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聰的生意,騰訊的局

03-13

文 | 張信宇

編輯 | 方婷 楊軒

王思聰旗下香蕉遊戲的 CEO 裴樂,這兩年經常覺得國內可能存在兩個電競圈,互相沒有交集,但都號稱自己是做電競的。

" 那種朋友介紹的飯局,說這一桌都是電競圈的,但我一個也不認識,這種局很多。"與裴樂互相不認識的 " 另一個電競圈 ",成員可能是一個網吧老板,一個遊戲主播,或者來自於一個地方政府的體育和文化部門。

當裴樂坐在某縣城的電競小鎮發佈會上時,這種感覺再次得到瞭確認。這座距離上海上千公裡的現場,在 2017 年突然宣佈要 " 舉全縣之力 " 建設 " 電競小鎮 ",預計總投資 50 億元,而這個縣城 2016 年全縣 GDP 才兩百多億。

整個發佈會現場大概三百人,裴樂竟然不認識在場的任何一個,同樣也沒有人認識他。這種情況並不多見,裴樂這個名字,以及他在遊戲裡的 ID"King" 在電競圈裡相當知名,他是一支中國頭部戰隊的老板、中國電子競技俱樂部聯盟的主席、一傢頭部賽事節目供應商的 CEO。在某縣城,這位從業近二十年的電競 " 大佬 " 再次遭遇瞭平行時空中的 " 另一個電競圈 "。

不過,無論哪個時空的電競圈,這兩天恐怕都共享同一種情緒——他們都在為騰訊的大動作震動。

2018 年 3 月 8 日,中午鬥魚 CEO 陳少傑證實騰訊戰略入股,融資金額 6.3 億美元;晚上,歡聚時代公告及虎牙官方微博宣佈,獲得騰訊 4.6 億美元戰略投資,並且騰訊將有資格成為虎牙大股東。

盡管每個人都知道騰訊在遊戲電競領域的強勢,但誰也沒想到騰訊一統直播行業來得如此迅速。直到不久之前,大傢還認為鬥魚和虎牙要分別去港股和美股上市,融瞭錢後在業務上繼續拼個刺刀見紅。

而談論著騰訊、鬥魚和虎牙的電競圈中人,未來的命運也都與這些名字休戚相關。

1、從 300 萬元到 9.7 億美金

無論是虎牙還是鬥魚,如今大火的遊戲直播領域,初期商業模式主要參照自國外的 Twitch,一個由 Justin.tv 成立於 2011 年的遊戲直播平臺。

很少人知道,中國電競圈曾經有過投資 Twitch 的機會。2012 年前後,當時負責《遊戲風雲》賽事業務的沈偉榮和同事在海外接觸到瞭 Twitch 背後的 Justin.tv,獲得瞭一個購買 Twitch 的機會。回國後,沈偉榮便極力主張《遊戲風雲》買下 Twitch,那時 Twitch 的價格折合人民幣是三百萬元。

得益於頁遊在中國遊戲市場的爆發,《遊戲風雲》年營收從一百多萬暴漲到瞭 1.1 個億,高層也確實對沈偉榮的提議作瞭評估,最後的結論是:三百萬人民幣買一個遊戲直播網站太貴瞭。

兩年後,也就是 2014 年初,Twitch 的 MAU 超過 4000 萬;同年 8 月,Twitch 被亞馬遜以 9.7 億美元收購。

最早的電子競技本質上是一種市場活動,是遊戲公司為瞭推廣遊戲產品而做出來的概念。以暴雪為代表的遊戲公司,根本目的都是為瞭賣遊戲拷貝,把競技性比較強的遊戲做成賽事,也不會指望這種比賽來為遊戲公司貢獻營收。但越來越多人開始收看電競比賽,這就類似於體育競技,有人看才會有流量,才能吸引贊助商,商業價值也就隨之放大。

Twitch 被收購讓中國資本看到瞭遊戲電競直播的價值。直播的實時、互動、現場感,都與競技性活動天然契合。相比起體育而言,遊戲更低的門檻以及原生於互聯網的特性,又使其直播起來更加容易。於是,電子競技遊戲的內容就成瞭直播的寵兒。

