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華商韜略(ID:hstl8888)
作者 | 畢亞軍
2004 年 6 月 16 日,騰訊在香港上市。以當時發行價計算,其市值約為 62 億港元左右。2018 年 3 月 15 日,騰訊市值升至超過 44100 億港元,不到 14 年,漲瞭超過 700 倍。換句話說,如果你在 2004 年 6 月 16 日以發行價購買瞭 10 萬元的騰訊股票並持有到今天,它已變成 7000 多萬。
我的問題是,假如現在讓騰訊在 A 股上市,假如你帶著這樣的夢想買瞭它的股票,以其超過 44000 億港元的市值起步,它什麼時候能再漲 700 多倍?
一
機會風險並存
這是華商韜略有關資本市場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上篇中(房地產之後,金錢將在這裡沸騰)談到:"資本市場將是房地產之後,中國資本和財富新的沸騰之地。" 甚至預言,多少年後回頭看,能否很好把握這個機遇,或許就像曾經的房地產那樣,不知不覺就影響瞭你的財富命運。
有讀者因此留言,要殺入股市。可得悠著點,文章結尾還有一句話:" 如果它是大趨勢,該如何去把握?趨勢裡,又會有哪些是風險,甚至是陷阱?"
改革發行制度擁抱新經濟,嚴格上市公司分紅和退市制度 ……讓有些老掉牙,還老不正經的 A 股與產業經濟更接軌並且更規范,是 A 股和中國經濟的大利好,但這並不意味著 A 股馬上就有大行情,投資人從此不再是 " 韭菜 "。
風險總和機遇如影相隨,對投資者而言,伴隨市場改革的推進,大好的機遇會不斷浮現,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機遇的前後左右都可能埋著地雷。追趕大機會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踏入大陷阱。
▲市值已超過 44000 億港幣的亞洲最大市值公司
二
神話難以再造
監管層提出加快海外優質公司,尤其是科技巨頭回歸 A 股後,不少人歡呼雀躍,甚至喊出終於可以不出傢門就做騰訊、阿裡、百度的股東,做一個幸福的投資人。
我不這麼雀躍。
騰訊、阿裡、百度等優質公司回歸 A 股,讓 A 股投資者可以分享這些用中國人的勤勞智慧,在中國市場賺中國人錢的中國好公司的經營成果,從宏觀及長遠看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
但好的背後,也有不好。
首先,這些如此大體量的公司如果密集而回,對市場的資金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已明確表示,可有效解決兩地法律、兩地監管問題的中國存托憑證(CDR)將很快推出,進而利於已上市、海外退市企業回 A 股上市。
媒體披露的信息顯示,第一批入圍 CDR 的名單包括美國上市的阿裡、百度、京東、攜程、微博、網易,以及香港上市的騰訊、舜宇光學共 8 傢公司。
這 8 傢公司目前的總市值將近 8 萬億人民幣,如果密集回歸 A 股,無論募集資金還是流通市值都將是很大的規模,若加上眾多 A 股投資人習慣跟風炒作,甚至追高接盤的不理性,它給市場資金帶來的影響會是顯而易見的。
這都還不是重點。重點是:
資本市場更好服務產業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要義是,讓融資困難但有很好發展潛力的企業通過市場直接融資,進而幫助其更好的經營發展。這 8 傢公司,有多少是融資困難的?這些不困難的拿走的錢多瞭,真正有困難的自然就少瞭。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還有另一個大問題。
以騰訊為例,過去 10 多年,它以數百倍的市值增長創造瞭價值投資的神話。前提是,它從年總收入隻有人民幣 11.435 億元(2004 全年)、利潤隻有人民幣 4.467 億元(2004 全年)的小公司,成長為瞭一個 2017 年前三季度總營收高達 1713.68 億人民幣,利潤高達 645.78 億人民幣的巨無霸。
於是問題來瞭。如果騰訊現在以一起步就至少是 4 萬億左右的市值回歸 A 股,就算它依然可以高成長,它還有過去那樣的成長空間,再造過去那樣的神話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難。
因此,如果我是一個追求分享公司高成長回報的投資者,我不會買它的股票。阿裡也一樣。百度嘛,或許還可以考慮考慮。
騰訊阿裡這類科技巨頭還是好的,不出天大的么蛾子,它們都可保證投資者不當接盤俠,並且收獲不算神話但也相對穩定甚至可觀的回報。但另一些海外上市企業就不見然瞭。比如,某些幾乎已經走到頂,甚至開始下坡的公司。
▲暴漲之後跌跌不休的巨人網絡
甚至,已經回來的就已有套人不淺的悲劇發生。
這裡就不細說瞭。
三
投資未來,還是買單過去?
