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音樂至暗時刻:不成功但絕不算失敗

03-14

 " 多米不算成功,但絕對不算失敗。" 多米音樂創始人、董事長劉曉松說道。

3 月 9 日,昔日 " 新三板音樂第一股 " 多米股份(證券代碼:839256)發佈公告,根據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需要,公司決定暫停多米音樂 App 客戶端和偶撲客戶端的業務運營。而此前的 2 月,公司曾公告稱,擬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一傢經營瞭 8 年的在線音樂平臺就此告別,向線下娛樂轉型。多米音樂曾經是行業裡首個發佈以移動端為核心的音樂雲,在 2012、2013 年一度以近 60% 的市場份額占據著中國無線音樂第三方客戶端的份額,但面對飆升的版權價格帶來的壓力,依舊無計可施。

" 多米在這麼早、這麼好的時機殺進移動互聯網,現今主要成果僅是映客,肯定不能算是成功;但多米推出正版音樂流媒體服務,為接近 5 億用戶帶來瞭歡樂與陪伴,也為投資人帶瞭不錯的回報,不能簡單說它失敗。"

近日,多米音樂創始人、董事長劉曉松,多米音樂聯合創始人、首任 CEO 石建平,多米音樂現任 CEO 達娃卓瑪接受瞭新浪科技獨傢專訪,回顧瞭曾經屬於多米的輝煌時代、版權大戰壓境的無奈、孵化映客的欣慰,以及關閉瞭 App 客戶端後,這傢老牌在線音樂公司將走向何方。

初期輝煌

屬於多米音樂的時代是在版權大戰還未開始的 2013 年前。

劉曉松回憶說,當時手機上的音樂處於彩鈴階段,用戶在手機上聽音樂還是通過存儲卡在 PC 端下載音樂到手機裡,而流媒體音樂既不流暢也很昂貴。" 有一派觀點認為,流媒體消耗大量寬帶和流量不可能成為主流,且 MP3 接到 PC 上的模式已經很好,但多米很堅定,流媒體就是方向、就是未來。" 此外,整個音樂用戶市場體量龐大,但行業問題較多,這讓多米的創始團隊看到瞭入場的機會。

" 那一階段市面上最流行的移動網絡還是 2.5G 網絡,智能終端隻有塞班。流量貴、網絡差,我們要做在線流媒體,很多人難以理解。" 石建平如此描述當時的情形。

2010 年 5 月,多米上線瞭行業第一個 iPhone 版、Android 版音樂客戶端 KXT,而此時整個智能終端系統也從塞班向安卓轉型,多米迎來瞭高速發展的兩年。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12Q1 中國無線音樂用戶使用手機音樂客戶端分佈方面,多米音樂以 55.1% 的市場占比占據市場榜首;酷狗音樂、天天動聽、手機 QQ 音樂分別以 52.8%、50.6% 和 42.3% 排名第二至第四位(註:用戶可能下載多個客戶端),多米將這一位置保持到 2013 年中。

再回顧當年高市場占有率的原因,劉曉松向新浪科技分析說,第一,是決策快,最早進入移動互聯網音樂行業的空白點," 當時電視上、音響上都裝著多米,手機上裝一個多米就會大賣 ";第二,石建平帶隊的技術團隊實力非常強,產品流暢體驗非常好;第三,移動端正版化內容的探索,花瞭很大的代價和發行公司談版權," 談音樂版權連喬佈斯都談得很累,我們能談下來不容易,做第一名理所當然。" 劉曉松清楚地記得,當年負責該版權業務的林海在談下一傢唱片公司的版權後,手抖著跟他說," 老板,版權拿下來瞭。"

事實上,2010 年的 PC 在線音樂市場已經有包括百度、騰訊、酷我、酷狗等老牌實力強勁的選手," 但我們比競爭對手在移動互聯網更聚焦,非常強調用戶的體驗,其他傢的體驗真的和我們相差很大一截。" 石建平感嘆說。

在版權大戰壓境之前,多米紮紮實實地做瞭幾年產品,比如為瞭增強互動,多米最早推出 " 歌單達人 ",其中一位達人在多米上將動漫電影內的大量歌曲配合臺詞整理成歌單,每期跟隨的用戶有上千萬之多;比如從 2012 年就開始研究基於大數據為用戶做智能推薦;比如實現同一 ID 登錄不同設備的同步化;比如旗下 jing.fm 以轉盤加一根黑色唱盤針的 UI 設計。