幾年前 Twitch 爆發的故事,此刻正在中國上演。

爆發首先表現在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交易數字上。2018 年 2 月,《王者榮耀》選手老帥的轉會費達到瞭千萬量級,這個數字讓騰訊 KPL 官方都感到吃驚;遊戲直播平臺的流水也水漲船高。以虎牙為例,2017 年第四季度,來自直播服務的營收已經為人民幣 6.927 億元(約合 1.064 億美元)。騰訊最新一輪投資鬥魚後,有消息稱開出的估值是 40 億美元。

往前倒推 10 年,裴樂、周豪、沈偉榮這批最早進入電競行業的人還在勉強養活自己的階段。沈榮偉在《遊戲風雲》待瞭六年,前五年都領著三千塊的工資,2013 年才漲到六千。現在這個行業的交易單位已經變成瞭千萬,沒有雄厚資金做後盾,就撬不開電競的大門。

在《英雄聯盟》頂級聯賽 LPL 裡,2017 年先是蘇寧、京東分別收購瞭戰隊。到瞭年底,華碩 ROG、滔搏運動、Bilibili 以及 FunPlus 又分別註資 LPL 戰隊,將戰隊納入公司化運營體系,成為市場推廣的組成部分。

這些大公司希望戰隊能成為企業一張新的名片,就像中超裡的恒大足球隊一樣。一支電競戰隊的成本可比足球隊便宜多瞭,它們面向的受眾也更為年輕。

2017 年《英雄聯盟》在鳥巢舉辦一年一度的全球總決賽 S7,這是電子競技項目在中國首次登上最高級別的競技舞臺。此前的 S 系列比賽,曾在北美、歐洲、東亞等多地的頂級籃球足球場館舉辦,並獲得世界頂級傳統體育電視臺的轉播。

有數據統計,S7 半決賽中國戰隊 RNG 對陣韓國戰隊 SKT 的賽事全球觀看總量接近一億,而隻有兩隻韓國隊參與的決賽則因損失許多中國觀眾,觀看量較半決賽減少四分之一以上。

甚至娛樂圈也看中瞭電競價值。《絕地求生》火瞭之後,陳赫、鹿晗、林更新都通過組戰隊、參與遊戲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在自己的人設中加入一些電競元素。香蕉計劃一檔還未播出的電競綜藝節目裡,就有鹿晗和關曉彤作節目嘉賓。

更多原來不懂電競的人、資本、公司進入到這個行業,希望能在遊戲廠商的收入大頭之外,找到賺錢的空間。

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等機構聯合發佈的《2017 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去年中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超過兩千億元,其中電競收入占比超過七百億元。但是,隻有在這個行業裡浸泡得足夠久的人,才能穿過這些巨額數字,看到電競行業的本質。

如果比市場絕對值,電競跟互聯網其他行業、電影娛樂業或體育產業都還無法相提並論。就連騰訊互娛自研及綜合市場部總經理侯淼自己也說,一些號稱電競產業達到千億規模的產業報告,是把《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這樣的遊戲收入也算瞭進去,這些用戶端收入盡管會受到電競影響,但並不能算是電競產業的產值。

無論如何,千億產業聽起來實在是太誘人瞭。正如去年上半年直播最火的時候,什麼都可以冠以 " 直播+" 之名。電競如今也在跟各種產業加在一起,電競+直播,電競+地產,電競+教育 …… 那些想抓住手頭資源來+電競的後來者,有許多離電競的核心圈相當遠。要玩這個產業,他們都還需要找到 " 抓手 "。

而核心電競圈裡的人,對這些後來者的各種動作表現得情緒復雜。不可否認它們擴大瞭這個圈子的外延,讓電競更熱鬧,與此同時也帶來瞭很多雜音。熊貓 TV 副總裁莊明浩就曾對 36 氪說,電競小鎮要想做起來,必須有核心內容作為整個項目的 " 抓手 ",這個抓手可以是相關產業、本地俱樂部、甚至隻是一個大主播,但抓手始終必不可少。沒有抓手,硬件條件再好也吸引不來電競觀眾。

2、思聰、富二代與 " 宇宙電競中心 "

如果向電競圈裡的 " 老人 " 問路,會發現電競行業或多或少都跟靈石路有關聯,這裡聚集著電競後來者急切渴求的 " 抓手 ",也就是俱樂部、直播平臺、以及各種主播經紀公司。

