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旅行城市,都有一條為遊客準備的民俗街。民俗街原該是城中古舊的一塊,然而現實是,這些地方最為超現實和後現代——建著仿古建築,賣著現代的商品。而且大多是從義烏批發而來的手工藝品還有各種廉價小吃。
在北京,這條街叫南鑼鼓巷;在上海,叫城隍廟;在蘇州,叫平江路;在杭州,叫河坊街;在重慶,叫磁器口;在拉薩,叫八廓街;在南京,叫夫子廟;在成都,叫寬窄巷子;在西安,叫回民街;在武漢叫戶部口;在長沙,叫火宮殿;在揚州,叫東關街;在陽朔,叫西街;在濟南,叫芙蓉街 ……
人們滿懷對當地風情和文藝清新的幻想而來,卻見著滿眼的人人人人而去。港真,給我義烏手工藝品,什麼民俗街我弄不出來?
北京 · 南鑼鼓巷
清朝人看到這一幕,恐怕要嚇醒
北京南鑼古巷臭豆腐店前滿是人 / 小城炊煙
作為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南鑼鼓巷在清朝就有十幾條胡同,既居住著大戶世傢,也有市井小戶,融匯著北京的老胡同文化。但恐怕那些老北京怎麼也想不到,幾百年以後,這條街上販賣著奶茶,燒烤,鹽酥雞,臭豆腐,沒有住客,滿是遊人。
現在,義烏小商品 " 特產店 ",日韓雜貨店,咖啡館,成為這條街的主流。部分四合院早已因拓展街道而被拆除。去年 4 月起,南鑼鼓巷不再接待旅遊團,因為已經嚴重超過街區的承載能力。
但與主街道的人頭洶湧相比,胡同裡的茅盾故居,齊白石故居這些文化景點卻遊人寥寥。如果曾經南鑼鼓巷居民在地底下看到這一幕,恐怕要大嘆三聲。
與垮掉的南鑼鼓巷相比,北京大柵欄是個好模子。一輪頗費心思的舊城改造之後,這個歷史街區煥發新鮮創造力——舉辦北京設計周,建小博物館,多出瞭頗有本土氣息的小店,還推出瞭大柵欄的歷史小書。
上海 · 城隍廟
外國人的中國味
上海城隍廟 /sohu
城隍廟非常符合外國遊人對中式建築的想象——亭臺樓閣,飛簷走壁,氣勢非凡,如果沒有瞭那些能照瞎鈦合金眼的霓虹燈,或許人們還可以臆想自己穿越到幾百年前的廟會。
可惜,亂入的麥當勞,星爸爸,小吃攤的粵式點心,金銀珠寶首飾店,或者是鄉村風的旗袍店,都讓遊人紛紛清醒,生出一種後現代 mixed style 感。
來城隍廟的遊客,大多是為瞭上海小吃而來,無論何時,南翔小籠包總是有無數的遊人排隊。對老一輩上海人來說,城隍廟的記憶不是小籠包,而是聽說書,看戲,吃梨膏糖,買零嘴,是路邊攤,糟田螺,湯團 …… 不過那番市井模樣,隻存在於老上海人的記憶中罷瞭。
蘇州 · 平江路
不愛蘇州月餅,隻愛獸獸冰淇淋
平江路 / 城市商報
早在南宋的蘇州地圖上,就可找到平江路的蹤跡。也許是與休閑區的定位有關,平江路並沒有被義烏小商品和景區食物三件套霸占,還守著一點老蘇州的格調,蘇州的評彈和聽戲依然可以尋到。
但來平江路搜羅美食的遊客,尋的不是玫瑰鮮肉月餅,而是精致可愛的動物形狀網紅糕點,獸獸冰淇淋和全國各地都有的雞爪。遍地琳瑯,卻沒有一樣能夠展現出江南水鄉的底蘊。
街頭的貓空書店和街上的絲襪奶茶取代瞭茶飲,蘇州評彈隻能被束之高閣,用高昂的茶位費和精致的茶館擺設,來應對將傳統繼續下去的高昂代價。
在無數旅行者的鏡頭中,平江路依舊美如往昔,但除瞭無法移動的青石板和矮樓,它已經無法拿出真正代表蘇州的信物 …… 這才是作為一條歷史民俗街最大的嘆息。
杭州 · 河坊街
情懷的特賣場
河坊街 / 昵圖
河坊街曾經也是 " 皇城根兒 " 底下的第一街,堪稱南宋 CBD 中的 CBD。一批老字號商鋪,和現代後建的一些商鋪和展館,一起組成瞭現在的河坊街。
河坊街遺址保護做得不錯,可街上的商鋪千篇一律地賣賣絲巾字畫,曬曬紙傘團扇,這到底杭州不杭州?有什麼所謂嘛,反正古城舊瓦,講得就是一個虛幻的 " 意境 "。
