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支付機構能在中國幹嘛呢

03-24

作者:移動支付網

3 月 21 日,央行發佈 [ 2018 ] 7 號文,明確外資支付機構準入條件以及監管要求。

在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強調,將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市場。7 號文的發佈,可謂是最快時間落實中央決定瞭,雖然政策開放瞭,但外資機構又能在中國幹嘛呢?

如何面對舉步維艱的生存狀況

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 90% 以上被財付通與支付寶兩大巨頭所占領,在大眾消費領域,其他支付機構幾乎沒有任何機會。支付的重點在與場景的搭建,目前除瞭京東、美團之類的互聯網機構擁有較為良好的場景搭建能力,其他中小型支付機構幾乎淪為瞭兩大巨頭的服務商,亦或者為 B 端商戶搭建支付系統。

除瞭市場的巨頭壓力,還有來自政策的壓力。96 費改的實施,讓支付機構收入腰斬,收單的普遍費率在 0.6% 左右。另外,備付金集中交存,進一步壓縮瞭支付機構的盈利空間。最近兩年,支付機構轉型是一大熱門話題,有實力背景的支付機構,上升做金融,以支付為引流方式,提供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服務。而實力較弱的支付機構更偏向於做服務,為商戶提供支付相關增值服務,比如 saas 系統、營銷等。

那麼外資支付機構在如此行業態勢之下,又能做什麼呢?

首先場景搭建存在困局,強大的微信支付寶讓外資機構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其次,費率極低,目前全球的收單費率大概是 2~3%,而國內是 0.6%,如此低的收單費率,外資支付機構該如何接受。

最後,對市場的不夠瞭解,中國支付市場是極為復雜的市場,不僅僅存在各種政商關系,還有各種灰產灰量,如果不能搭建一個中國團隊,企業發展更加舉步維艱。

此外,在國內支付市場,無論上升做金融,外資支付機構需要更多牌照和資源,下沉做服務,也需要足夠瞭解市場。這一切,對於境外支付機構來說,都不是簡單的牌照開放可以解決的。

混沌與秩序相伴的清算市場

如果一個外資支付機構入華,那麼先回答一個略顯哲學的問題:接銀聯還是接網聯?

中國的支付清算市場目前存在著一定的迷茫,在 2017 年年底到 2018 年年初的這端時間裡,217 查無證,281 規范支付創新,242、296 規范條碼,各種規范接踵而來,斷直連已經勢在必行。近期,央行也發佈最強清算整治信號,民生廈門清算中心和平安銀行分別領取巨額罰單,總計 1.7 億元。

央行重拳處置無牌、不合規的清算機構,讓支付清算市場的混沌略減。然而網聯與銀聯的競爭仍然存在,兩個合法清算機構,都可以處理微信和支付寶的斷直連需求。銀聯近期推出瞭微信、支付寶接入方案,從事掃碼業務清算。而網聯仍然在備戰 6 月 30 日的支付機構全線接入要求。未來銀聯是否會在 H5、APP 等通道上進一步發佈相關項目,網聯與銀聯如何合理分工,都讓國內支付清算市場存在不確定因素。

外資支付機構,需要瞭解清算市場情況,從而落地相關業務,這也是一大挑戰。

外資支付機構到底能幹嘛?

據一位熟悉海外支付業務的行業人士透露,在央行下發 7 號文之後,確實有比較多的境外支付機構詢問相關情況。然而大多數機構並未過多考慮開展中國支付業務的可盈利性問題,而是在意企業戰略版圖的拓展。

上述人士還認為,如果境外支付機構希望在中國開展業務,為一些境外人士經常出入的聚集區、旅遊景點等場所提供收單服務或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此外也有一些人士認為,從事外匯業務或是境外機構的一大機會。但中國目前是外匯管制階段,尚無開放給外資進行處理的可能,所以也隻是一廂情願的假想。

另一個值得關註的點是,開放外資準入或有利於國內支付機構的發展。準入條件的第一條就表示,需要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在此之前,支付寶曾經以為外資背景,獲得支付牌照受阻,從而迫使馬雲不得不 " 拋棄 " 軟銀、雅虎,把股權私有化,變成一個 100% 的國資背景企業。而今外資開放,中小型支付機構或許能夠在此時吸收部分外資,進而完成之前所無法想象的企業戰略升級。亦或者其他沒有支付牌照的機構,可以通過外資背景曲線獲得支付牌照,無論如何,開放外資,都利於國內支付市場的健康調節。

那麼在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除瞭 WTO 要求,中國為啥要開放外資支付機構入華呢?來看看群眾們的理解: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