靈石路位於上海北部,全長約五公裡,電競圈時常提到的這個 " 電競宇宙中心 ",主要指它位於靜安區的這一段。這一片原來是冶金、金屬、汽配、機電工廠聚集的地方,這種老舊大型廠房改造之後,空間、層高比較適合電競行業公司制作視聽內容、承辦小型比賽的需求。

從周圍環境看來,這條路跟靜安區其它辦公中心沒什麼兩樣,甚至更破一些,附近除瞭一傢老牌酒店,很難找到商務會談的好地方。隻有當你走進那些名字普通的園區,比如熊貓 TV 和香蕉娛樂所在的珠江創意園區裡,你才會發現差別——這裡停著的超跑顯然要比別處更多一些。

盡管第一批電競人是因為《遊戲風雲》的攝影棚設於靈石路附近,為瞭錄節目和工作方便才聚集起來,但真正塑造這條路電競風貌的卻是一群富二代。在這條路上,繞不開的兩個名字分別是王思聰和朱一航。

包括伐木累、香蕉計劃、ImbaTV、熊貓 TV 在內的許多電競公司都有王思聰旗下普思資本的投資。根據王思聰所占股份不同,有些是 " 幫忙 "、" 意思意思 " 的性質,另一些則明顯是商業性質更強的動作。

2011 年 8 月,畢業歸國的王思聰喊出要 " 強勢進入,整合電競 "。到瞭 2015 年一次采訪中,王思聰表示自己進入電競行業後,很多有錢富二代都跟著進來,反而把行業炒得特別高," 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

朱一航是另一位舉足輕重的富二代,雖然他 2013 年才成立 EDG 戰隊,進入電競行業。比起張揚狂放的王思聰,朱顯然繼承瞭廣東商人的低調。他是靈石路上珠江創意園的房東,是廣東地產豪門珠江合生系的大公子。

在 2014 年,當時有 8 年歷史的 WE 戰隊裡兩名主力隊員被 EDG 戰隊高價挖走。糾紛之後,雙方達成協議,EDG 戰隊老板朱一航用剛開發的珠江創意園裡的寫字樓辦公區域租金,抵作轉會費付給 WE 站隊的創始人裴樂和周豪。

來到珠江創意園後,周豪做瞭一傢電競電商平臺,也就是伐木累的前身牛鋪網;而裴樂在王思聰高調創辦香蕉計劃後,出任香蕉遊戲 CEO。

EDG 戰隊母公司超競集團 CEO 吳歷華是朱一航請來的職業經理人,他對 36 氪分析瞭富二代做電競的合理性:電競一開始沒有可盈利的商業模式,加上主要受眾是年輕一代,傢族企業裡的富二代們出於興趣,是電競早期最合適的投資人。

2011 年王思聰進入行業之前,金融危機的影響凸顯,微軟、三星這些電競賽事的原贊助商,紛紛縮減市場預算,中國許多電競戰隊因為沒有比賽可打面臨解散的境地。於是富二代們扮演瞭中國電競救世主的角色。他們發現隻要少買一臺跑車就能招到幾個玩遊戲最厲害的人,組起一支電競戰隊。

隨著電競 " 好時光 " 的接近,靠買跑車的零花錢來支撐一支戰隊越來越不現實,尤其是在巨頭進入的 2018 年,各平臺之間相互競爭,頻繁的挖人、轉會動作使電競職業選手身價動輒翻個數十上百倍,戰隊運營成本水漲船高。騰訊正在嘗試用工資帽等制度保護俱樂部利益,即聯盟會對選手最高工資作一個上限,但選手的轉會費仍然很貴。

" 一年大幾千萬的花費,如果沒有盈利模式,沒有商業套路,你就出局瞭,你玩不動這個遊戲。" 吳歷華說。到目前為止,擁有 EDG 戰隊的超競集團仍然屬於投入階段。

他們把盈利的希望放在未來,有巨頭進入,還有龐大的受眾基礎,電競的商業化道路看上去一路凱歌。

" 現在我已經感受到慢慢進入 3.0 階段瞭,就是大品牌客戶來電競行業做廣告。我們去年接瞭很多,聯合利華、歐萊雅、寶潔這些大品牌的廣告。" 伐木累創始人周豪說。伐木累的主要盈利業務是直播經紀,需要頻繁與廣告主接觸。

