國的最強烈警告。
日本——自詡為冷戰勝利者的活化石
其實在《鐵雨》裡面對日本倒是著墨不多。日本情報官員在片中也隻是一個普通路人角色,而日本的"金剛"艦試圖攔截"火星10"導彈也沒能成功,高空核爆炸也不可能掀起巨浪差點浪沉"金剛"。
日本情報官村上——雖然出場不多,但刻板的禮節和賊眉鼠眼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但現實中,日本扮演的角色更重要一些——日本是美國在東亞的大後方。
關島、夏威夷距離東亞都太遠,而且也不可能發揮什麼"大後方"的作用,但日本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工業實力不弱、經濟實力不差、面積相對而言也不小的國傢,恰好可以發揮這個作用。這一點,和當年冷戰期間西班牙、英國在北約佈局中的地位相似。
而一旦朝鮮半島進入"魚死網破"階段,盡管朝鮮現在已經擁有瞭直接攻擊美國夏威夷或者阿拉斯加的能力,但其大部分核彈的目標——還是日本。
這其實就和中國當年部署東風-3導彈,威懾蘇聯遠東地區,也是一樣的。
"李明博"一不小心就真相瞭
日本對於自己在東亞博弈中的地位,總有著過高的估計,認為自己真的舉足輕重——當然瞭,這也是上世紀70-80年代日本一度在經濟上成為世界重要國傢,以及持續至今的,自詡為冷戰勝利者的後遺癥。
說個故事。
中日兩國每年都要舉行軍方"懇談會",主要是退役高級將領互訪。去年,筆者和施洋作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張維為老師的陪同人員,參加瞭其中一場。
會上, 張老師向與會的日本前任海自、空自、陸自幕僚長等人,解釋瞭"中國道路"。其中,提到中國現在願意擱置意識形態問題,以務實態度展開對外合作交流。
而日方一位空自退役高級軍官,提出瞭一個另中方代表團所有人感到啼笑皆非的問題:"既然您說可以擱置意識形態,那麼為什麼中國共產黨不幹脆聲明放棄共產主義,改個名字?這樣中日兩國的合作豈不是就毫無障礙瞭嗎?"
……
雖然這位高級軍官的話或許不能代表整個日本軍政高層的意見,但筆者以為,到今天還不能理解"擱置"並不意味著"放棄"的人,能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內依然擔任如此高位,恐怕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在這種意識形態主導的前提下,日本作為美國的忠實隨從,自然在東亞局勢中會發揮重要的作用。隻是,他們似乎就沒想過,朝鮮半島一團亂仗打起來之後,日本吃上十來發核彈頭,到時候,美軍先跑路瞭(不相信這個的話,看看福島核泄漏的時候美軍第一時間的表現如何?),日本會變成什麼樣呢?
"隱身人"俄羅斯
在《鐵雨》中,幹脆沒有俄羅斯什麼戲份。
但現實中,俄羅斯在朝鮮核危機中的角色,恐怕不那麼簡單。到現在為止,他們扮演著"隱身人"的角色。
朝鮮導彈技術突飛猛進,其中俄羅斯到底扮演瞭多重要的角色,很難評估。盡管朝鮮導彈的大部分零件都是"山寨"中國和俄羅斯老裝備的,但近年來他們突然間搞定瞭此前多年無法搞定的很多細節技術,這裡面到底涉及到多少幕後故事——難說。
我們隻從邏輯上來說,朝鮮半島局勢緊張,誰是得利的一方呢?朝鮮被制裁的死去活來,本來就是死中求活,談不上得多少利益。中國,"決不允許朝鮮半島生亂生戰"擲地有聲,但這本來不是一個需要再三強調和花大力氣維護的局面,不論如何,這都已經損害我們的利益瞭。美國,"管殺不管埋"聽起來痛快,但實際上一旦實施,等於自毀美國在全世界盟友面前的形象,其實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未必"回本"。日本,一旦朝鮮"魚死網破",吃最多核彈的就是他……
這樣看來,唯一能從中漁利的似乎就是俄羅斯瞭。這雖然有點"有罪推定"的意思,但邏輯上說還是通的——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恐怕隻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朝鮮半島的真正問題——結束冷戰
不過,這部電影作者對朝鮮半島形勢的認識是停留在2015、16年的狀態,在2017年,它已經被現實形勢發展超越。
自2017年朝鮮"火星15"導彈試射成功,朝鮮已經突破瞭直接打擊美國本土的"天花板"。甭管這實戰意義到底有多大,但在國際政治角度而言,這是"直接以美國本土為人質",是個瞭不得的事情。
"火星"-15導彈起豎現場
當然瞭,考慮本片的創作時間,沒有料到這一點也算正常。
基辛格在這次"國會山問計"中表示,朝鮮停止核導試驗換取美韓停止軍事演習(雙暫停)的想法,"可能會刺激進一步瓦解美國在這一地區的聯盟關系(美日、美韓同盟)的要求。"