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初期階段,商業模式還相當原始,智能終端的屏幕較小,廣告規模有限,內容付費的大潮也尚未開始,多米便和聯通合作推出瞭流量分成業務,一個月僅需幾塊錢,用戶使用多米流量不封頂。

" 市場很認可我們,大的廠商包括三星、諾基亞、聯想都預裝瞭我們的軟件。" 但提起這些產品上的創新,劉曉松也有些無奈," 創新的代價太大瞭。"

版權壓境

轉折發生在 2013 年," 我們的創新還沒等到開花就已經沒根瞭。" 劉曉松說," 版權大戰比我們想象得快和狠。"

2013 年前後,音樂流媒體成為手機標配,唱片公司開始提高版權價格," 隻要不斷有人來競標,價格就會繼續增長。" 石建平回憶說。

一位音樂行業內人士告訴新浪科技,這一時期版權價格極速飆升,曾經小幾百萬的版權就要大幾千萬,基本是 5 倍到 10 倍的價格增長。

在音樂版權形成市場競價的這一時期,資本實力雄厚的公司比如騰訊拿到瞭很多唱片公司的獨傢版權,雖為此付出瞭巨額的支出,也因此鞏固瞭市場地位,但對小型創業公司而言,是巨大的災難——在後來的故事裡,多米每年需要為此支付幾千萬的版權費用,這對一傢營收也在數千萬規模的創業公司形成巨大的壓力,而即便如此,也無法與巨頭公司競爭,面臨著數據下滑和公司虧損。

這時的多米音樂也面臨著選擇——跟進還是放棄。在版權漲價之前,多米就已經在為版權付費,但進入這一階段,曾經需要花 1 塊錢的事情,在巨頭公司們加入後意味著需要付出百倍代價。後來加盟多米音樂出任 CEO 的達娃卓瑪說," 不管怎麼樣都要做一個決定,想要打仗就要備好子彈,不準備打就放起來。不能拿著手槍,今天準備打,明天不準備。"

除瞭版權價格的飆升外,多米放棄版權大戰另一個原因是,認為這種商業模式從根本上就有問題," 左手是需要靠授權來的歌曲,右手是認歌手的用戶,這樣的音樂平臺貢獻的價值很有限。" 在劉曉松看來,企業經營的是價值,如果給社會、給用戶貢獻瞭價值,你可以取之一瓢;但倘若並沒有貢獻價值,取這一瓢就很危險。

石建平也認為,對通過巨資購買版權獲得行業地位的巨頭而言,長期來講是否健康也有待市場觀察。根據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 Spotify 近日提交的上市招股書,2017 年其實現營收 49 億美元,同比增長 46%,但仍舊面臨著 15 億美元的巨額虧損,其原因就是面臨著版權方面的巨大壓力,Spotify 的營收成本主要由內容成本構成,且逐年增長,2017 年 Spotify 的營收成本達到近 40 億美元,同比增長 27.05%。

" 這是‘藥’,你要決定吃或者不吃,吃就是重度依賴。付出的錢隻會越來越多,不僅是錢,還要股份。" 劉曉松向新浪科技說。

2013 年,擺在多米面前的是兩個出路,一是賣掉,一是轉型,最終多米做瞭決定——創新驅動轉型,遠離版權、社交化、遊戲化。

探索創新

但多米也由此進入 " 至暗時刻 "。" 過去每一個平臺都可以做到全版權,但這個版權策略出瞭以後數據就掉得比較兇。" 卓瑪說道。根據多米音樂 2016 年的公開轉讓說明書,其 2014 年 1 月的月活躍用戶數為 2200 萬人,到 2015 年 12 月,跌直 850 萬人。

" 運營人員是掉著眼淚把一批批歌曲下架,用戶會過來問歌曲為什麼變灰瞭點不進去,運營人員心裡真的非常痛苦。" 劉曉松回憶說,行業開始坍塌,很多問題出現,App 要麼賣掉,要麼關掉,要麼就自己創新。" 我們做瞭艱難的決定,相信創新的力量可以將公司帶出黑暗。"

那段時間的多米做瞭幾件事,第一,遠離版權並非不尊重版權,而是不要用太重的版權需求來開發產品,從版權策略上,多米選擇購買符合平臺用戶風格的偏城市類、女性類的細分領域版權;第二,強化歌單、分享等互動性功能。

而從團隊上,劉曉松邀請 A&K 公司的關明生和 Malcom 兩位忘年交給全員做培訓," 整整 9 個月時間,給所有人講價值創造這件事。" 再回顧這段日子,劉曉松輕松許多," 就是在洗腦,當行業開始硬拼錢,就有問題瞭。我們更傾向於挖掘用戶價值,尤其是情感上、社交化的價值,但從原來的團隊進化到這個階段,過程很痛苦。"