周豪口中的電競變現 1.0 時代是指電商變現,遊戲視頻作者做視頻的同時也開淘寶店,代表人物是海濤;2.0 時代則進入瞭廣告變現,隻是廣告客戶都來自於頁遊、手遊。

騰訊互娛自研及綜合市場部總經理侯淼在接受 36 氪采訪時也說:" 現在還得我們去招商,估計再過一兩年,他們就得來爭先恐後地搶瞭。"

有業內人士透露,以中國頂級電競賽事 LPL 為例,2017 年一年的轉播加贊助等收入加起來在三個億左右,這個數字大約是 2016 年的十倍。電競商業變現的增速遠遠超越流量增長的速度。

從贊助費的角度,現在一個頂級電競賽事的報價大致相當於一個普通綜藝節目,雖然與年度熱門綜藝還存在一定距離,卻讓從業者們看到電競行業自我造血的曙光。

最早的電競比賽贊助商一般都是與 IT 相關的品牌,例如英特爾、英偉達這樣的芯片商,三星、聯想這類 PC 生產商,羅技、雷蛇等外設生產商,贊助商的產品與遊戲和電競有直接相關性。到近兩年,慢慢開始有汽車、化妝品、珠寶、餐飲快消等沒有直接關系的傳統品牌進入電競行業。2017 年《英雄聯盟》S7 賽事的首席合作夥伴是奔馳汽車,贊助商名單還有伊利谷粒多、歐萊雅男士等。

快消品進入贊助名單,也就意味著這個賽事或節目從小眾愛好擴展為大眾都關心的話題。曾經由一群富二代玩兒出來的圈子,正在不斷擴大外延。現在電競行業的基石不再是富二代,而是數量龐大的普通觀眾。越來越多玩遊戲長大的年輕人具備消費能力,變賣觀眾的時間和註意力成瞭可以循環的模式。

富二代在這個圈子裡扮演的角色,更多是火藥捻子。2017 年 9 月,一段王思聰對林更新爆粗的短視頻在互聯網上大肆流傳,情景就是在《絕地求生》的遊戲過程裡。很多網民第一次窺伺到另一個階層的日常生活,這起小花邊對《絕地求生》的助推效果驚人。

最終因為《絕地求生》的火爆而獲益的,卻是騰訊。

從人才聚集和流動的角度來說,靈石路仍然是 " 電競宇宙中心 ",富二代也依然是靈石路上的大老板。 可如果從商業模式來說。電競的權柄已經交到瞭大公司手裡,更確切點說,是交到瞭騰訊手裡。

3、騰訊的局

對於中國電競行業來說,騰訊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懼的角色。

同樣都是遊戲的版權所有者,但騰訊與暴雪極為不同。曾經的暴雪對電競行業是放養式的,隻要自己賣掉遊戲拷貝就萬事大吉,不管從業者死活;而騰訊扮演一個強勢傢長的角色,不僅賣遊戲皮膚包攬用戶收入,還通過電競建立起體系,讓戰隊、賽事承辦方、節目制作商參與進來分一杯羹,但同時施以高壓影響。業內流傳的說法是,騰訊對那些不願受到控制的第三方廠商極為排外,除瞭由服采部門設置黑名單之外,還在競標會上采取內定方式進行供應商篩選。

騰訊必須扼住這一個關口。2017 年《絕地求生》的異軍突起,直播幾乎占瞭一半功勞。遊戲直播正在成為遊戲分發的重要渠道。而騰訊,比誰都更明白流量這個遊戲的玩法。

靈石路上的所有電競公司在面對騰訊這樣一個巨鱷時,都必須作出自己的抉擇,無法逃避。

周豪在 2017 年將 WE 戰隊 All in 在瞭騰訊系遊戲《英雄聯盟》,他所有的工作中心都圍繞這款遊戲和年度最重要的比賽 S7 上,並且收獲瞭不錯的回報。

" 我砍掉瞭很多項目,覺得還是要專註一點,我沒有精力再跟一些遊戲陪跑下去瞭。" 周豪說," 我們和騰訊在很多事情上達成一致,我對它好,它才會對我好。"

除瞭收購來的《英雄聯盟》,2017 年全球收入第一的手遊《王者榮耀》,騰訊也已成功投資瞭《絕地求生》的開發商韓國藍洞公司,取得國服代理權,隻等審批通過後上線。掌握瞭全球收入最高、用戶最多的遊戲項目,騰訊建立瞭全球最成熟的電競閉環。

