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跡堆積無邊的西安,如果一定要選出一張唯一的名片,必然是兵馬俑。作為 " 世界第八大奇跡 " 的聲望應該是毫無爭議的,代表一下三秦大地也毫無壓力。
傳說去西安的人分作兩種,一種剛去看瞭兵馬俑,另一種正在去兵馬俑的路上。這一堂西安歷史的 " 必修課 ",除瞭 " 著名 "、" 壯觀 "、" 大 "、" 多 " 之外,在震撼之餘還能看到些什麼?
比如 …… 當我們湊近瞭仔細瞧,會發現些什麼?
你看那俑,長著中國臉
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在這幾個地方能見著 8000+ 張臉。
仔細一看就會發現,他們不是 " 一個模子裡刻出來 " 的,眉宇間都有微妙的區別,甚至有各種傳說當年工匠們將同袍的臉,秦兵的臉都一一記錄下來。
每一張在這裡見到的臉,當年也許都有原型,都是戰功赫赫的猛士。
第二排右一是老大,弟兄多,怕不怕!
眼睛大不大?是新款美瞳哦
Whaaaat?好氣哦!
為什麼兵馬俑有著這樣生動的表情呢?還得從他們的原型說起。
赳赳老秦,勇士西來。秦國故地在巴蜀和西北一帶,早期以遊牧為生,所以秦人的體態面目都帶著幾分彪悍勇猛。
兵馬俑平均身高一米八,包裹在戰衣之下,手持兵刀或儀仗,站在西風裡都是颯颯一條好漢。秦地人的臉很有特征,多為鳳眼、厚鼻、寬額、闊腮,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 " 行走的荷爾蒙 " ——可不比後來的漢唐衣冠魏晉名士,秦人妥妥的 " 純爺們 " 范兒,滿溢陽剛之美。
如今在陜西,尤其陜北關中一帶,如果留心瞧那些田間地頭的老陜們,和兵馬俑的長相、氣質是非常相似的。" 生冷硬倔 " 是陜西人性格的寫照,樸素明快,生命力十足,直來直去不會轉彎兒。
比如這樣 …… 懵一臉
這些中國臉,是華夏第一次大一統時的模樣呀,那麼生氣勃勃的時代,留在兵馬俑的場景裡,一眼就能瞧見。正是這麼生動精彩的 " 秦 ",CHIN,慢慢變成瞭 CHINA。
以七國之勝,為何得天下者秦?
春秋時秦國局於西北一隅,地貧民弱,沒資源沒傢底甚至和中原比 " 沒文化 "。戰國初被三傢分晉波及,秦國更是夾在中間衰到沒有存在感。
既沒有韓、趙、魏的傢底兒,又沒有齊、燕的淵源,更比不上楚國超強的資源和疆域,為何最後得天下的是秦?兵馬俑似乎能提供一些答案和佐證。
圖:秦陵一號銅馬車
秦人務實,下馬善耕,上馬能戰。從商鞅興法以來,以實用進取為 " 最高綱領 ",連士兵都要挑最優秀的農人來做。
賞罰分明,令行禁止,嚴酷而不見人情的法傢路數,在最快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一支軍隊的架構和士氣。
培養士兵的驍勇善戰,一半兒是民族天生的尚武精神,一半兒靠精準的獎勵制度——商鞅所定 " 二十等爵 ",核心就是 " 棄禮儀而尚首功 ",將商周以來繁復的儀禮全部舍棄,一場仗打下來,能繳獲多少敵軍人頭直接決定瞭士兵的升級和待遇。
圖:秦銅箭箙
" 首功 " 者,斬首以記功也。秦人剽悍血勇,自此揚名天下。
細看兵馬俑的陣列,隊伍中不同位置、不同官階的士兵,發型、配飾、武器、鎧甲、護具都有嚴格明顯的區別——兵馬俑的寫實程度超乎想象。
圖:下級軍吏俑 頭戴單版長冠
圖:中級軍吏俑 頭戴雙版長冠
圖:高級軍吏俑身穿雙重長襦外披彩色魚鱗甲,頭戴鶡冠
有這樣森嚴的上下級,殘酷而高效的激勵制度,秦軍才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 " 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 的鐵軍。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看過兵馬俑之大,再去看驪山,又覺得兵馬俑 " 小 "。小到什麼程度呢?——目前探測所知的秦始皇陵約 56.25 平方公裡,占地兩萬餘平方米的兵馬俑不過是其冰山一角。
驪山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稱 " 山 " 的帝陵,陵墓中心的封土堆在史料記載中達 115 米之高(現存的封土堆經數千年沉降和損毀仍有近 70 米),和漢朝最強盛時期的漢武帝茂陵(封土 50 餘米)相比高出一倍多。
今天的驪山和兵馬俑依然有令人 " 透不過氣 " 的雄勢,可以想見大秦帝國盛時的威望和睥睨天下的格局。
圖:秦車士俑 車左俑左手持長兵器,右手作按車狀
秦始皇在史書中的關鍵字是 " 焚書坑儒 "、" 暴虐成性 "、" 耗民傷財 ",絕不正面。而一個能大一統天下的 " 千古一帝 ",難道隻是一個片面、刻板、單薄的暴君?
