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億說捐就捐,新西蘭人做慈善並非轉個朋友圈而已

07-12

如果你握有 5000 萬紐幣,也就是 2.5 億人民幣,你會做什麼?

新西蘭有一位房地產開發商 Mark Dunajtschik ,他用 5000 萬紐幣建瞭一座占地 7000 平米的兒童專科醫院,然後還無償交給地區衛生部門運營。

這間醫院的前身就是惠靈頓兒童醫院。做為當地唯一的兒童醫院,每年前來就診的兒童超過 4000 人。因為運營瞭超過 30 年,許多設備設施都已老舊,急需更新換代。而 Mark 捐獻的這座新醫院,不僅提供新的場所和設備,還將至少增加 150 張床位,極大緩解現在 " 一床難求 " 的狀況。

惠靈頓地區衛生部門負責人激動地表示:即使對於 40 多年來一直都積極致力於慈善事業的 Mark 本人來說,這也是一項無與倫比的 " 壯舉 "。

新西蘭的網友們都被他的行為所深深打動:

作為惠靈頓地區醫院的護士,我衷心感謝您的義舉,因為我深知這裡是多麼急切的需要這樣一所醫院。未來將有更多的孩子、傢長因此而受益。

這樣的一份大禮包真是太贊瞭!惠靈頓及周邊所有的居民,千萬言語都無法表達對您這份義舉的感激之情!

如果一個人仗義行俠,人們會稱贊他的 " 騎士精神 ",但是這位 Mark 先生顯然已經不需要這樣的贊譽瞭——他無私的付出和實際行動,不僅將造福當地人民,還將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所銘記在心。謝謝您!

Mark 是當地社區不朽的傳奇人物

這位年近九旬的老爺爺 Mark,其實是來自德國的移民。

除瞭用 5000 萬紐幣來打造和捐獻這個兒童醫院, 其實多年來他的慈善事跡早已經成瞭新西蘭慈善事業的一張名片。

■ 1975 年,他捐助發起瞭一項名為 Life Flight Trust 的直升機緊急救援的公益基金,多年來,已經至少救助瞭超過 27,000 人;

■ 2012 年,他以個人名義在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設立瞭一個工程學獎學金,每年資助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完成三年的工程專業本科課程學習;

■ 2014 年,他為修復惠靈頓在地震中受損的兩座教堂,捐資超過瞭 1000 萬紐幣。

惠靈頓商業委員會更是專門發表媒體聲明,稱贊他是當地社區不朽的傳奇人物(an enduring legacy ) 。

Mark 與新西蘭總理合影

對於 Mark 自己而言,幫助別人是他的人生信條:有些人出身卑微,罹患病痛,他們需要我們的照料與幫扶。

Mark 先生的行為,其實僅僅是新西蘭人 " 樂善好施 " 生活方式的一個縮影。許許多多普通的新西蘭人,一輩子未必能捐出這麼多的錢,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善舉,卻也實實在在讓這個國傢變得更美好。

樂善—人人都是志願者

新西蘭志願者協會的首席執行官曾經表示," 幫助別人是新西蘭人的傳統,已經深深植根在 Kiwi 的文化中瞭。"

在許多人印象中,參加志願者和義工的都是退瞭休的大爺大媽,然而在新西蘭,40 多歲、有傢庭的中年人才是新西蘭志願者的主力軍。對於在校學生,上學期間也大都會參加志願者和義工的活動。因為在求職時,有過志願者經歷的簡歷,將會更為雇主所青睞。

統計數據顯示,新西蘭的志願者人數多達 120 萬,在這個人口隻有 400 多萬的小國,這意味著三分之一新西蘭人或多或少都曾從事過志願者工作,服務時間每年多達數百萬小時。

這樣的文化,也深刻影響瞭當地華人。在奧克蘭,幾乎所有公民資訊局 ( CAB,Citizens Advice Bureau ) 都有至少一名華人義工,一些重要的資訊熱線有會漢語的工作者,奧克蘭更是有一條專門為華裔求助者設置的 " 中文生命線 ",服務人員都是一些熱心助人的華人志願者。

好施— 捐款讓救護車不再昂貴

今年年初," 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生病根本不敢叫救護車 " 的新聞一度成為網絡熱點。然而在新西蘭尤其在惠靈頓地區,無論對於誰,使用救護車都是免費的—運營救護車的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公益機構,每年在大惠靈頓地區救助超過 74000 人次所產生的運營成本中,20% 左右都來自於公眾捐款。

除瞭惠靈頓,在新西蘭其它地區,使用救護車也並非天價,因為他們也是由另一個公益組織 St. John 所運營——由 ASB 銀行提供的一個大型的醫療救護基金作為強力的後盾,同時有很多其他小型的基金和政府以及個人的捐贈。

如果病人傢的經濟情況很困難,這張 " 賬單 " 也可以不支付。不理睬 St. John 的捐助要求,既不會讓您被罰款,也不會讓您在下一次需要使用救護車的時候產生任何阻礙。

樂於助人—慷慨的新西蘭人的 " 社區 " 文化

因為樂善好施,也形成瞭新西蘭特有的 " 社區 " 文化。" 遠親不如近鄰 " 這句話,幾乎處處體現在新西蘭人的日常生活中。

無論是 " 順手 " 幫你割草、收垃圾桶,還是在你遇到困難時雪中送炭,與你一起分享自傢的蔬菜水果,大傢都很重視鄰裡之間和諧、和睦的氛圍。社區(Community)這個詞,在新西蘭人生活中,不僅僅代表著鄰居,更代表著一種歸屬感。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對 140 個國傢的排名,新西蘭是世界上最友好的十大國傢之一。在日常生活之中,新西蘭人默默地分享著自己的熱情和淳樸,傳承著 " 樂善好施 " 的社會風氣。

慈善,是新西蘭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2016 年,英國慈善援助基金會(CAF),在綜合比較瞭 24 個國傢國民向慈善組織的捐款總數、幫助陌生人和擔任義工與志願者的時間之後,發佈瞭一份《全球慈善事業報告》。根據這份報告,新西蘭人的慷慨程度位列全球第二。新西蘭當年向慈善捐助的總金額,占當年 GDP 總量的 0.7%,約為 13 億美金。

新西蘭人口不到 500 萬,但是註冊的慈善機構卻有將近 28,000 個。

這些慈善組織,從住房到教育,從醫療到環境保護,幾乎涵蓋瞭新西蘭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慈善,無論是給予還是索取,已經是新西蘭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你或許沒有捐過錢,但你會在慈善組織的商店裡買到稱心如意的二手商品;你或許沒有參加過志願者,但你經常會被其它志願者的周到服務和發自真心的微笑所感染。甚至鄰裡間的一個小小幫助,都會讓你一整天都變得美好起來。發現君覺得,這也是新西蘭最讓人流連忘返的核心所在。

許多人來到新西蘭,都會感慨:這裡沒有高樓大廈,城市硬件建設 " 頗為落後 ",再加上本地人看起來也不怎麼講究吃穿,處處都顯得土裡土氣,為何還能成為發達國傢,甚至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傢?

當在這裡生活過一段時間之後,或許你們都會和發現君一樣,生發出另一番感慨:所謂的發達,其實並不在外表的光鮮,而更是內心的富足與安寧。

"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在新西蘭,這並不是烏托邦式的理想,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方式。

- End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