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森林”背後的生意

03-17

不知何時起,每次打開支付寶,都會有信息提示,我的的綠色能量又被某某好友收取瞭幾克。

不用點開就知道,這是支付寶的公益遊戲 " 螞蟻森林 " 的信息。偷取能量的總是那幾個固定的勤奮好友,每天起早貪黑,樂此不疲,悉心地為培育著更多的小樹而奮鬥,頗有自己當年偷菜的風采。

2017 年 9 月 7 日《財富》雜志發佈的 "2017 年 50 傢改變世界的公司 " 榜單,旨在選出 " 勇於向一些最重大的難題發起挑戰,在為自己創造效益的同時造福人類 " 的公司。螞蟻金服靠著螞蟻森林,在榜單上名列前茅,總排名第 6,在三傢上榜的中國公司中排名第一。另外兩傢是排名第 15 的騰訊微信和排名第 27 的摩拜單車。

螞蟻森林大約是近幾年阿裡做出的為數不多的,比較成功的具備社交屬性的產品,此前花費大力氣做的什麼 " 來往 "、" 白領日記 " 悉數夭折。

螞蟻森林其實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個產品的本意並不是社交。

" 最開始的初衷是希望做一個個人的碳賬戶,讓用戶瞭解自己每天的行為和低碳減排的關系。但因為碳賬戶的概念離用戶太遠,脫離用戶認知,就想著用一些好玩的,能跟用戶互動的方式做款產品,讓碳賬戶的概念更接地氣一些。" 螞蟻森林的產品負責人這樣表述初衷。

這牽扯出瞭另一個生僻的概念" 碳賬戶 ",很多人對它感到陌生。但 " 碳賬戶 "、" 碳交易市場 ",卻一直是個有著可期的未來,並一直不斷落實壯大的行業。

隻不過一直是 " 行業熱,民眾冷 " 的狀態,如果在個人碳賬戶上先行一步的阿裡能夠等到未來個人碳賬戶交易的各種條件的落實,那 " 螞蟻森林 " 碳賬戶將擁有比肩社交的巨大價值。

中國的 " 碳交易市場 " 即將迎來窗口期

要瞭解螞蟻森林碳賬戶的概念,需先探究一下 " 碳交易市場 " 的起源。

" 碳交易市場 " 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完全由人為規定而形成的市場,這個市場形成的開端是 1997 年由 84 個國傢簽署的《京都議定書》,規定瞭各個參與國傢溫室氣體的量化減排指標。但是協議同時規定瞭,各個國傢的排碳配額是可以交易的。

具體來說就是,這個協議使各個國傢的碳排放數量化,並且不同的國傢規定瞭不同的配額,不能超標排放。

但是實際情況是,有些國傢(主要是發展中國傢),實際的碳排放量可能低於分到的配額,或者由於環保做的好的國傢實際的碳排放量低於配額,那麼這些國傢可以把自己用不完的碳排放量賣給那些實際的碳排放量大於分到的配額的國傢。

由於歷史原因,發達國傢需要承擔更多的減排任務,但是由於發達國傢一般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采用,因此本國進一步減排的成本極高。

而相對來說發展中國傢來說,較為粗糙的工業還有很大的減排改善空間,所以發展中國傢平均減排成本低。

不同成本形成瞭高價差,碳交易市場由此產生。也因此碳交易市場目前主要的運行機制是由發達國傢提供資金、技術及設備幫助發展中國傢或經濟轉型國傢的企業減排,產生的減排額度必須賣給幫助者,這些額度就像商品一樣還可以在市場上進一步交易。

在《京都議定書》簽署後,碳交易經過多年發展,參與國地理范圍不斷擴展,市場結構多層次深化,財務復雜度也愈加提升。形成瞭自己特有的行業,也誕生瞭許多專門的碳交易所。

但主要的四大交易場所集中在交易頻繁的西方國傢,分別是:歐盟的歐盟排放權交易制、英國的英國排放權交易制、美國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國傢信托。這些碳交易所甚至推出瞭碳排放權期貨," 碳配額 " 已經成為瞭一種金融產品在市場上流通。

2005 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後,全球碳交易市場開始出現瞭爆炸式的增長。2007 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價值達 400 億歐元,比 2006 年的 220 億歐元上升瞭 81.8%,2011 年 , 全球碳交易市場規模達 1760 億美元 , 折合人民幣超萬億元。

近年全球交易規模大幅回落,但仍有 500 億美元左右的規模。

這裡有另一個背景是,盡管中國早在 2009 年就已主動提出到 202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 45% 的目標。但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在 2020 年以前,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傢,不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絕對總量的減排。

2020 年是一個時間窗口,其它國傢的減排計劃此前也幾乎規劃到 2020 年。

比如俄羅斯承諾的是在 2020 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下降百分之二十五,歐盟在承諾在 2020 年前減少 30%,印度將在 2020 年前將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 ( GDP ) 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05 年的基礎上削減 20%~25%。

因此,到瞭 2020 年,碳交易市場的本源——各國的 " 碳配額 " 將會發生改變,此前不承擔法律約束力的發展中國傢,將會以法律的形式承擔起減排任務。可以預見的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公認為全球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

而根據有關規劃,2017 年中國也啟動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的試運行,首批納入控排企業 7-8 千傢,配額總量高達 50 億噸,現貨交易規模有望達 50~100 億元。未來金融衍生品市場放開後,市場交易規模有望達 2500 億到 5000 億元。

