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細胞衰老 11 年?生育對媽媽是福是禍

03-06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和沒有生育的女性相比,生過孩子的女性的遺傳標記——端粒明顯縮短,研究人員認為,這一變化意味著細胞加速衰老瞭 11 年。生孩子到底對媽媽的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對於好壞參半的研究結論,我們應如何看待?

撰文 | J Cepelewicz 等

編譯 | 七君

孩子的出生當然會改變母親的身心,對許多傢庭來說也會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可是你想過嗎,成為母親要付出的代價可能遠不止這些,或許還要搭上你幾年的青春、壽命和健康。

當一個女人懷孕時,她的身體會經歷巨大的變化。她會變胖,她的代謝率激增,她的心率開始加速,她的子宮會變大壓迫附近的器官和血管,她的雌激素和孕酮水平一直向上飆,飆到瞭她一個人時不可能達到的水平。雖然她的身體變大瞭,但她大腦裡的灰質體積卻減少瞭。

雖然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為瞭新生命的出生做準備,但是其中的一些卻會給母親今後的人生帶來問題。

就比如,能增加受孕幾率的性激素同時也會增加乳腺癌的可能性。孕婦的體細胞會經歷大量有絲分裂,這會給細胞帶來損傷。

孕期和哺乳期較高的新陳代謝水平也會增加細胞的氧化壓力,這會加速細胞的衰老。嬰兒的骨頭來自母親體內的鈣質,而體內新生的 " 異物 " 會迫使母體降低免疫水平,這讓準媽媽更容易遭受感染。

懷孕給母親的身體帶來瞭那麼多風波,難怪一些研究發現生育會降低預期壽命。2007 年的一項對美國猶他州在 19 世紀末的人口數據的統計發現,一個女人生的孩子越多,她的死亡風險越高。2006 年的一項對波蘭鄉村女性的研究也發現,生育的孩子的數量越多,女性的壽命越短。

而現在也有研究發現,生育和女性體細胞的衰老有關。

孩子越多,端粒越短?

最近發表在學術期刊《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和沒有生育的女性相比,生過孩子的女性的某個和衰老有關的遺傳標記發生瞭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意味著她們的細胞可能經歷瞭加速衰老的過程。

參與瞭這項研究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流行病學傢 Anna Pollack 表示," 發現這樣的驚人的結果我們也感覺很震驚。生孩子相當於讓細胞經歷瞭 11 年的加速衰老。"

這項研究調取瞭《美國國傢健康與營養調查》(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在 1999-2002 年間的數據。研究者接著分析瞭數據中包含的和染色體末端的一種遺傳標記——端粒和生育的關系。

我們知道攜帶著遺傳物質的染色體就像鞋帶一樣,在這個 " 鞋帶 " 的末端的端粒相當於是保護鞋帶不散開的塑料套子。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細胞不斷分裂,端粒會越變越短。當端粒短到一定程度染色體就無法復制,同時細胞就會進入風燭殘年。

也就是說,端粒相當於是細胞年齡的標志,更長的端粒意味著細胞更年輕更健康,更短的端粒往往和白頭發、癌癥、心臟病以及認知衰退有關。

生育過的婦女會不會本來就比那些沒有生育的女性更老更不健康呢,會不會有別的因素能夠解釋她們更短的端粒呢?

研究人員發現,在排除掉年齡、種族、受教育程度、吸煙史等因素後,有生育史的婦女的端粒平均長度依然比從未生育的女性短 4.2%,相當於細胞加速衰老瞭 11 年。

此外,孩子越多的婦女的端粒越短。Pollack 表示," 我們發現,有 5 個及以上孩子的婦女的端粒比那些隻有 1-4 個孩子的婦女短。"

不過也有科學傢認為,11 年有點誇張瞭,生育造成的衰老年齡大概隻有 3 年左右。

研究好壞參半,應如何解讀?

然而,生育和衰老以及壽命的關系並不那麼一目瞭然,同樣也有一些研究發現瞭相反的結果。

比如 2015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 40 歲以後生育的婦女活過 100 歲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 4 倍。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人類學傢 Lorena Madrigal 的研究也發現瞭類似的結果。在收集分析瞭哥斯達黎加 16 世紀 -20 世紀的人口數據後,Madrigal 發現,生育力越強的女性越長壽。

甚至還有人提出,生育或許有使女性返老還童的效果。

2010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高齡懷孕小鼠的肝臟再生速率是沒有懷孕的同齡小鼠的 2 倍。類似的,懷孕小鼠的受損神經元的再生能力也比沒有懷孕的母鼠好。

這些好壞參半的研究結果說明瞭什麼呢?

這個問題可以歸結到 " 衰老 " 這個更宏大的課題之下。實際上生物學傢一直都想搞明白,垂垂老矣的身體對整個種族來說有什麼用,為什麼自然選擇會使人衰老?

上世紀 50 年代,1960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彼得 · 梅達沃(Peter Medawar)提出,自然選擇並不關心人過瞭育齡以後活成什麼樣,因為作為個體它傳宗接代的使命已經完成。

1976 年,英國演化生物學傢理查德 ·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則提出瞭 " 自私的基因 " 理論。道金斯認為生存甚至都不是生物體本身的事,而是基因要擔心和掌控的事情。

自私的基因為瞭保證自己的延續,實際上並不在乎承載它的 " 容器 " 的死活,隻要基因能被成功復制下去就好瞭。因此,基因要讓 " 容器 " 能按照自己的意志開枝散葉,而完成這種任務之後 " 容器 " 會發生什麼,是不是健康、是不是長壽,基因才不關心。

生物學傢湯姆 · 柯克伍德(Thomas Kirkwood)在這些理論上進一步提出,為瞭生兒育女,細胞把一些寶貴的資源奉獻瞭出來,並且同時降低瞭細胞修復的功能,這些為瞭下一代做出的犧牲最終導致衰老。

生育是一把雙刃劍?

在 1957 年,美國生物學傢喬治 · 威廉姆斯(George Williams)提出,在年輕時對生育有好處的基因變異會危害個體晚年的健康,這就叫拮抗多效性(antagonistic pleiotropy)理論。最近確實發現瞭相關證據。比如 p53 基因在生命的早期可以對抗癌癥,但是到瞭老年則會加速衰老。

但在一片對生育導致衰老的悲觀論調前,有人唱起瞭反調。

生物學傢喬希 · 米特爾多夫(Josh Mitteldorf)認為,健康長壽的母親才能照看好後代,因此 " 自私的基因 " 或許希望容器能夠照顧好小容器,直到小容器也開始生育。而且相對於其他動物,人類女性在育齡結束後的長壽意味著她們可以做祖母 / 外祖母,承擔起養育第三代的角色,這對她的後代的存活很有好處。

這種理論也有一些支持性的證據。去年一項對危地馬拉婦女的研究發現,和後代存活率更低的婦女相比,孩子存活率越高的婦女的端粒越長。

不論如何,在實證層面沒有發現生育增加或者減少女性壽命的壓倒性證據,而理論界也是眾說紛紜尚無定論。生育對女性生理的影響或許平衡瞭上面提到的各種因素。

一方面,生育要付出的代價或許會不可避免地加速母體細胞的衰老,但另一方面,保證後代活到育齡的進化壓力也會青睞掙紮著活得更久的母親。

《環球科學》3 月刊現已上市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