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日雨聲
2015 年底,傳媒巨頭維旺迪開始瞭對於育碧的惡意收購,發動 " 閃電戰 " 的維旺迪迅速蠶食育碧。
育碧創始人 Guillemot 兄弟回憶起維旺迪的 " 宣戰 " 時表示,他們感受瞭維旺迪的 " 全面入侵 ",不願低頭的高盧雄雞隨即開始瞭拉鋸戰。
在這場資本遊戲的最後,逼退維旺迪的 " 白衣騎士 " 中卻出現瞭騰訊的名字,再度引發瞭聯想。你方唱罷我登場,維旺迪導演的這場大戲或許仍未結束,動視暴雪與育碧之後,他們或許又有新的目標。
維旺迪的 " 資本遊戲 "
成立於 1853 年的維旺迪原名通用水務公司,曾經獲得巴黎的 50 年特許供水權,是全球最大的水務公司之一。從 1980 年開始,當時的 CEO Guy Dejouany 開始通過大肆收購進軍能源、建造業、運輸業等其他產業。
1998 年後通用水務公司收購瞭摩洛哥電信、哈瓦斯通訊社等多傢公司,正式進軍數字媒體領域,並正式更名。令遊戲公司們談虎色變的 " 維旺迪 " 就此誕生。
在當時維旺迪的收購名單中,有一傢公司不得不提,那就是哈瓦斯通訊社。哈瓦斯通訊社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世界第一傢通訊社,也是法新社的前身,維旺迪看中瞭其廣告和傳媒業務。
但這筆收購也是維旺迪進入電子遊戲行業的開始,哈瓦斯在 1998 年低價收購當時屬於 CUC 的遊戲公司雪樂山,而日後大名鼎鼎的暴雪當時屬於雪樂山。維旺迪鬼使神差地獲得瞭兩傢實力強大的遊戲公司。
當時雪樂山不僅是優秀的遊戲開發商,同樣也具有一定的發行能力,《半條命》正是由其發行。而當時暴雪已經制作瞭《魔獸爭霸》與《暗黑破壞神》兩個大熱的遊戲系列。
維旺迪的強硬手腕也在這個時間段初見端倪。" 百年老店 " 哈瓦斯改名,名稱使用權被 " 奪走 ",雪樂山的遊戲開發部門解散,僅保留發行業務。暴雪此時也受到波及,團隊領導人頻繁更換,與維旺迪的遊戲戰略相左的北方暴雪(《暗黑破壞神》系列開發商)四位領導人在 2003 年集體離職。
北方暴雪的四位創始人:David Brevik、Max Schaefer、Erich Schaefer、Bill Roper
" 四巨頭 " 的離開導致人心渙散,從北方暴雪出走的員工達到 30 人之多,這批元老重新建立瞭旗艦工作室,推出瞭《暗黑破壞神》精神續作《火炬之光》。
在 2002 年,風險投資凈虧損 233 億歐元的維旺迪進行瞭重組,與通用公司共同成立 NBC 環球之後,維旺迪再次走入上升通道。2004 年,暴雪的《魔獸世界》取得瞭驚人的成功,成為傳媒巨頭的維旺迪把 " 魔爪 " 伸向瞭另一個遊戲大廠動視。
2007 年,維旺迪合並動視、維旺迪遊戲(當時暴雪母公司)兩大廠商,使其一舉超過 EA 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吸引瞭大量資方的目光。
哈瓦斯、暴雪、環球影業等都是維旺迪 " 資本遊戲 " 的一部分。頻繁的拆分、重組、套現,讓被收購的公司苦不堪言,但對於維旺迪來說,錢才是硬道理。
獨立的動視暴雪 " 打臉 " 維旺迪
2013 年," 時運不濟 " 動視暴雪面臨著多線危機,動視旗下 IW 工作室核心成員出走,《使命召喚:幽靈》被看衰;《暗黑破壞神 3》遭遇口碑危機;《魔獸世界》" 榮光不再 ";投資巨大的 " 泰坦計劃 " 難產。
在 2007 年合並後,《魔獸世界》和《使命召喚》兩大支柱支撐動視暴雪股價走高,但是進入 2013 年後走勢已經放緩。而當時急需現金彌補經濟漏洞的維旺迪開始出售動視暴雪的股份。
深受維旺迪之苦的動視暴雪也在計劃贖身,最後動視暴雪與其背後的 ASAS II LP 投資集團花費瞭近 82 億美元回購瞭大部分股權,維旺迪的占股由 61% 下降 12%,退出動視暴雪董事會。
頗具戲劇性的是,在動視暴雪 " 獨立 " 之後,隨著《爐石傳說》與《守望先鋒》的大熱,動視暴雪的股價在不到 5 年的時間裡上漲瞭 4 倍。
被 " 打臉 " 的維旺迪不得不正視電子遊戲的潛力,但是要滿足這隻巨無霸的胃口並不容易,動視暴雪的飛速成長讓維旺迪沒有後悔藥可吃,最合適的獵物莫過於他們的法國 " 同胞 " 育碧。
育碧在 2013 財年虧損 4930 萬歐元,《看門狗》和《全境封鎖》等高投資遊戲接連跳票。2014 年發售的《刺客信條:大革命》、《看門狗》等大作使得育碧在 2014 年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 1.127 億歐元,但是這兩款大作本身的優化、BUG 以及服務器問題使得育碧遭遇瞭空前的信任危機。
