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性行為還有這種好處?

07-23

據外媒報道 , 對於人類這一數量龐大的群體來說 , 人類基因變異率極高 , 每個新生兒都有 70% 的幾率產生異於父母的基因誤差。遠比細菌等簡單生物高得多 , 如若世世代代發生變異 , 那麼物種便會遭受巨大打擊。人類至今依舊未滅絕的原因可能是我們通過某種方式逐漸剔除對物種的不利變異。這種方式就是性行為。

密歇根大學生物學傢阿列克謝 · 肯德拉肖夫 ( Alexey Kondrashov ) 是該論文的高級作者之一。30 年來 , 他一直在研究物種如何擺脫不良變異。這個問題比你所想的更為復雜。自然選擇的一種模式是 , 對基因變異進行挨個選擇 : 這個基因可以留下 , 那個基因必須排除。還有一種模式是 , 所有變異基因都休戚與共 , 即人口遺傳學傢所說的協同效應 ( synergistic epistasis ) 。如果某個基因變異會加劇另一個變異 , 便會發生這種情況。例如 , 如果某個系統的一環出現瞭缺陷 , 系統就會運行不暢 ; 而如果第二、第三環都存在缺陷 , 系統便會徹底失靈。按照這一思路 , 對某個生物個體而言 , 變異的影響並不是簡單加成、而是呈指數級增長。

基因變異

對肯德拉肖夫和其他研究人員而言 , 上述推測說明 , 人類和其它易出現基因變異的多細胞生物要想避免不良影響快速疊加的厄運 , 還是有路可逃的 : 隨著一個物種中的不良變異逐漸增多 , 自然選擇便會出手、將它們從物種基因組中整個剔除。對於雙性繁殖的生物來說 , 由於父母雙方的基因變異可能會重新隨機組合在子女的同一條染色體上 , 對不良變異的協同剔除還會進一步加速。

肯德拉肖夫用理論方法研究瞭協同效應的影響。其他研究人員則憑借實驗手段 , 分析現實世界中的基因變異是否會按上述方式影響彼此。不過 , 他們的測試產生瞭多種多樣的結果 , 也許是因為自然選擇不需要起到太大效果、就能挽救一個物種。

人類基因變異

不過 , 肯德拉肖夫和共同作者們又運用統計學方法 , 從 2000 名人類和 300 隻野生果蠅身上收集瞭基因 , 結果發現這一效應一直在人類和其它生物身上默默發揮著作用。結合物種基因變異率和其它因素 , 科學傢試圖算出如果沒有這種剔除效應、人類和果蠅中基因變異的分佈情況如何。例如 , 擁有 100、50 和 30 種變異基因的生物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接下來 , 研究人員再參考基因組數據 , 得到真實世界中的基因變異分佈情況。

結果發現 , 實際攜帶大量危險變異基因的人數遠比預期中少得多。" 這說明在分佈線的末端、即攜帶大量不良變異基因的一端 , 自然選擇發揮瞭更大作用。"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進化基因學傢阿蘭 · 德 · 維塞 ( Arjan de Visser ) 指出。這一觀察結果與基因變異協同運作的假設相符。

性行為

該研究也向我們提出瞭警告。攜帶後果不嚴重的不良變異基因的人數似乎並未縮減 , 肯德拉肖夫和該論文的另一位共同作者、哈佛醫學院計算遺傳學傢沙米爾 · 桑耶夫 ( Shamil Sunyaev ) 都為此深感憂慮。" 雖然有絕對不良後果的基因變異的確有所減少 , 但這並不適用於整個基因組。" 該團隊準備繼續研究基因變異對不負責合成蛋白質的基因組的影響 , 從中獲取更多數據。在此之後 , 他們便可再次進行數據測試 , 證明上述效應有更廣泛的適用范圍。

科學研究

他們給出的證據很吸引人 , 論點也站得住腳。"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 , 我被它深深吸引。" 愛丁堡大學的進化遺傳學傢佈萊恩 · 查爾斯沃斯 ( Brian Charlesworth ) 表示 ," 假設有人的頭部被錘子砸中 , 最初的幾下不會造成太大傷害 , 但再砸一會兒就會讓他送命。" 關於此次最新研究 , 他評論道 :" 該研究給出的證據來自真實世界 , 在同類研究中尚屬首次。"

不過 , 此次發現最有趣的結果在於 , 它或許能解釋性的存在意義。在人口遺傳學界 , 很少有人將有性繁殖看作一種進化策略。作為有性繁殖生物 , 就算你能找到如意的伴侶、繁殖後代 , 你也隻能傳給後代一半的基因。而對於無性繁殖生物而言 , 子女便是自己的完美復制品 , 既得到瞭雙倍的好處 , 又免去瞭麻煩。盡管如此 , 性行為還是延存至今 , 想必有其理由所在。

人類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 基因變異種種一切其實都暗藏玄機。如果不是科學傢研究 , 我們從來不知道性行為竟然有利於減少基因的變異 , 這也是人類至今從未滅絕的原因之一 , 也許隨著科學的進步發展 , 未來很多物種都可以免遭滅絕的慘劇。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