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編者按】美國 CNBC 網站今天刊登瞭署名為阿尼塔 - 巴拉克裡斯南(Anita Balakrishnan)的文章。巴拉克裡斯南在文章中指出,有一些完美理由表明蘋果為何不想收購 Netflix,那就是蘋果放眼長遠利益,更願意從長遠利益考慮。以下就是巴拉克裡斯南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對蘋果公司持批評意見的士一直譴責該公司未能成功地創新、而且隻過度依賴 iPhone 手機來推動業務增長,卻讓消費者的客廳盡被 Netflix 和亞馬遜的 Alexa 占領。
對此,我認為蘋果並沒有忽視這些批評人士的意見。相反,在我看來,蘋果公司之所以不插手搶奪消費者關註度的大戰,主要還是在考慮該公司自身的長遠規劃。事實上,蘋果恰恰沒有過度依賴 iPhone,而是不要讓用戶通過 iPhone 來從事一切事務。
由於自身的技術相對更加被動,因此,蘋果正在犧牲眼前的短期銷售勢頭和利益,以此進一步引導人們關註無所不在的激烈競爭。
如今,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地被各種屏幕包圍,我認為,人們也將會支持那些保存完好的技術,特別是那些我們在關註或與其對話時就能激活的技術,而不是隻要求我們加以關註的技術。這可能就是用戶在 AirPods 或蘋果手表(Apple Watch)等產品方面獲得的感受,或者是在屏幕被 Face ID 技術激活時所獲得的體驗。
事實上,蘋果經常錯誤地與其他科技公司糾纏,與這些公司一起推進 " 上癮 " 技術。最近一段時間,在兩名投資者呼籲蘋果投資和加強 " 傢長控制(parental controls)功能 " 後,蘋果也成為瞭媒體熱議的焦點。與此同時,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們也在蘋果總部前舉行抗議,抗議智能手機讓用戶上癮。
但是,蘋果幾乎完全避開那些主導用戶註意力的產品:這就是該公司為何沒有大力投資諸如社交媒體、遊戲和電影之類產品的原因所在,除非該公司指明某一產品的具體用處。
與之相反的是,蘋果一直在大力投資增強現實、音樂和播客方面的服務。有關這類形式的媒體,其重點之處就是這些業務不僅具有吸引力,而且還能夠帶給用戶更加輕松的體驗。
換句話說,Facebook 消息,或者虛擬現實頭盔,如果沒有用戶的全神貫註,可能就將無法使用。
與基於廣告或基於購買業務的企業不同的是,蘋果不會從他們售出的設備使用量中獲得過多收益。蘋果隻有在用戶認為足以值得付費購買相應的設備和服務之時才能獲得一些受益。
如果一項技術被證明是有用的,那麼你們可能就會經常使用這一技術。但有時,你們總是希望使用一項技術,而此技術並不一定有用。當然,蘋果想要打造前一種類型的設備,而其它諸多公司卻依賴於後者。
多數生產類似蘋果設備的公司往往會利用這些設備來推動用戶再度關註那些更加盈利的服務,例如 Snapchat 的 Spectacles 眼鏡、谷歌的搜索廣告以及亞馬遜的 Prime 服務等,這些產品將現實生活中的要求轉化為一種 " 飛輪(flywheel)",從而迫使用戶繼續參與和使用這些產品。許多批評蘋果未能成功創新的人士往往會產生一種誤解,誤以為蘋果拒絕打造產品的核心功能,即吸引用戶眼球的功能。
我認為,這可能意味著大科技公司在圍繞如何更好地打造沉浸式技術方面產生瞭一些根本分歧。
一些公司正在打造一些世界性的體驗,以此吸引用戶——這就是人們在肆意使用 Netflix、無休止地翻動 Instagram 以及穿戴虛擬現實頭盔時的情況。當然,也有一些公司,例如蘋果等,卻在研發如何讓技術更加無縫,從而幫助用戶更好地進入人們已經在做的行動方面——這就是人們為何願意在亞馬遜訂閱產品或利用蘋果手表來檢查行動追蹤情況的原因。
盡管所有的技術都宣稱能夠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一些技術卻以自身的方式在壟斷用戶的註意力,而其他一些公司則在努力讓 " 技術 " 超出技術之外。
通過限制技術對內容和廣告的影響,蘋果可能會主動讓技術退居幕後,盡管這種做法可能不會帶動短期銷量,但從長期來看,這種做法最終會獲得豐厚的回報。(編譯 / 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