其它參與者要想在這個行業發展更快,必須加入到騰訊的生態閉環中來。

當被問到超競是否會參與到網易的電競生態時,超競 CEO 吳歷華非常明確地說:" 電競這件事隻能和騰訊玩。" 說這話時,侯淼就坐在吳歷華旁邊。

作為靈石路上一半電競公司的房東,此情此景裡吳歷華的這番表態可以代表大多數人的心聲。另一名電競公司創業者得知後對 36 氪感嘆:" 如果你讓侯淼站在我面前,我肯定也說絕不會跟網易合作。不敢,確實不敢。

與周豪、吳歷華不同,ImbaTV 的幾位創始人卻不願被綁在騰訊這棵大樹上。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和主觀上的感性因素,做賽事內容的 ImbaTV 是行業裡與騰訊合作最少的一傢公司。已經是 ImbaTV CEO 的沈偉榮與靈石路上跟騰訊密切合作的同行聊天,一談起這個話題就頗有求仁得仁的意味:" 他們賺到瞭錢,我們做瞭想做的事,大傢都做出瞭自己的選擇。"

ImbaTV 的業務以承辦海外賽事為主,出於商務的考量,也會把小部分精力用來承接網易等公司的國內比賽。

包括中國的網易和美國的暴雪、V 社在內,其他公司都沒能建立起所謂的電競生態。而像巨人網絡等中型遊戲公司,在騰訊龐大的體系之外另辟蹊徑,選擇將《球球大作戰》這樣的休閑 IO 類遊戲電競化,還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中心舉辦瞭大型比賽。

2018 年 2 月,由於《荒野行動》和《終結者 2:審判日》的成功,網易遊戲宣佈將投入至少 10 個億打造網易泛娛樂電競生態計劃,第一次把電競提升到戰略高度。但就目前來說,還難以看到網易電競戰略具體的落地動作。

一些行業裡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公司還在觀望。普遍的想法是,至少有人願意與騰訊競爭瞭。但如果網易不站出來對潛在合作夥伴進行更有誠意的表態和行動,大傢就不可能冒著得罪騰訊的風險率先對網易效忠。

36 氪曾在今年 2 月的采訪中提及網易的電競戰略,侯淼瞇瞭瞇眼,說:" 我們拭目以待吧。但我心裡想問,這個行業會缺那 10 億資金嗎?"

4 很多錢,很草莽

按照熊貓 TV 莊明浩的說法,如果把電競產業比作北京的城市道路環線。現在整個電競行業,唯一形成生態閉環的隻有騰訊,最核心的一環是騰訊自己。不過,這個行業還有二環、三環、四環:二環是圍繞賽事的俱樂部、賽事及賽事相關的內容公司,三環是直播、媒體等各種電競服務公司,四環是電競教育、地產等。

騰訊的能量快速爆發之時,整個電競行業的二三四環還隻是在草建之中。

香蕉計劃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業務結構是主播經紀。裴樂認為行業裡大部分經紀公司還處在中介的位置,做信息不對稱的公關公司生意,他想去改變,想把香蕉做成真正的內容公司。但很多時候為瞭生存,也還不得不做中介的活兒。

有多年的同行和朋友發現,裴樂對所謂的電競明星越來越來抗拒。兩三個月前,一位香蕉計劃旗下的主播跟鬥魚簽約直播瞭幾天。鬥魚按照合同給香蕉一次性打瞭三分之一的款項,香蕉再將這筆款打給主播。結果款項一到賬,主播就立刻宣佈跳槽虎牙,這個動作甚至沒有事先通知香蕉。" 肯定是有預謀的啊。" 裴樂說。

作為公司主體的香蕉,由於與平臺方也要保持長期合作,隻能先承擔合同規定的違約金。而主播個人並不在乎違約帶來的商業名譽損失,他理當賠付的違約金也會由虎牙來承擔。但香蕉不僅虧損瞭賬期,對平臺的議價權也會相應削弱。

過去兩年,類似的電競直播圈違約糾紛不知凡幾,其中單筆索賠金額最高的是原虎牙直播《王者榮耀》主播嗨氏違約跳槽到鬥魚事件。據 36 氪瞭解,僅虎牙為嗨氏花掉的宣發、公關、包裝費用就有兩千萬之巨,這其中包括虎牙通過運作將嗨氏推上浙江衛視綜藝《高能少年團》,嗨氏才得以與王俊凱、劉昊然等新生代流量小生同臺。虎牙還付給嗨氏一千萬簽約金。

