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夢遊的人被叫醒,後果真的很可怕?

08-17

作者:顧詩淵(神經病學在讀博士,國傢二級心理咨詢師)

夢遊是種聽起來特別奇異的行為,很少有人在真實生活中碰到,它經常出現在很多懸疑驚悚故事之中:那些夢遊者做出種種匪夷所思、瘋狂而虛幻的舉動,有人會起床專門跑到廚房撒尿;也有人半夜起床衣服不換兩手空空跑出門去街上閑逛;更有甚者,有個人在夢遊時經常把一把裝有彈藥的獵槍對準妻子 ……

夢遊是個傳說嗎?

事實上,真有夢遊這回事兒。夢遊這個詞的醫學術語叫做睡行癥,它是睡眠障礙的一種,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而後又睡下,整個過程持續數分鐘也可以更長,醒後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其實從嚴格意義來說,夢遊的人其實並沒有在做 " 夢 ",但的確是在 " 遊 "。

夢遊並不是發生在睡夢中

首先我們先來回憶一下睡眠的分期,睡眠分為非快動眼睡眠期(NREM 期)和快動眼睡眠期(REM 期),人在睡眠的時候是 REM 和 NREM 循環往復的,NREM 期的 3、4 期被稱作深睡眠期,而夢境則一般在 REM 期才發生。但現在我們通過睡眠時候腦電波的研究發現,夢遊癥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 3-4 期深睡階段,並且通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前 2-3 小時。因為發病時並沒有做夢,因此 " 睡行癥 " 比 " 夢遊 " 一次更能準確描述此病癥。

兒童更容易出現夢遊

夢遊癥多發生在小兒期 ( 6~12 歲 ) ,可發生在兒童的任何時期,但以 5~7 歲為多見,持續數年,進入青春期後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兒期,偶有夢遊癥的比例為 15%,頻繁發生的比率為 1%~6%。男多於女。

為什麼小孩子的夢遊發病率明顯高於成人呢?目前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而容易受高熱等因素刺激,此外,因為兒童通常和監護人同住,因此夢遊時更容易被發覺和就醫。

夢遊究竟是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現代醫學認為遺傳因素可能是非常之重要的一方面。子女夢遊癥的發病率隨父母雙方及傢族中患病人數的增多而增加,父母一方以前有夢遊癥的,子女患病率為 45%,而父母雙方均患夢遊癥的,子女患病率高達 60%。

其他可以導致夢遊的原因包括:發熱、過度疲勞、情緒緊張或服用一些藥物(包括一些抗抑鬱劑及鎮靜催眠藥),這些都有可能使夢遊頻率增高。

傳說不能叫醒夢遊的人,是真的嗎?

當我們瞭解瞭什麼是夢遊之後,那麼問題來瞭,當一個人夢遊的時候我們究竟要不要叫醒他 / 她呢?曾經有很多坊間傳稱,強制性喚醒一名正處於夢遊狀態的人會導致夢遊者休克、變成白癡或者變得六親不認,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之前有講過夢遊的時候其實人其實處在一個深睡眠時期,那麼你也可以自己想象一下當自己睡得正香的時候突然被叫醒是一種感受?對於夢遊者來說被喚醒後起初會很懵懂,然後對自己所處的狀態很吃驚。因為夢遊者對於夢遊時發生的一切是沒有記憶的,喚醒時如果發現自己不在床上,而突然出現在客廳、走廊或者陌生的地方,想必大傢都會覺得很迷惑吧。

當然,如果用噪音或者劇烈搖晃的方式來叫醒別人,請註意保持一定距離,因為夢遊者被喚醒時處於迷糊的認知缺損狀態,他們需要一定時間理清思路而不能立刻識別喚醒者的身份,因此有可能會有一些攻擊行為,而且萬一夢遊者又恰好有比較重的起床氣的話,那受傷害的恐怕不是夢遊者而是喚醒者瞭。

發現身邊的人在夢遊,該怎麼辦?

那麼如果我們碰到別人夢遊瞭我們怎麼做比較合適恰當呢?我們前面有講到因為夢遊者雖身體在活動但大腦仍處在深睡眠期間,僅有部分覺醒,喚醒比較困難,因此,為瞭避免危險與傷害,當我們遇見有人夢遊時我們應該牽著他的手將他引導回床上睡眠或臥床即可。

雖然夢遊癥發病時導致傷害的概率不高,但也有意外發生的情況,因此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從床上、房間內移走任何危險性的物品;鎖好窗子;在臥室門上裝一個門鈴或者報警器;旅行時住在旅館一樓等等。

如果夢遊患者的動作行為有潛在的危險或者發作頻繁造成痛苦時就需要咨詢醫生采取藥物和心理治療瞭。

我們在談夢遊的誘因時候談到它的發生可能跟過度疲勞、壓力過大、過分擔心或者睡眠不足等因素有關,因此應使夢遊癥患者獲得充足睡眠,規律作息時間,創建良好的睡眠環境,幫助患者在睡眠之前將註意力集中到輕松愉快與舒適的意境中來,此外,睡前排空膀胱、避免飲酒等措施也可減少夢遊的發生頻率。

參考文獻

1、趙忠新 . 睡眠醫學 .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Sleepwalking

圖片來源:123RF.com.cn 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