戰國邇來,帝王隨葬極盛,至今發掘的戰國王公貴族墓葬,不過都是珍斂密藏各類財寶,以圖物質享受 " 生死相隨 "。秦始皇陵絕非金銀之淺,他胸中的秦國萬世,是大一統的格局、無匹的軍隊、帝國的制度。
史載其地宮中 "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用帝國輪廓陪葬,窮一生開 " 秦直道 ",發五十萬兵通嶺南,制郡縣以定天下的秦始皇,他的格局絕不限於一時一世。
圖:秦銅甬鐘 反映瞭秦代軍隊建制和軍事制度
成也嚴制,敗也嚴制。除瞭用兵太急,勞民過奢之外,秦始皇最為後世所詬病的,恰恰是他所堅持的秦孝公、商鞅傳承下來的嚴制。
大澤鄉陳勝吳廣不過是 " 為大雨阻 " 而誤時,按秦律就 " 當斬 ",這實在是臨時一腳逼上梁山的造反。贏天下者秦律,治天下,敗也便敗在這不變通的秦律。
今日驪山依舊晚霞嫣然,兩千年前百萬征夫在此揮汗如雨,這山上山下地上地下的作品,奇跡無聲,卻似乎響徹千年的高亢激昂,風裡最適合吼一句秦腔。
「嚴肅的」參觀指南
1、千萬別走錯!
網上各路假兵馬俑的段子之多,為此上當的旅行者實在不少。安全起見,不要相信任何拉客、門票打折、近路不排隊的消息。
2、認準"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
這是 " 兵馬俑景區 " 的全名,別聽路邊拉客的人說 " 博物館沒什麼好看,我帶你去看真正的兵馬俑 "。這裡包括兵馬俑博物館和秦始皇陵兩大景區,兩景區間距離 1.5 公裡,一張門票包含兩個景區參觀費用和期間往返的旅遊車。
3、先看看博物館官網
官網的資料非常詳細,支持在線訂票,標註瞭兩大景區的所有陳列內容、位置、地圖,甚至專門做瞭漫畫來引導遊客從機場、火車站、汽車站或自駕如何到達博物館(在 " 實用信息 "-" 交通信息 " 一欄),強烈建議去之前先看官網。
官網網址:www.bmy.com.cn
4、參觀順序
參觀大約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從西安市區到博物館車程 42 公裡,約 1.5 小時。
如果你是上午到達,可以先順序參觀兵馬俑博物館的四個常設陳列廳(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秦陵出土文物陳列廳),中午在景區附近吃完午飯後,從遊客中心乘坐兩景區間擺渡巴士到達秦始皇陵景區,下午參觀百戲俑坑(K9901 陪葬坑)、文官俑坑(K0006 陪葬坑)和秦陵。再乘車返回西安市區。
★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地址:西安市臨潼區秦陵北路
到達方式:乘坐遊 5 路、915 路公交至兵馬俑站
開放時間:3 月 16 日 -11 月 15 日 8:30-18:00,
11 月 16 日 - 次年 3 月 15 日 8:30-17:30
門票:3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 150 元 / 人次,
12 月 1 日至次年 2 月底 120 元 / 人次
★
推薦路線
如果你有兩天的時間
推薦:秦始皇陵—兵馬俑—驪山華清池
驪山屬於秦嶺支脈,夾在渭水和灞水之間,河谷、秀峰、溫泉都值得細書," 驪山晚照 " 自古就名列 " 關中八景 "。
在驪山發生的典故,除瞭秦始皇據山而陵,還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楊貴妃宴遊華清宮,近代 " 西安事變 " 也發生在這裡。
滿載景色和歷史的驪山,值得花時間細細賞玩,而驪山華清池景區恰在西安市區去兵馬俑的必經之路上。
圖:來自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官網
如果你有三天的時間
推薦:第三天去秦阿房宮遺址博物館
秦始皇 " 跨渭作宮 ",在渭河修建舉世聞名的阿房宮,又修 " 閣道 " 直通驪山,這個記載仔細琢磨一遍,實在氣派驚人!
從地圖上看,從驪山秦陵位置到秦阿房宮遺址位置,直線距離將近 50 公裡,這樣的 " 閣道 " 是怎樣穿山跨水建成的?再想想《阿房宮賦》中的描述,"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秦始皇至死還沒建成的夢想宮殿,長什麼樣?
圍繞阿房宮的各種說法都充滿爭議,連這個宮殿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毀於項羽一炬,都是存疑的。
2015 年在已發掘阿房宮遺址基礎上建成的秦阿房宮遺址博物館,將目前已有的考古成果做瞭集中展示,並在遺址上建造瞭部分仿秦建築。博物館內陳列 " 一統天下 "、" 秦人東遷 "、" 考古發現 "、" 遺址構成 "、" 出土文物 "、" 秦亡於奢 " 等專題。
缺點是地點偏僻,遺址殘留多為夯土基礎,趣味性弱,如果時間安排非常充裕且對這段歷史興趣濃厚的,不妨一遊。
DAY1
西安市區—秦始皇陵、兵馬俑參觀—驪山華清池景區(景區附近有各檔次的酒店,有提供溫泉的酒店)
DAY2
參觀驪山華清池景區,登驪山(唐禦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芙蓉湖、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禹王殿等等),晚間返回西安市區。
DAY3
秦阿房宮遺址博物館
世界第八大奇跡的西安兵馬俑,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呀 ~ 那到瞭西安,怎麼吃?怎麼玩?戳【閱讀原文】,《西安》錦囊告訴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