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MWC 的召開和好幾款國產手機被曝光,我們可以發現即將會有非常多的新品采用異形全面屏的設計。很多網友見到這些被曝光或者發佈的手機,也紛紛吐槽這設計實在是太像 iPhone X 瞭,場面不免有些尷尬。
過去 iPhone X 剛剛面世的時候,網友們並不否認面容 ID 的功能強大,但對於這個帶有 " 劉海 " 的異形全面屏設計比較反感,似乎 iPhone X 長得不協調已經成為瞭共識。如今半年不到,各大廠商紛紛佈局異形全面屏,諷刺意味十分濃烈:過去被吐槽的東西,卻在今天成瞭追捧的對象。
網友們的吐槽我們都能理解,但事情往往沒有那麼簡單。手機功能的添加刪減、設計的變化,手機廠商並不能完全決定,這背後的博弈頗讓廠商無奈。
蘋果號召力毋庸置疑
為什麼在蘋果 iPhone X 沒有上馬之前,就沒人用 " 劉海屏 "?這個問題很一針見血,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蘋果在手機行業中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強大瞭,往往每一項設計、功能上的改動都能造成行業跟風。先有取消耳機孔,後有異形全面屏,或許未來還有會其他的東西,都可以作為例子。
蘋果在行業內的號召力還體現在消費者的認同度上。鑒於蘋果確實做瞭好幾款 " 世界最好手機 ",同時隨著口耳相傳和明星自發代言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iPhone 已經成為大多數消費者認知中的最好手機。如此一來,蘋果 = 最好,如果你的產品做得比較像蘋果,那麼部分普通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同度也會上升。
盡管這說法看起來如此荒謬,但事實就是如此。如果不是利益所致,哪個廠商願意背上 " 模仿蘋果 " 這樣的罵名?在國內,在蘋果如此強大的號召力下,設計向蘋果靠攏是最穩妥且直接的好辦法。
消費者需求推動
要說部分手機設計得像 iPhone X,固然有廠商的因素,但也是為消費者考慮。
先說異形全面屏,縱使異形全面屏的設計有些人很看不順眼,但無可辯駁的是,這是目前除瞭 vivo APEX 那樣的方案外屏占比最高的全面屏方案,比去年的 18:9 全面屏更勝一籌,但 vivo APEX 不能量產,異形全面屏便成瞭廠商首選之一。
對於挑剔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對屏占比的大小十分敏感,在一番貨比三傢後,往往會選擇各項指標包括屏占比更加好一點的產品,為求消費者青睞,手機廠商自然爭先恐後采用更優方案。
再說面部識別這事情,過去安卓也自帶人臉識別,但就使用體驗和安全性來說比結構光人臉識別差得多瞭,結構光人臉識別的大規模出現正是蘋果帶的頭。
消費者在用過 iPhone 或者其他廠商提供的人臉識別功能後,會有幾率被優秀的用戶體驗俘虜,這時候若然某廠商推出的產品不具有這樣的功能,或者體驗不夠好,那麼將會被消費者排除在外。
如果你是手機產品經理,為瞭吸引消費者,你會怎麼做?在消費者已經有瞭明確需求的情況下,是為瞭獲得消費者芳心而 " 跟風 " 蘋果,還是為瞭保持個性而和蘋果劃清界限?
供應鏈成本
上面說的都是主觀因素,但一款手機在設計功能和造型的時候,還得考慮客觀因素,也就是供應鏈。
供應鏈一詞相信大傢都略有耳聞,其實說得簡單點,就是手機廠商各個零部件的供應商。我們都知道,對商人來說成本十分重要,手機發展的歷史中很多巧妙、有趣的產品都是因為成本過高而放棄的,手機的一切功能和設計,都和成本有密切關系。
這樣看,廠商也很無奈,他們並不能完全把控手機的設計,而是要考量成本。目前整個屏幕供應鏈都在一窩蜂地搞異形全面屏,甚至有些 LCD 面板廠商都參與其中,這樣的歷史車輪誰敢對抗?如果廠商就是不想用異形全面屏,那麼屏幕生產就需要另開生產線,生產成本將會飆升。
我們常說不能為瞭設計而設計,這其中也有為成本考量的因素。比如模塊化手機等,為什麼模塊化手機的模塊都那麼貴,一塊普通的後殼模塊都要賣 129 人民幣?這正是因為模塊化隻有一傢廠商在搞,沒有在行業內形成規模,因此成本無法均攤,最後成本都轉嫁到消費者上瞭。
此外不能忽視的是,目前手機行業並不好過,2017 年全年的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瞭負增長,智能手機這個行業已經過瞭紅火的時期。在這個行業面臨小冬天的情況下,跟著行業大哥蘋果是準沒錯的,隻要保證不犯錯誤,那麼下場也不會太差。
手機在消費者眼裡看的是一款產品,而在廠商眼裡看的都是一步步棋子。消費者倒是在意這款手機今天模仿瞭誰,明天模仿瞭誰,但對於廠商乃至廠商的領導來說,如果模仿對他有益,他根本不在乎產品模仿瞭誰,這就是商人的本色。
同時我們要承認的是,目前來說蘋果在行業內的號召力始終是首屈一指,消費者認同度也高,我們普通人在生活裡都知道向牛人學習,手機廠商也是一樣。
有時候我們也感嘆,這是一個理想和現實劇烈沖突的故事。消費者不願意見到千篇一律且毫無個性的產品,但現實是,市面上有強烈個性的產品往往都不受消費者青睞。消費市場就是這樣,誰又說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