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傢日本手機廠商不玩瞭

09-12

近日,據外媒 CNET 網站報道,日本廠商富士通已經正式宣佈退出手機業務,接下來將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 AI 和互聯網業務上。

也許有人會問瞭:富士通?和富士康「有一腿」?和紅富士蘋果又是什麼關系?還有人會說:富士 (Fuji)、富士通 (Fujitsu)、富士康(Foxconn),這三傢的名字聽上去簡直不就是科技界的張馨予、張予曦、張雨馨嘛。

▲能準確分清上面誰是誰的極客君給跪瞭 ……

的確相比另外兩傢,富士通品牌在國內普通民眾心中的存在感也許並不那麼高,因為就連它的大新聞一年可能都出不來一兩條。可是不瞭解不知道,這傢公司跟其他眾多日系科技企業一樣,「黑科技」一拿就是一大把,但是它是如何走到今天這步田地的?今天極客君就來介紹一下。

富士通的發傢簡史

富士通公司的前身是於 1875 年成立的古河電氣工業株式公司,是日本最老的電氣設備生產廠商之一。

1923 年東京許多公共設施在關東大地震中遭到瞭摧毀,為刺激日本國內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生產,古河電氣有限公司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創建瞭富士電氣有限公司,開始進口和銷售西門子公司電話及「階梯式」自動化開關系統。

1935 年 6 月獨立成為富士通訊機制造公司,在二戰時期進軍無線電傳輸領域。

並於 1967 年改用現名,而在富士通 80 年的歷史中,富士通擁有多個日本第一的記錄。

1951 年,富士通成為日本第一傢制造電子計算機的企業;1954 年,開發出日本第一臺中繼式自動計算機(FACOM100)。之後富士通也逐漸成為瞭日本最領先的 IT 廠商之一。

▲富士通 Logo

從上世紀 70 年代起,富士通進入中國。而截至目前,富士通最為中國消費者所瞭解的大多是它的電腦、空調、打印機、掃描儀等產品(極客君也是通過大學室友的一臺富士通筆電才瞭解的這個品牌)。

▲通過面部反射的光澤來測定心率

簡單地介紹瞭富士通是如何發傢的,回顧過去,富士通在消費電子品上的黑科技也可謂是亮點頗多。

早在 2012 年的 CES 消費電子展上,富士通就帶著一款名為 μF-07D 的當時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機來到瞭展會,僅 6.7 毫米厚,值得一提的是,該機還具備防水功能。

2013 年 3 月,富士通研發出瞭一款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測試用戶心率的手機(而三星的 Galaxy S5 在一年後才用上心率傳感器)。

▲通過面部反射的光澤來測定心率

同樣在 2013 年的 3 月,在當年的世界移動大會(MWC)上,富士通也展示瞭一個通過設備的前置攝像頭讓用戶可以在任何水平表面上輸入文字的解決方案。

2015 年 5 月,富士通發佈瞭全球首款支持虹膜識別的智能手機 Arrows NX F-04G,該機的發佈比同樣用上瞭虹膜解鎖的三星 Note 7 早瞭一年多,更不要提傳言會用上「Face ID」的 iPhone 8 瞭。

而在甲骨文(Oracle)的 2016 全球大會上,富士通展示瞭其針對高性能計算領域而打造的新一代 VLLC(Vapor Liquid Loop Cooling,汽化液冷循環)液冷循環散熱方案,並號稱散熱效率是傳統風冷的 150 倍。

當然,除瞭諸如像比閃存快 1000 倍的碳納米管內存這種已經被曝光的黑科技,富士通還藏有多少從未公開露面的黑科技我們並不知道。但是問題來瞭,對於硬件上想做極致的富士通,市場卻似乎並不買賬。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的日本手機市場,蘋果占據瞭半壁江山,市場占有率高達 48.4%,而第二名到第五名分別為京瓷(11.5%)、夏普(10.4%)、索尼(7.9%)以及富士通(7.4%)。

富士通曾經在 2011 年賣出瞭約 800 萬臺手機,在人口不到 1.5 億的日本算是個好成績瞭。而今年的銷量預計為 310 萬臺,連當年的一半都不到。據財報顯示,在 2015 財年,光是富士通的 PC 業務就虧損超 100 億日元。面對外部企業不斷加劇的競爭以及臃腫的內部機構。

富士通最終做出瞭「瘦身」的決定:

集中資源發展 IT 服務業務,並將 PC 和手機業務獨立運營,以解決此前 IBM 所面臨的類似問題。

▲聯想已收購富士通的 PC 業務,也有意收購手機業務

作為曾經的半導體和通信行業巨頭,富士通的規模在不斷縮小:銷售額從 2000 年的 5.4 兆日元下滑到瞭 2017 年的 4.1 兆日元(預計)。而丟掉瞭硬件發展的「累贅」,富士通在向著大數據、AI、信息安全等方面繼續前進。富士通總裁田中達也(Tatsuya Tanaka)此前也表示:力爭在安全領域成為全球前三的企業。

GEEK 君有話說

近日,有消息稱西部數據領導的財團將以 174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日本東芝的芯片業務。在日系科技電器企業普遍衰落的今天,富士通也難獨善其身:富士通的身上雖繼承瞭這些企業「工匠精神」和「黑科技」等共性,但是封閉的市場能讓品牌存續,也能讓決策鏈條拖長,使得眾多日企完全跟不上市場節奏;關註單個的硬件而不是軟件、硬件、內容融合的生態系統也讓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降低。在困境中選擇轉型的富士通,未來的路又將如何走下去呢?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