比起自然景區裡的義烏特賣會,河坊街裡大部分也是義烏專供,但性質就立刻從景區紀念上升到瞭 " 珍藏情懷 " 的高度。走在河坊,看著現代的景,想著前朝的事,每一面墻都成瞭自帶濾鏡的風景。在商業化和同質化的情境下,民俗街隻不過成瞭情懷特賣場。
南京 · 夫子廟
秦淮歌女大哭三聲
元宵節南京夫子廟 / 財經網
" 天下美食,人間美味,長沙臭豆腐,去過長沙的朋友都知道,不吃長沙臭豆腐等於白來 ",但這裡不是長沙,而是南京夫子廟。如果你曾經因為看遍雞排、烤腸、長沙臭豆腐,卻尋不到一碗正宗鴨血粉絲湯而絕望,大概就會理解什麼叫民俗街的倒掉瞭。
這裡的科舉博物館展覽十分精致,不過大部分人在門樓和雕像前拍完遊客照和吃貨照就回去 P 圖瞭,又有誰會在意夫子廟的 " 六朝金粉 " 歷史,也沒人記得秦淮的歌女。
在這個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遊覽一趟,回去一發朋友圈,如果不加上定位,誰都猜不出原來你去瞭南京。
成都 · 寬窄巷子
這裡沒有慢生活
寬窄巷子 / 全景網
如果以遊客多寡來評判一條民俗街成不成功,那寬窄巷子肯定名列前茅。寬窄巷子是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如今被翻新得如新造一般,
就環境來說,起碼幹凈整潔,不會讓人生厭。在這裡可以看見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然而街頭依舊是讓人出戲的土豆塔,煎豆腐,還有奶茶,還有粵式點心。
讓寬窄巷子有點成都風味的是零零落落的茶館,要知道喝茶發呆聊天嗑瓜子可是成都人的日常。不過想到這裡體驗成都的慢生活,恐怕你走錯瞭地方。
在人流量和換桌率如此高的地方,你還怎麼裝模作樣地 " 慢 "?當地人的慢,是走在人民公園,散步累瞭,到鶴鳴茶館抓一把瓜子,抿一口熱茶,或者擼一盤四川麻將。
西安 · 回民街
我去的是假回民街
回民街 / 太平洋攝影
回民街是由好多條街組成的一片聚集區,占瞭西安城墻內四分之一的地方,經歷過幾個朝代,回民在此聚居。賈平凹先生的小說散文,好幾次寫到回民街的美食,肉丸胡辣湯、羊肉泡饃等等。但千萬別以為,現在的這個回民街,還是和以前的一樣。
主幹道現在已經商業化得不成樣子,大部分所謂的美食,為瞭效率和效益,早已失去傳統滋味。五步三傢花生糖,十步五個肉夾饃。但凡你有什麼想吃的後悔沒買,千萬不要回頭,徑直往前走兩步,馬上就會遇到下一傢。
知乎答主 @千葉薰強調,通常外地人去的回民街,不是本地人常去的回民街。雖然同在一個街區,但本地人會走得更深更遠。如果要避雷,不妨順著北廣濟街和灑金橋走一走,也許會發現新大陸。
濟南 · 芙蓉街
老味道漸行漸遠
國慶芙蓉街 / 齊魯晚報
曾經的芙蓉街看起來像一座年久失修的歷史博物館。清代詩人這樣描述住在芙蓉老街的悠閑," 老屋蒼苔半畝居,石梁浮動上遊魚。一池新綠芙蓉水,矮幾花陰坐著書。" 昔日的芙蓉泉現在隱身在一個小院內的墻根兒裡。自來水取代瞭居民對芙蓉泉水的依賴,芙蓉泉周圍的逼仄環境,也不再能給人以 " 一池新綠芙蓉水 " 的詩情。
原本的芙蓉街建築保存瞭清末民初的大部分風貌。從大明湖出來自南向北穿過芙蓉街,狹窄的街道,酒旗肆幌迎風而立,一路目送小橋流水、泉水叮咚最終匯入大明湖,走在這樣一條老街上,確實有幾分仿古的愜意。
不過,2010 年,芙蓉街被打造成 " 旅遊商品一條街 "," 文化旅遊特色一條街 "。商業化改造後,整齊統一的做舊招牌取代瞭充滿年代感的手寫牌。
當地人自嘲 " 芙蓉街的真相大概就是擺地攤的有瞭門頭房而已 "。越來越多的新式快餐和批發紀念品店進駐芙蓉街,然而老濟南味道卻漸行漸遠。
如有遺漏,懇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