不過現在劉曉松倒認為,這 9 個月的洗腦過程非常值得,讓團隊在後面做任何產品都有瞭很清晰的思路,知道哪些該做、哪些值得做。" 可以說如果當時沒有這個培訓,我也很難想象佑生後來能帶領映客走出來。"

當時,多米在內部成立瞭多個團隊,分別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一天劉曉松找到奉佑生和斯凱文," 我跟他們說,你們找個地方待上一段時間,去哪兒你們定,甭考慮費用,但必須帶回來東西,找到產品突破口,要是帶不回來東西,你們就別回來瞭。" 劉曉松說," 他倆也不含糊,跑到馬爾代夫,兩個大老爺們憋在屋子裡待瞭快一個月。"

後來的故事是,奉佑生帶的隊伍先做出瞭音頻社交平臺 " 蜜 live"App,其後轉做移動直播平臺 " 映客 ",產品在 2016 年爆發,迅速帶出瞭一個新的行業。

遺憾的是,由於太過於拘泥在單純的音樂上,多米 App 自身沒有更大步伐地拓展自制內容和社交化," 融合媒體是大勢所趨,音樂可以和其他很多領域融合,比如喜馬拉雅是跟音頻的結合,映客是與視頻的結合,可以由此探索出更多的商業機會 "。不過,對於劉曉松而言,最終能看到映客獲得成功,也算可以告慰其他陣亡的產品瞭。

再見多米 App

除映客外,多米 App 在自身的音樂客戶端上並沒有找到轉型方向,開始向粉絲運營和線下娛樂轉型。2015 年,多米孵化瞭粉絲應援平臺 " 偶撲 ";2017 年,推出瞭線下演出品牌尖叫現場,與咪咕音樂、愛奇藝一起做瞭 39 場線下演出,同年還推出瞭互聯網音樂現場節目 "STAGE"。

不過,在多米音樂 App 宣佈暫停的同時,偶撲客戶端也停止瞭運營。多米已經從一傢線上音樂平臺轉型到一傢線下演出娛樂公司。" 當然公司也可以做線上,但線上和線下的打法就不一樣,兩塊錢的打法和兩毛錢打法的區別,線上就要先準備好 10 億人民幣才有機會。" 卓瑪說。

這也是多米選擇在今年停掉移動客戶端業務的原因。" 做客戶端多米面臨的版權壓力還是那麼大,不如將這塊業務停掉,專心做其他業務,今年其他方向也還在準備中。" 卓瑪解釋多米音樂 App 在 3 月宣佈關停的原因。

" 之前多米的歌單是非常豐富的,但現在一個 100 首的歌單裡用戶隻能點出 20 首,體驗已經非常不好瞭,相信大部分用戶已經去到瞭別的平臺上。" 劉曉松向新浪科技說,每個團隊的成員都有理想,希望公司有更多內容來運營,公司給不瞭他們這種成長也是不負責," 還不如讓大傢找新的路,在多米 App 上看不到新的轉型瞭,別耽誤用戶,也別耽誤運營人員瞭。"

劉曉松還向新浪科技表示,版權大戰的問題也不在騰訊和阿裡,這都是正當的商業行為,他們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問題在於唱片公司的版權管理體系。對於近期阿裡、騰訊、網易已經開啟瞭音樂版權互授,劉曉松認為,這不是根本,但總比沒有好。" 怎麼解決?我也在想。但這麼大的痛點肯定也隻能靠創新來破冰,而創新的理想的結果應該是:音樂內容百花齊放,音樂人日子好過,會有更多創新的音樂 App 出現。"

多米音樂 App 的故事結束瞭,因為版權,但劉曉松說,他依舊相信正版化,正版要給創作人合理的分配讓創作人日子好過。正版要支持 App 創新。" 別動不動就 200 萬美金版權保底金,這怎麼創新?" 劉曉松說自己會持續關註音樂方向的創業," 在這行做久瞭就像醫生,看哪兒都有點兒病。" 劉曉松笑說。

最後,新浪科技向多米 App 的兩位創始人問到瞭同一個問題,關閉經營瞭 8 年的客戶端是否會遺憾,石建平說,有遺憾,通過移動互聯網改變整個行業的想法沒達到預期,但也沒太多遺憾,多米曾經很輝煌,我們也曾經努力過,沒有太愧疚的地方。" 公司挺舍不得停運 App,但,也不得不說再見瞭。" 劉曉松說道。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