不過,這類主播跳槽事件,通常得到瞭新東傢對於違約金的兜底承諾,即嗨氏這筆違約金會由鬥魚直播平臺來承擔。在這種環境裡,主播們的身價翻瞭好幾番,而經紀公司需要收拾的爛攤子則越來越多。許多電競公司都被這類 " 電競明星 " 打擊過,像裴樂這樣的資深電競人,因此有點心灰意冷。

至少從趨勢看來,遊戲電競和娛樂體育之間,雙方在節目制作、傳播渠道、人設、經紀等層面都在互相溝通學習。與娛樂明星一樣,電競行業最頭部的藝人也會陸續組建自己的工作室團隊,不過,電競經紀的 " 體系化 " 上還很薄弱,依然主要靠個人先通過打職業、做直播走完從 0 到 1 先自己紅起來,還沒有建立起體育行業那種球探、小聯賽大聯賽的選撥培養機制。

而沈偉榮時常受到另一種批評。

一些業內人士因為沈偉榮不願做移動電競內容,說他是老頑固,不擁抱變化。

他心目中的電競仍然是 hardcore 的,激烈的競技元素,精彩的操作,令人眼前一亮的創造性戰術。可以有一定的運氣成份,但要保證所有玩傢在起點上公平公正。他身邊的多年老友覺得沈偉榮是那種特別有風骨的老派電競人," 就算他卡裡不剩下幾個錢瞭,也敢說我不要叫你爸爸 "。

曾有人跟沈偉榮溝通業務,勸他投入精力到手遊《皇室戰爭》中來,用公司資源做成聯賽。沈偉榮則認為這款遊戲雖然好玩,但不適合做比賽,市場不會認可的。他們就在微信群裡吵瞭起來," 他們所有人都說我不肯接受新鮮事物。我說我也充瞭一萬多塊錢,我也是核心玩傢,但這種賣數值的手遊,太容易被復制太容易被超過,並且觀賞性和黏著性都不行的,怎麼做成電競那麼 hardcore 的東西?"

但資本不等老兵。沈偉榮也知道,現在不是自己和幾個朋友吃飽不餓的時代瞭,自己背後站著的是一傢擁有一百多號員工的公司。" 之前是因為相比起做那些不喜歡的事,我們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愛錢。但如果你給足夠多的錢,可以,我也會接受。我可以放棄自己的想法,讓跟著我拼瞭很多年的同事變現。"

中國的頂級電競俱樂部們都已經開始在戰隊之外的商業佈局,並且根據股東、資本的優勢不同各自形成瞭差異化戰略。比如國內頭部戰隊 QG,由於資方有偏藝術的海外背景,就傾向於將俱樂部和選手做成各種內容 IP,通過與服飾潮牌合作推出聯名作品等形式,做 IP 授權。QG 俱樂部相關負責人向 36 氪透露其去年的收入總額在千萬量級,並且有所盈利。

超競和 EDG 的背景是地產商,也擁有幾所民辦高校資源,業務就會向電競地產、電競教育延伸。一個在行業裡普遍流傳的數據是,現在電競人才的缺口在 26 萬以上。在 36 氪采訪的幾乎每一傢電競公司都會抱怨,既懂電競又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實在太難招瞭。

2007 年,當時大學剛畢業、進入 SMG 集團旗下的《遊戲風雲》頻道的海濤,在距離靈石路旁多媒體谷約三公裡的嘉利明珠城小區裡找到瞭一個落腳床位, 200 元一個月,群租房,三室一廳裡住著十幾個人,可能覺得租客反正也不做飯,房東索性把廚房都改瞭,又住進去 4 個人。當時很多電競人就是這麼過的。

如今 " 人才缺口 26 萬 "、主播簽約費動輒一兩千萬的電競行業,相比當時可謂天翻地覆。而海濤也已跟沈偉榮和其他幾個《遊戲風雲》的同事一起聯合創立瞭 ImbaTV。

當 " 電競小鎮 " 暢談自己的各種電競優勢時," 那我就聽聽,我能說什麼?" 裴樂對 36 氪說," 有人在吹泡沫,那我們隻能盡力做事,爭取把泡沫填上。"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