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如何遇見對的人,好好談一場戀愛?遇見不對的人,又該如何優雅地說再見?我們將用 4 篇文章,分別從相識、相戀、猜疑、分離的角度,探討互聯網時代人們在感情中的相處模式。這是本系列的第四篇。
互聯網勾搭指南 | 春天的故事 ①
互聯網戀愛指南 | 春天的故事 ②
互聯網戀愛偵查學 | 春天的故事 ③
在本系列第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網絡的出現,讓 " 千裡姻緣一線牽 " 這種操作有瞭新的形式,然而與此同時,又讓人們在結束一段感情時,難度大為增加。
早幾年,分手後涉及到的還隻是刪除一下來往的短信記錄和通訊錄等簡單操作,步入互聯網後,分手的步驟變得愈發繁瑣,忘記刪除的合照、聊天記錄,時不時讓前任刷一下存在感,而一旦各種支付賬號未及時解綁,還可能造成經濟上的不愉快甚至糾紛,可以說是數字時代的 " 藕斷絲連 " 瞭。
因此,我們有必要做好以下這些 " 善後 " 工作,跟前任、過去來個徹底的告別。
數字財產分割
一段感情的結束,並不隻是雙方形式上的分開這麼簡單,夫妻之間涉及到財產、債務的分割,情侶之間,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金錢上的糾葛,而網絡的存在更是讓這種金錢上的聯系變得無所不在,令人防不勝防。
明明決定老死不相往來瞭,卻因為賬號綁定瞭對方手機號,不得不在每次登陸時看到那串熟悉又不想見到的號碼;而如果是接到 " 您通過支付寶親密付為 XXX 付款 233 元 " 的短信,恐怕隻有註銷賬號、卸載支付寶的沖動瞭,可能還要為是否找前任要錢而糾結上半天,好容易厚起臉皮要討錢去瞭,這個時候發現對方在通訊錄裡還是那個 " 全世界最美的小仙女 ",可能你倆離復合不遠瞭,也可能你和現任分手在即瞭。
所以為瞭避免這種時不時被前任勾起回憶的尷尬,或者是在現任面前上演大型翻車現場,我們列出瞭以下分手後必做的幾件事清單,請各位對照執行,查漏補缺。
支付寶親密付:可以說是熱戀時的神助攻,分手後的大敵人瞭。請各位在確定分手後,務必第一時間關閉,具體操作如下:
支付寶首頁—— " 更多 " ——資金往來——親密付——選擇對方賬號,解除親密付。
順便在 " 設置 " —— " 支付設置 " —— " 免密支付 " 中確認是否為對方開通瞭一些第三方服務(諸如餓瞭麼、滴滴)的免密支付,一並解約,杜絕後患。類似的還有微信的 " 自動扣費 " 功能,在 " 錢包 " 頁面右上方的 " 支付設置 " 中可找到。
螞蟻森林合種的樹應該也算得上 " 共同財產 " 瞭,但官方在上線該功能的時就已經說瞭 " 建議情侶慎用 ",那就 …… 放著不管讓它自生自滅吧。
至於花唄的賬單,也最好結算清楚,免得斷絕聯系後還要繼承對方的花唄賬單,這口鍋可就背大瞭。
春節期間淘寶還上線瞭 " 親情賬號 ",不過主要是針對父母推出的,對情侶的影響不大。
蘋果 " 傢人共享 ":打開手機設置——賬號與密碼—— iCloud ——傢人共享——將對方賬號刪除。
(圖片來自:蘋果官網)
別忘瞭各類視頻網站的賬號,如果賬號是對方的,記得檢查一下自動續費綁定的是不是自己的支付賬號,及時解綁。當然,誠如《好奇心日報》在對 " 數字財產分割 " 的定義中所言:
如果說雙方達成共識,分手後還能允許對方共同使用愛奇藝優酷芒果會員,可以說是 vip 級別的 " 愛過 " 瞭。
數字記憶刪除
比起上文說所的 " 數字財產分割 ",刪除前任在手機或電腦上留下的痕跡,是人們在分手後更容易想起來的操作,但掛一漏萬,總有一些被遺忘的角落,可能會在未來某個時候突然出現在你面前,刺激一下你的神經。
我們總結瞭一下大概會需要執行的操作,給大傢作為參考,即使做不到萬無一失,也不至於出大錯。
(圖片來自:Daily Mail)
1. 刪除微信、Line、微博私信等各種通訊工具的聊天記錄,微信星標好友、微博特殊關註取消一下,至於要不要刪除甚至拉黑,就取決於分手時的友好程度瞭。
2. 如果做不到讓對方從自己的世界完全消失,那麼起碼通訊錄要改一下吧?什麼 " 老公 "、" 老婆 "、" 親愛的小仙女 "、" 笨笨的二狗子 " 之類的昵稱就請全取消瞭,連名帶姓寫清楚,從此彼此是路人。
3. 改密碼:熱戀中不分你我,分手後還是物歸原主吧,修改密碼范圍包括但不限於手機 / 電腦開機密碼、支付密碼、購物網站、郵箱密碼等,所以這種操作最好是雙向的,即雙方都將各自的賬號密碼該修改的修改,指紋該刪除的刪除,手機號該解綁的解綁,以免瓜田李下,對雙方都好。
(圖片來自:East Coast Radio)
4. 過去的照片如果舍不得刪除,也請不要保存在電腦或手機中,找個硬盤或網絡相冊備份完畢就此封印起來吧,這樣既保存瞭回憶,也不至於在開始新戀情時,讓現任覺得不舒服。
最後,友情提醒最好還是刪除與前任有關的淘寶購物記錄,綁定的郵箱記得更改下,知乎上這位答主的經歷想必大傢不想碰上吧?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人類與計算機交互研究領域的心理學教授史蒂夫 · 懷特克(Steve Whittaker)曾在一篇論文中指出瞭當代情侶在分手時,處理數字財產所面臨的挑戰:
當人們決定處理時,他們會遇到不小的困難,這是因為數字財產大量分佈於不同的設備、應用、web 服務和平臺上。當彼此關系良好時,這促進瞭數字生活的豐富,但當關系惡化時,人們又不得橫跨多個數字空間,系統地篩選出要處理掉的信息。
說起來,各傢科技公司、廠商總是費盡心思地想讓陌生人相識相知,似乎卻很少考慮到如何幫助人們解除一段關系。
" 處理工具的缺乏,意味著大部分人要麼悉數保留,要麼全盤處理。" 文獻中寫道," 保留的人難以從悲傷中恢復,處理掉一切的人又總是會後悔一時的沖動。"
或許各社交產品可以借鑒一下 Facebook 的自動屏蔽前任功能,用戶隻需要將自己的情感狀態更改為 " 單身 ",系統便會在不公開的情況下完全屏蔽前任的狀態,同時自動批量刪除與前任相關的社交信息。
(圖片來自:Medium)
當然,這一系列繁瑣的 " 善後 " 步驟,並不是說分手後就不能好好做朋友,隻有反目成仇,而是說認真做好 " 善後 " 工作,不留下任何痕跡其實是對自己、前任和未來良人的負責。但話又說來回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樣 " 絕情 ",那麼營銷號會少瞭很多投稿瞭吧?頂鍋蓋逃瞭。
題圖來自: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