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價”殺熟?滴滴說:我真的很無辜

03-27

近日,有關 " 大數據殺熟 " 的討論將滴滴推上瞭輿論的風口浪尖。此事起因有微博大 V 爆料稱,滴滴存在 " 大數據殺熟 " 現象,用滴滴打車,同樣的出發點,同樣的目的地,顯示的價格卻不一樣。

其實不少用戶認知中滴滴價格的差異,更多的是 " 預估價 " 的波動。而 " 預估價 " 隻是平臺為用戶提供行前車費的參考,是根據乘客定位、實時路況、預估行駛裡程和預估時長估算出的一個價格。

不難看出,其中實時路況等變量都會影響到 " 預估價 "。所以,如果用戶進入 " 預估價 " 界面的時機不同,實時路況如果發生瞭變化,就會影響預估結果,所以 " 預估價 " 產生一定的波動實屬正常。

此外,用戶發單時所處的網絡環境不同也會影響預估價。即使相同的起點和終點,也會受 GPS 精度影響,最終經緯度坐標產生細小誤差,從而影響 " 預估價 "。

而 " 預估價 " 並不等同於最後支付價格,用戶具體支付價格還是由裡程總數、行車時長等標準計算得出的,這和一些旅行網站上明碼標價的酒店價格有著本質的不同。

所以說滴滴 " 預估價 " 殺熟這句話從邏輯上就是不成立的,正如有媒體對此評論稱 " 高考預估分能上大學嗎?" 這是一個道理。

知名大數據專傢、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周濤表示:讓不同的消費者看到不同的價格,大傢往往一聽到這個就覺得是價格歧視。其實可以反過來想,有些消費者看到的是原價,有的消費者可能會看到優惠券、返現券後的價格。在這種意義上講,我們可以不把它理解為價格歧視。

近期有段關於滴滴打車是否殺熟的驗證視頻在網絡上瘋傳,視頻中做瞭三次實驗,ABC 三個用戶分別使用 iOS 和安卓系統的手機,平時使用滴滴打車的頻率也各不相同。

為保證實驗的嚴謹性,三次實驗均同時從相同地點打車去同一地方,而最後實際支付價格相差無幾。

視頻中實驗結果顯示,裡程總數相同的情況下,由於路況等原因導致的行車時長的不同則影響瞭最後的支付價格,這個也合乎情理。

而對於此前網上的諸多傳言,近日滴滴 CTO 張博也回應稱," 滴滴平臺上不允許價格歧視,打車價格不會因人、因設備、手機系統而異 "," 滴滴從未有過任何‘大數據殺熟’的行為,以前沒有,以後也永遠不會有 "。

此次被卷入 " 大數據殺熟 " 的還有京東、攜程、美團等知名公司,一時間也引起瞭網友廣泛關註和熱議。

有媒體報道稱,在攜程 APP 上,同一傢酒店的新老用戶預定價格不一致,新用戶價格較老用戶略便宜些;無獨有偶,有網友在微博上曝光稱,美團 APP 上同一部電影、同樣的電影院和場次不同賬號卻顯示不同價格。

當然 " 大數據殺熟 " 應該受到大傢的重視,但也希望廣大網友在憤怒的同時多一些理智,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 " 殺熟 ",甚至欺詐行為,我們要堅決與之維權到底。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