"這(雙暫停提議)將把‘合法的安全行動’(美韓演習)和聯合國安理會幾十年來譴責的行動(朝鮮核導開發)畫上等號。"
其實,這話意思應該這樣理解。
首先,他認為"雙暫停"是中國的要價,美國不應該不進行還價就接受。而且接受"雙暫停"對於美國來說,也是有代價的。
裡根時期擔任國務卿的阿米蒂奇隨後說:"要用核武器毀滅美國,在我看來,你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素,能力和欲望。中國有能力,但沒有欲望——他們和我們有太多共同利益。俄羅斯有能力,但也沒有欲望,他們更傾向於利用東歐和烏克蘭來削弱美國。朝鮮和伊朗,他們還沒有能力,而且他們是否有欲望也不清楚。ISIS和其他恐怖集團肯定是有意圖這麼幹,但他們沒有能力。所以我們應該盯著關鍵問題,而這個關鍵問題在於,避免讓我們競爭者變成我們的敵人。"
阿米蒂奇這番話也說的是雲山霧罩,但如果結合另一位裡根時期的"重臣",總統特別顧問道格·班道最近發表的文章裡這段話:"但如果華盛頓不威脅攻擊朝鮮,那麼後者就沒有理由威脅美國。朝鮮在策劃進攻韓國嗎?很難預料,但抵禦朝鮮,應該是韓國的責任。"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理解瞭。
這幾位"縱橫傢"們在強調,朝鮮擁有洲際導彈以後,其威懾的目標,不再是日本或者韓國,而是直接威懾美國。
這種情況下,在中國和美國根本沒走到"冷戰"地步的前提下,朝鮮自己要把"冷戰"進行到底,就是事情尷尬的地方瞭。
冷戰時代,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都不會允許自己的衛星國擁有自主的核武器,你想蘇聯會允許東德部署能直接攻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嗎?
原因很簡單,"衛星國"對超級大國本土的直接攻擊,很可能引發另一個超級大國並不想要的"被迫"的核戰爭。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朝鮮向美國本土發射核導彈,美國用核武器報復,那麼中國此時怎麼辦呢?難道能像網上一些人說的那樣,袖手旁觀?反過來說,美國會因為擔心報復朝鮮,導致與中國發生全面沖突,而不敢用核武器攻擊朝鮮嗎?
其實,現在即使是基辛格這些人,他們也沒有結論。
基辛格在"國會山問計"時,說瞭一句話:"我們需要一些新的思維。"就是這個意思,朝鮮的核武器,將讓中國和美國的國際關系學界頭疼相當一段日子。
年齡漸長的基辛格,身上的光環不但沒有減退反而愈加神聖:人們豎起耳朵聆聽他那含糊不清的話語,試圖從中發現先知的箴言
不過,也不應該把這個局面想象成網絡上經常傳說的所謂"核捆綁",其實這是不存在的。
其實,在中美這樣的大國眼裡,朝鮮的核武器其實沒有國際關系學者們說的這麼可怕,就算按照對朝鮮最高的估計,有個幾發幾十萬噸級的增強型原子彈,那又如何?能炸死不少人,和平時期,超級大國的民眾生命非常"值錢",但如果發生戰爭——美國人也別高估瞭自己,用斯大林的話來說,到頭來都會變成不過是數字而已。當然,美國還可以指望他們的反導系統,面對零星來襲的導彈,這套系統很可能是能夠奏效的。
在《鐵雨》中,如果不是朝鮮故意讓核彈在高空爆炸,日本"金剛"級驅逐艦的攔截是很可能成功的
就算反導系統沒攔住,對於美國總體來說,挨一發核彈,其實也不是什麼傷筋動骨的事,他們未必選擇使用核武器反擊。而且,如果朝鮮首先發難,中國很可能不會援助朝鮮,至少不會全力援助。那時美國認真動手,朝鮮不可能再打出第二發核導彈來——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朝鮮還沒有能力齊射個10枚20枚核導彈——然後朝鮮就會被炸回石器時代瞭。設身處地想想,要不是到瞭魚死網破的境地,金將軍估計也會覺得這不值。所以,朝鮮的核武器,不能用來像電影裡說的那樣,作為"統一的先鋒"來用的。
這樣看來,說到底,朝鮮核問題並不是單純的朝鮮問題,要真正解決它,需要的其實不是施加壓力讓朝鮮屈服——而是必須從根本上,美國必須對朝鮮做出一些讓步。至少要保證不再發生2010年"天安艦"那樣的事件,而"雙暫停"顯然是最合理的選擇。
事實上,"雙暫停"之後,也就意味著,朝鮮可能停留在如今這種"距離擁有核導彈就差一步"的位置上(對於美國的打擊能力來說,這等於沒有核武器),以此換取美韓也不再威脅朝鮮,讓朝鮮獲得發展經濟的機會。
這或許是朝鮮核問題最好的前景瞭。隻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如果美國不放棄消滅朝鮮的政策,朝鮮肯定不會完全放棄核武器——惡意從來都是雙向的。
東亞的冷戰能畫上句號嗎?正如基辛格所言,美國需要一些新思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