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國際色彩權威機構 Pantone
公佈瞭 2017 年度流行色草木綠。
當今社會繁擾復雜,
人們越來越渴望回歸大自然,
於是紛紛將那一片清新的綠
視作純真與希望的美好象征。
這份迷戀延伸到食物上,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近年來
突然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
日本抹茶。
抹茶色澤翠綠,清香撲鼻,
散發著春天的氣息。
伴著柔滑細膩的泡沫輕呷一口,
微微苦澀後便是持久順滑的回甘。
天生高顏值和獨特的滋味,
讓無數少男少女都心甘情願
為這碗東洋茶飲瘋狂打 CALL。
對於滿大街的抹茶控而言,
沒有抹茶的世界是不完整的:
無論是冰淇淋、蛋糕、面包還是咖啡,
隻要發現帶抹茶口味便兩眼發光,
情不自禁地掏出錢包買單過嘴癮,
讓味蕾升騰至歡愉的最高境界。
商傢們更是看中瞭這股 " 抹茶熱 ",
各式抹茶網紅店如雨後春筍般
在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冒出,
撩撥著 " 抹茶控 " 們蠢蠢欲動的胃。
今年夏天,
一間名叫 " 初代宇治抹茶 "
的店於廣州開業,
每天都能吸引幾百人來大排長龍。
" 世界抹茶在日本,
日本抹茶在宇治 "
可謂是抹茶界的金科玉律。
這也難怪人們看到 " 宇治 " 二字
便瞬間產生無比堅定的朝聖心。
然而,
接下來的事實可能
會讓很多人大失所望:
真正頂級的日本宇治抹茶,
其實根本不會送到你嘴邊。
這還得從 " 抹茶之都 " 宇治說起。
800 多年前,
當茶葉種子被遣唐使
從中國帶回日本,
我們的鄰國便終於開啟瞭
種茶喝茶的新世界大門。
但到底哪個地方
才最適合茶葉生長,
著實教人苦惱。
後來,
人們發現宇治是一個盆地,
中間又有河川流過,
天然具備培育好茶的兩大條件:
適量陽光和充沛水源。
於是,
宇治幸運地成為瞭日本歷史上
最早栽種茶樹的地區之一。
▲宇治的茶園
到瞭宋代,
我國文人雅士又發明瞭
一種新潮的喝茶技法,
即從整塊茶餅中搗出一小撮,
磨成粉末後加水,
用茶筅攪拌飲用。
這種方法很快便被日本人學去,
後漸漸發展成抹茶的原型,
也就是說,
你現在所追捧的舶來品抹茶,
其實隻是
咱們老祖宗玩剩下的套路而已。
▲日本人攪拌抹茶用的茶筅,
跟我國宋朝使用的器物差別不大
明朝以後,
我國古人愈發覺得這樣
制作和飲用抹茶實在麻煩,
便改成用散茶葉泡水棄渣的做法,
也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喝茶方式。
中國抹茶道至此正式消失斷層,
反倒日本人通過悉心鉆研傳承,
一步步
將抹茶徹底轉變為他們的國粹。
▲日本抹茶道
而宇治作為最早的良茶產地,
在發揚抹茶道的路上更加不遺餘力。
這裡著名的佛寺平等院參道兩側,
隱匿著世界上最多的百年抹茶老鋪,
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能瞥見
幕簾後大師施展絕技的身影。
三星園上林三入
是其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
已在此經營瞭近 500 年。
▲三星園上林三入本店
第十六代傳人田中守
從 18 歲繼承傢業到 60 歲今天,
一日都沒有休息過。
他說:
" 宇治抹茶之道,在於守。
將最好的茶葉裝進茶壺,
是必須
用一生來為之努力的事。"
▲田中守
他每天早上 6 點半起床,
打掃完衛生便開始
潛心研究制茶技藝,
平時不抽煙、不喝酒,
更不用手機和電腦。
直到現在,
隻要他眼前放著一杯茶,
然後用鼻尖輕輕一聞,
就能準確判斷出裡面的
茶葉是在幾月份破土發芽。
他從不願意像別的行業一樣
將自傢的抹茶流水線化和機械化,
堅持用傳統傢族作坊手工制茶。
每年五月中旬,
三星園上林三入的茶園
便進入瞭最忙碌的時候。
采茶師傅們爭分奪秒地
將已經覆蓋遮光四周的
新鮮茶葉摘下,
立刻送往最近碾茶點進行加工。
碾茶使用 " 蒸青 " 古法,
目的是為瞭讓葉綠素更好留存,
使最終成品色澤青翠欲滴;
之後去除葉柄和葉脈,
僅僅留下葉肉部分,
少瞭莖脈的粗糙,
便會增加細膩的口感。
等到十一月,
這些碎茶還將面臨最嚴苛的部分——
石磨研磨,
一分鐘緩慢轉動 60 次的速度,
即使一小時後產量仍不足 40 克,
流出的茶粉直徑僅為 2-20 微米,
是機器操作完全
無法達到的細度。
因此,
即便在如今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下,
優質抹茶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
有些矜貴,
似乎在它出生時就已經註定。
不過,
如今流通在中國市面上的抹茶,
其實大部分都是
用普通綠茶粉濫竽充數的,
不僅極大降低成本,影響口感,
還嚴重損害瞭宇治抹茶的口碑。
▲左邊是綠茶粉,右邊是抹茶粉
但對於大多數
鐘愛吃喝抹茶的人來說,
這些也許並不重要。
因為他們需要的,
大概隻是啜一口象征自己
理想中的生活味道
而已。
抹茶是最能代表你
理想中生活的味道嗎?
你還愛喝哪些口味的飲料?
它們和你之間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歡迎留言告訴城君。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