這樣的背景和市場潛力下,未來的碳交易市場,極可能超越石油市場(2016 年石油市場規模是 3,910 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如此規模自然引人垂涎,阿裡是目前互聯網企業中唯一既有明確市場概念,並又有所行動的公司。並且,切入的角度也很獨特,想要把此前一直在國傢和企業之間運轉的碳交易延伸到個人。

從走路種樹到走路掙錢

碳交易市場形成的原因是各個國傢的配額和減排成本差。但是想一下,制定減排協議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控制全球總的溫室氣體排放。

所以無論是誰減排,隻要總量減少,就算是達到瞭最終目的,因此才會產生交易行為。那按照減少全球的溫室氣體的思路來想,個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也是有同樣效果的。

由此誕生的個人碳賬戶,以量化的形式記錄下每個人的低碳行為,那個人碳賬戶裡面的減排額度完全可以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易,每個人就類比成瞭一個微小的公司,用不完的 " 碳配額 " 可以轉讓給排碳超標的企業,用以完成整個的減少溫室氣體的目標。

想一下未來可能的情景:你多走的步數、騎的共享單車 ...... 這些低碳行為都將以量化的形式儲存在個人碳賬戶中,可以用以交易。走的每一步可能都是錢!而阿裡將會是掌管碳賬戶的個人銀行。

看到這裡,應該能夠明白螞蟻森林碳賬戶隱藏的目的瞭吧!如果未來個人碳賬戶交易落地,全民都能走路掙錢,而阿裡的碳賬戶又是一統天下的局面,這個碳賬戶的粘性可能根本就不輸微信,擁有無限的想象力。現在螞蟻森林的碳賬戶在戰略高度上已經是支付寶三大賬戶之一,另外兩個是資金賬戶和信用賬戶。

但是看得遠,佈局早的代價是市場的不成熟。

螞蟻森林能撐到阿裡想要的未來嗎?

螞蟻森林的產品構想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初期通過公益基金會購買個人碳賬戶所積累的 " 綠色能量 ",將其轉化為植樹行為。

第二步是參照國際上通用的自願減排交易機制開展減排項目交易,鼓勵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和個人購買。

第三步是未來個人碳減排活動能夠形成國傢認可的方法學並納入中國自願減排項目類型,將能成為以後個人參與碳交易的 " 碳戶頭 ",參與未來碳市場的買賣與投資。

而前期之所以要用螞蟻森林這種形式,就是因為,直接跟用戶說啥是碳賬戶,以後這個碳賬戶能夠幫你掙錢什麼的,根本沒人會聽。

通過植樹這種遊戲才更能吸引用戶關註並參與,且在參與的過程中,用戶對 " 低碳 " 這個概念有瞭感性的認知,知道瞭具體哪些行為是低碳減排。

但這些教育市場的行為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在昨天植樹節上,支付寶公佈的官方數據是:截至 2017 年底,螞蟻森林已累計種植和維護真樹 1314 萬棵。到 2018 年底,還將計劃投入超過 5 億元,未來五年將造林 600 萬畝,相當於植樹 5 億棵。

這些,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並且隨著用戶數的增加,投入會越來越大。而與穩定的投入相比,個人碳賬戶什麼時候能夠參與到全球碳市場的交易中卻是難以預料的。

需要的外部條件很多,首先是如何能夠建立起統一的碳減排數值標準。現行的螞蟻森林所用的個人減排計算方法是與北京環境交易所合作開發的一套算法。

而未來想要接入碳交易全球市場,還需要螞蟻森林的算法得到國際上的認可。又由於整個碳交易市場本質上是人為規定形成的供需關系,所以最終市場的境況將會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傢之間的博弈和共識,市場份額雖大,但不穩定因素也高,風險更不可預測。

另外一個更實際的問題是,在最終個人碳賬戶交易的盛景到來之前,僅靠螞蟻森林這款產品能不能留住用戶。

在碳賬戶佈局這件事上,阿裡固然是高瞻遠矚,但螞蟻森林本質上還是一款遊戲產品,那自然就有著自己的壽命,令人懷疑的是,用戶在種樹這件事上還能有興趣多久,畢竟這隻是一個非常簡單小遊戲,種樹的過程也需要日積月累非常緩慢,會不會像其它小遊戲一樣慢慢無人問津?

即便由於螞蟻森林的公益性收獲瞭很多贊美,但是這些實際的產品問題卻還是存在。

而做遊戲,無疑是老對手騰訊的專長。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不一定是最後的贏傢。這句話在過往商業史上曾無數次被驗證。目前在初期的碳賬戶佈局上阿裡的優勢其實就隻有一個時間早,其他的無論技術壁壘,還是用戶規模壁壘對於騰訊來講都不存在的。

如果騰訊未來看透這個市場,做出可玩性和用戶粘性更高的 " 企鵝森林 ",那 " 螞蟻大戰企鵝 " 很難說誰的贏面更大。

在整個碳賬戶的縱深推進上,僅僅隻靠一個螞蟻森林來完成 " 碳賬戶 " 的佈局,看起來分量著實有些不夠。不僅需要各種外界條件的完備,還需要阿裡能夠推出更多產品並持續的改進玩法增加用戶粘性。

小螞蟻能不能完成大夢想尚不得知,但是多種兩棵樹還是好的。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