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成平臺,銀聯竟然動起瞭挖微信、支付寶墻角的腦筋?

03-18

銀聯真的快網聯一步,伺機而動先出方案?這不禁讓人想起瞭銀聯從 2017 年年底開始,就不停地燒錢線下商鋪,給消費者帶來一系列優惠活動,並且又再次重磅推出瞭銀聯雲閃付的 APP。然而一場大肆燒錢的活動過後,又有多少和筆者一樣的消費者已經卸載瞭那款略顯雞肋的銀聯雲閃付 APP?

銀聯在這一場圍繞三方支付的遊戲中,主動權盡失,財付通背後有微信這個強大的社交群體,支付寶後更是有 5.7 億的用戶數量,而銀聯在經歷瞭一場歲末燒錢後,現在又打算強硬接入微信和支付寶的線下支付,單憑這一個 " 新四方模式 " 銀聯真的能成功續命下半程?

銀聯先網聯而動?

3 月 14 日便有消息傳出,銀聯在某個培訓會上具體介紹瞭關於微信、支付寶的收單業務接入銀聯的具體流程。如果這一方案如期開始,無疑切斷瞭現今財付通等三方機構直連收單機構的模式。而早在去年 8 月 4 日,央行便發佈瞭一份文件稱 " 從 2018 年 6 月 30 日起,類似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都必須通過 " 網聯支付平臺 " 處理。"

如今,率先出招的竟是銀聯,那麼剛剛橫空出世的網聯又將何去何從?從資料來看,微信、支付寶接入銀聯後,收單機構和微信、支付寶間的消費聯系被切斷,它們之間的商戶進件和交易將交由銀聯來處理。

央行去年重新建立的網聯平臺,就是用來處理 " 非銀行支付機構 " 的 " 網絡支付業務 ",換言之,不僅銀聯一傢獨大的吃獨食時代已經結束,就連銀聯覬覦已久的 " 非銀行支付機構 " 的 " 網絡支付業務 " 當時也一度被議論為交由網聯平臺負責。

距離 6 月 30 日大限,還有 3 個多月,網聯未動,銀聯卻伺機先動,那麼作為央行力挺的網聯又如何開展 " 網絡支付業務 "?銀聯的這一次 " 硬介入 " 微信和支付寶真的能如願?

縱觀銀聯 " 出生 " 時的順風順水,和移動時代的 " 被邊緣化 ",銀聯似乎早就註定瞭沒落的命運,就連去年年末那場浩大的燒錢活動,最終也逃不過用戶 " 用完就刪 " 的命運。而這次的 " 硬接入 " 或許銀聯也隻是在其熟悉的線下領域操作罷瞭,線上的移動網絡支付部分最終或許還是會歸於網聯麾下。

而早在去年 8 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已經要求支付寶和財付通等 45 傢機構,簽署《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並敦促他們在 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全部接入 " 網聯 " 網絡移動支付,放棄以往的直連模式。

從 " 躺贏 " 到被移動支付拋棄

背靠央行,銀聯前期的發展確實十分順遂。2009 年,銀聯商務已在全國發展商戶 82.5 萬傢,維護的 POS 終端達到 113.8 萬臺。銀聯商務的市場網絡覆蓋全國 337 個地級以上城市,覆蓋率達到 100%。

2012 年,線下銀行卡收單市場規模高達 8.9 萬億,銀聯坐擁超九成的市場。銀聯當年的凈利潤也達到瞭 18.36 億元;快速跑馬圈地,利潤成倍增長,2016 年,銀聯的凈利潤將近 30 億元。而這個數據,在 2007 年僅為 1 億不到。

然而這種狀態,從 2012 年,支付寶正式推出瞭二維碼支付產品後,就被打破。2013 年國內更是進入瞭全民移動支付時代,信用卡支付巨頭銀聯似乎早就已經風光不再。

按照國內 2017 年第三季度移動支付交易額 30 萬億計算,僅 2017 年第三季度一個季度,支付寶的交易額就高達近 15.84 萬億元。而反觀銀聯這幾年的利潤,卻能發現集團凈利潤增速一直在下滑。

銀聯的年報顯示,截止 2016 年 12 月 31 日,集團合並報表的資產總額為 945.08 億元,同比增加 42%,實現凈利潤 54.31 億元,同比增加 43%。截止 2015 年的同期數據,集團合並報表的資產總額為 665 億元,較年初增長 58%,實現凈利潤 38.03 億,較上年增長 69%。

其中銀聯的第二大業務 ATM 轉接業務收入還首度出現瞭負增長。2015 年其增速為 13%,而 2016 年則為 -4%。而 ATM 業務呈現負增長的原因,即為消費者對於現金的需求在急劇下降。

2014 年,銀聯也曾經嘗試佈局二維碼支付業務,但相比 2 年前早已佈局移動支付領域的微信財付通和支付寶來說,似乎早就錯過瞭移動支付白熱化爭奪戰的最佳時機,這個 " 遲到 " 看上去更像缺席。

根據比達咨詢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2017 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中,支付寶牢牢占據老大地位占總交易份額的 52.2%,微信財付通占 37.8%,剩下來的所有支付移動支付方式隻占 10%,這其中更是見不到銀聯的影子。

來源:比達咨詢

燒錢背後卻是用戶的不滿意

信用卡時代,銀聯憑借的是極其巨大的發卡量。截至 2016 年底,銀聯卡全球發行累計超過 60 億張。也就是說,隻要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就有銀聯信用卡的蹤跡。然而進入移動支付時代,銀聯沒有社交作為強有力的後盾,無法抗衡微信和支付寶的強大用戶數量。微信背後有超過 10 億人的註冊用戶,支付寶也有全球 5.7 億的用戶數量。

面對粘性極強的微信和支付寶用戶,銀聯采取的應對方式便是線下燒錢大量做促銷活動。2017 年年底,銀聯推出的 " 雙 12" 線下狂歡,各種線下商超滿 30 減 20 的活動鋪天蓋地。消費者樂得討便宜的同時,卻是在吐槽銀聯 APP 的不好用。

來源:apple store 評價截圖

網上關於銀聯支付更是差評累累。僅僅是蘋果 APP 中的下載評價就不乏各種對其的吐槽。很多用戶更是把銀聯當時的活動視為 " 薅羊毛 "," 薅完 " 就將其卸載。更多的人對於銀聯雲閃付的轉賬功能,更是怨聲載道。

作為 to C 的銀聯,如果用戶體驗一直不好的話,那麼一定會影響其用戶粘性。更不必說,銀聯此次針對支付寶、微信財付通的 " 硬介入 " 隻是針對線下商戶,線上支付將仍然屬於網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