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歲老人捐款捐物近百萬 至今無房

07-14

趙鶴陽長子趙毅(左)夫婦接受記者采訪陳靜攝

中新網迪慶 7 月 13 日電 題:92 歲趙鶴陽 40 餘年捐款捐物近百萬 至今無房無存款

作者 陳靜

13 日早上 6 點,92 歲的趙鶴陽一如往常起床觀看早間新聞,雖然他一隻眼睛因白內障視力下降得厲害,聽力也遠不如前,但他仍堅持每天看新聞、讀書、看報、摘錄優秀文章 …… 這是他維持瞭幾十年的習慣。

趙鶴陽在自己的書房中展示他在下基層考察時拍攝的照片 陳靜 攝

趙鶴陽的長子趙毅說,自 1987 年離休後,父親就從未間斷過學習,也從未停止向貧困山區民眾、孤寡老人及自然災害地區奉獻愛心。四十多年來,父親捐出各種善款 60 餘萬元;訂購數萬冊書籍、舉辦各種下鄉宣傳圖片展活動、為希望小學購買文具學習用品等花費 38 萬餘元,合計 98 萬餘元。

奔波勞累一生,趙鶴陽至今住在女婿傢的集資房裡,沒有存款、沒有房產,子女成傢買房沒掏過一分錢,一件夾克穿瞭 12 年、皮鞋補瞭又穿,生活非常節儉。

趙鶴陽是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人,先後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政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班學習,畢業時被選調到國傢民族事務委員會從事民族工作。工作期間多次參加中央民族慰問、訪問團,走遍瞭甘肅、新疆、貴州、雲南等偏遠落後地區,也正是這段經歷,讓趙鶴陽看到中國貧困民眾的生活困境。

1958 年底,趙鶴陽積極響應號召從國傢機關調到雲南省人民廣播電臺從事編輯工作,1963 年,他再次向組織提出到地處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維西工作,當時的他已是有妻兒老小的人瞭。

傢中雖有寬敞的沙發,趙鶴陽還是習慣坐在客廳角落的木椅上接受記者采訪 陳靜 攝

" 作為傢人,我們當時很不理解,好好在大城市生活不好嗎?非要到邊遠貧困山區去,圖個啥?" 趙毅直言,很多人都說父親的官是越當越小,工作環境越來越艱苦,職務也從處級幹部到一般辦事人員,不知道的還以為父親工作能力有問題。

趙鶴陽卻回答:" 我是去工作,不是去當官,我認為這樣做自己離群眾越來越近。物質貧困不怕,可怕的是精神貧困。"

趙鶴陽所在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縣,也是一個集 " 邊遠、山區、民族、貧困 " 於一體的特困縣。

維西縣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李樹成說,他和趙鶴陽相識 15 年,兩人結伴到山區村寨、學校宣講,捐贈書籍百餘次,趙鶴陽為基層幹部群眾訂贈理論書籍 40 多種、10 萬多冊,義務宣講 500 多場次。自 1974 年起,趙鶴陽還給兩位需要照顧的孤寡老人寄送生活費,並先後為長江流域洪災、印度洋海嘯、汶川地震等捐款數萬元 ……

" 父親 1958 年正式成為中共黨員,在他的影響下,我們三兄妹的傢庭成員都入黨瞭。" 趙鶴陽的小女兒趙青說道,父親總是說:" 既然是黨員就要講黨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父親的影響下,趙青也資助瞭一名傢庭困難的部隊軍人," 通過幫助他人,我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快樂。"

目前,趙鶴陽的事跡先後被國傢《中國人才辭典》、《盛世中華》、《軍之英才——共和國最可愛的人》等大型文獻收錄;趙鶴陽先後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 " 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 榮譽稱號、被中共雲南省委組織部評為 " 雲南省老有所為先進個人 " 等,累計獲得中央、省州、縣各種獎項 49 項。 ( 完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