即便在備受詬病的 A 股,也都不缺鼓舞人心的長期價值投資的故事。比如買入茅臺賺瞭多少倍?買入萬科、格力、恒瑞醫藥、康得新等等賺瞭多少倍。
但這些都有一個大前提,你得在它們市值還小的時候買入。
然而,如今的市場,卻越來越流行被 VC、PE 養到幾百億甚至幾千億,也被收割瞭一輪又一輪的獨角獸或巨無霸上市,而且不光是 A 股,全世界也都一樣。
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這裡不去討論。
但這樣的局面下,面對上市的獨角獸和巨無霸,如果你不是賭博或短期炒作,而是真正要長期價值投資,你就必須更加慎重的考慮:
當你買入它,你到底是在投資它的未來,還是在為它的過去接盤買單?
大多數海外上市公司,都不但被 VC、PE 收割瞭一輪又一輪,也被海外市場的大牛市滋養瞭好多年。這個時候,它們若回歸,更是要多一點清醒少一點醉。
由此可見,對於普通投資人而言,獨角獸和巨無霸的上市與回歸,同樣也是機遇和風險並行。但若談論改革發行制度擁抱新經濟,嚴格上市公司分紅和退市制度之趨勢下,整個 A 股更大的風險和陷阱,還是在已經發生的事情裡。
任何一項改革,總是有人受益,就有人犧牲。區別不過是良幣驅逐劣幣,還是劣幣驅逐良幣而已。
當趨勢讓劣幣驅逐良幣,良幣犧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反之亦然。A 股的改革顯然是要讓 " 良幣 " 更驅逐 " 劣幣 ",那 " 劣幣 " 犧牲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大瞭。
如果真正的價值投資是 " 良幣 ",我大 A 股,可謂是 " 劣幣 " 斑斑。當 " 良幣 " 驅逐 " 劣幣 " 的趨勢日盛,你手握的是 " 劣幣 ",還是 " 良幣 "?
這才是更大的問題。
這問題下期再說。
對瞭,上期(房地產之後,金錢將在這裡沸騰)提出房地產造富將漸進尾聲,國傢將引導資本流入產業以及服務產業的資本市場再造富之後,有讀者問那是不是說房價會大跌瞭?想多瞭哈,房價不會大跌的,房價不繼續大漲,不繼續大量吞噬本該用於發展生產,開展創新的資本就是幸運瞭。
經濟的繁榮當然有財富創造的支撐,但也少不瞭不斷印錢發鈔吹泡泡的功勞。錢還是要繼續印的,水也要繼續放。如果說房地產有很大的泡沫,那這個泡沫,政府不希望,也不能去戳破,人們其實也不希望它被戳破。
一旦破瞭,甚至破得厲害。那麼多居民財富化為烏有,那麼多中產可能成為負翁,又拿什麼去消費升級,去創業創新,去支持資本市場服務產業經濟。
所以,從房地產造富轉向創業創新的造富,我們隻能是高空更換發動機,不能硬著陸,更不能熄火,進修理場。空中換擋換發動機,這很考驗智慧,但還能怎樣?相信偉大舵手一定能夠帶領我們平安順利地抵達夢想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