《刺客信條:梟雄》和《看門狗 2》的銷量相比前作幾乎腰斬,育碧在這幾年中深受 " 預告片大廠 "、" 土豆服務器 " 等諸多嘲諷。
維旺迪因此有瞭趁虛而入的機會,在 2015 年,維旺迪突然宣佈將對育碧進行持續性收購,這也為維旺迪與育碧長達 3 年的拉鋸戰拉開瞭序幕。
維旺迪與育碧的 3 年拉鋸戰
根據法國法律,如果維旺迪在育碧的持股超過 30%,他們就可以發起收購。維旺迪為瞭這場收購售出瞭其手中剩餘的動視暴雪股份,換取瞭超過 10 億美元的現金。
維旺迪首先把目光投向瞭育碧的子公司 Gameloft,曾經憑借高畫質等優勢在手遊發展初期風光無限的 Gameloft 在 2014、2015 年增速明顯放緩,在維旺迪的金元攻勢下,股東們紛紛松口。2016 年中旬,收購完成,Gameloft 創始人兼 CEO Michel Guillemot 與全體董事會集體離職。Gameloft 全面轉向免費氪金手遊開發。
讓育碧創始人 Guillemot 兄弟頭痛的不隻有 Gameloft 被收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維旺迪在育碧的持股已經超過 20%,Guillemot 兄弟即將喪失控制權。
育碧開始瞭與維旺迪的長期對抗,育碧與法國投資銀行 Bpibank 的股票回購計劃達成,400 萬股票回購使得 Guillemot 兄弟的占股提高瞭 3.2%,解瞭燃眉之急。此後育碧尋求瞭加拿大等各國的資方與維旺迪對抗。
育碧 CEO Yves Guillemot
另一方面,育碧 CEO Yves Guillemot 在媒體上開始活躍起來,批評維旺迪不懂遊戲,描述瞭被收購的育碧將如何變成一個生產流水線產品的賺錢機器。對於擁有大量海外工作室的育碧來說,一旦被收購,第一個動刀的必然是他們。
動用輿論優勢 " 賣慘 " 的育碧迅速占據瞭道德高地,在 steam 上出現瞭不少 " 購買遊戲反收購 " 的評論。
育碧同時也計劃通過發放員工股份的方式來對抗維旺迪,對於員工數量破萬的育碧來說,員工股將成為這場惡意收購的絆腳石,但是當時維旺迪已經擁有瞭超過 20% 的投票權,這一計劃最終流產。
在媒體上標榜 " 獨立 " 的育碧自然不是逞口舌之快。在收購危機出現之後,育碧的遊戲開發效率確有提高,在推出瞭《刺客信條:起源》、《看門狗 2》等高口碑續作之外,《彩虹六號:圍攻》、《全境封鎖》等服務型遊戲也取得瞭成功。同時《光之子》、《世界大戰:勇敢之心》等獨立佳作也相繼推出。
育碧對抗維旺迪惡意收購逐漸變為一場玩傢意志與資本傢的大對抗,但是僅僅賣遊戲或許依舊對抗瘋狂的逐利者,育碧依舊需要找到 " 白衣騎士 "。
2018 年 3 月 21 日,維旺迪終於松口,育碧、育碧創始人 Guillemot 兄弟、騰訊和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計劃斥資 20 億歐元買入維旺迪手中全部的育碧股份,同時維旺迪 5 年內不得再收購育碧股份。
育碧在官微發佈的藏頭詩
這一場肥皂劇終於結束。而維旺迪是輸傢嗎?在這幾年的對抗中,維旺迪總共花費瞭近 7.5 億歐元,這次退出將為他們帶來巨大收益。
從這場大戰中脫身的維旺迪或許又在尋找新的獵物。
騰訊是下一個維旺迪?
在維旺迪退出之後,網友們的目光又移到瞭騰訊上,獲得育碧 5% 股權的騰訊會成為下一個維旺迪嗎?
實際上,騰訊與育碧的合作早有端倪,育碧手遊宣佈登錄微信小程序就是一個伏筆。騰訊不會在本次投資後獲得董事會席位,他們也宣佈不會增持,這與維旺迪的態度截然不同,更大程度上是合作夥伴關系。
騰訊 Wegame 需要大量優質單機遊戲為其背書,此前引入《堡壘之夜》和大量獨立遊戲就是一手準備。育碧在國內核心玩傢群體中的影響力不小,同時又手握多個自帶粉絲的服務型遊戲,騰訊自然需要這個盟友。
育碧同時也眼饞中國市場,他們為發售多年的《刺客信條》系列全部追加中文就是他們向中國市場示好的表現,育碧 CEO Yves Guillemot 聲稱他們與騰訊的合作關系將進一步加速他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育碧與騰訊的聯手更像是各取所需。讓剛剛 " 虎口脫險 " 的育碧松口氣吧,別魔化騰訊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