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大 25 歲研究生患尿毒癥 這種病能治好嗎

01-26

尿毒癥經常聽到,很多人都認為這種疾病找上門隻能等死,那真的是這樣嗎?尿毒癥能治好嗎?下面就詳細去瞭解瞭解。

每個傢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這位父親靠著自己的辛苦勞作努力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培養成瞭一名高校的研究生,這種成就在農村傢庭裡顯得尤為讓人驕傲,心中充滿自豪感。

溫大 25 歲研究生患尿毒癥

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2013 級研究生李萍也夢想著畢業後認真工作,好好孝敬父親,讓傢人過上好生活。

然而,這一切,都在李萍患上尿毒癥時按下瞭暫停鍵。如今,身在山西老傢的李萍已和父親李國民腎臟匹配成功,如果順利,兩周後她將通過換腎手術,接受父親的腎臟。

今年 57 歲的李國民昨在電話裡說:閨女是我的驕傲,為瞭能救閨女,別說一個腎,就算拿命換也行 !

女兒兩年前患重病

父親二話沒說賣房救女

李萍今年 25 歲,山西朔州人。兩年前的寒假,她被診斷患瞭慢性腎衰竭,而且已是晚期。

醫生說,要治好必須去大醫院才行,而且費用很貴。李萍說,一想到得瞭這個病,不僅不能孝敬父母,還會連累他們,她就忍不住大哭。

李國民得知女兒患病後,二話沒說,便將傢裡房子賣掉,東拼西湊瞭一筆錢送女兒去北京大醫院治療。

女兒每星期需要做兩次透析,每月治療、生活費至少 5000 元。李國民說,他在老傢靠種植玉米為生,老伴是傢庭婦女,沒有經濟來源。3 個月治療下來,賣房子的錢花光瞭,還欠瞭親友一大筆錢。無奈,他將女兒接回山西一中醫院繼續治療。

父親和哥哥爭著捐腎

最終決定父親捐

李萍的病情持續惡化,活下去的唯一途徑就是器官移植。

醫生說最好是親屬配型,外面的腎源價格高,還不一定適合。李萍說,由於母親患高血壓,不符合換腎條件,剩下父親和哥哥,對於誰給她換腎,他們起瞭爭執。

李萍的哥哥李淵今年 28 歲,是山西一公司的修理工,育有 6 歲的兒子。他和妻子商量捐腎救妹妹一事。我還年輕,身體又壯,理應給妹妹捐腎。李淵說,盡管醫生告訴他,捐腎後可能再也不能從事體力勞動,但比起妹妹的命,這點不算什麼。

孩子,這事輪不到你,我來捐。但父親李國民並不同意兒子的做法。他說,兒子已經成傢,還要養活老婆孩子,不能影響兒子的婚姻和工作。而他已年過半百,也沒多少體力勞動能力,如果犧牲他一人,再給女兒一次生命,這樣做值得。

起初,父親的決定遭到瞭兒子和女兒的反對。李萍說,她不想讓父親捐腎,父親本該安享晚年,卻還要為瞭她冒險,她擔心父親年紀大瞭在手術臺上會有風險。

但兄妹倆最終拗不過父親的堅持,最後還是妥協瞭。

尿毒癥能治好嗎

尿毒癥患者會出現全身多系統損害,並發癥特別多,特別是嚴重貧血、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心衰、電解質紊亂、心腦血管意外等,需要規范的治療。在治療上除瞭積極處理並發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按時充分透析外,關鍵是腎臟本身的治療。隻有通過腎臟專用 ECT 確定腎臟的灌註、排泄、腎圖及濾過率情況,進而從病理角度治療腎臟本身,增加血流灌註,改變腎臟的病理結構,使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 尿的顏色,氣味,混濁度等排毒情況均可用肉眼看到好轉 ) ,最終增加腎臟本身的排毒能力,使臨場指標好轉才是真正意義的治腎。

導致尿毒癥的原因

1. 過度疲勞

長期的從事一些勞動力度較大的職業很可能會導致過度疲勞而致使患者機體的某些部位出現病變勞損,使其免疫抗病素質下降而引起患病。在尿毒癥的患病原因中,不可輕視瞭這一點。

2. 不良飲食習慣

日常生活中如偏食、暴飲暴食等不良的飲食和不規律飲食都會傷及機體的脾胃,影響到瞭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進而引起腎臟受損引發尿毒癥這種疾病。

3. 腎病史

有關的醫學研究表現,臨床上的尿毒癥患者中患有腎病史的占有很大一部分。因此,專傢提醒我們,在出現腎類疾病時,一定要及時接受治療,以排除誘發尿毒癥的隱患。

4. 其他疾病

除瞭腎病之外的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身體的其他疾病也有可能導致尿毒癥病發。因此,在身體出現不適時,盡量及時去醫院接受規范的診治,不要讓病情被延誤而發展蔓延。

尿毒癥的治療方法

1.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將患者的血液與透析液同時引入透析器膜的兩側,通過半透膜清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失衡,並清除體內多餘的水份。血液透析可以部分地替代腎臟功能,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尿毒癥治療方法之一。

2. 腹膜透析

應用人體自身的腹膜作為透析膜進行血液凈化。將透析液引入患者腹腔,血液中的毒素和多餘水分通過腹膜進入腹腔中的透析液然後排出體外。定時或不斷更換腹腔中的透析液,達到凈化血液的目的。

3. 腎移植

是將他人的腎臟通過手術植入尿毒癥患者的體內,使其發揮功能。植入的腎臟可以完全地替代腎臟功能,是尿毒癥療法中療效最好、長期費用最低的治療方法,也是目前公認的最好的尿毒癥治療手段。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