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種特殊職業歷史悠久,辛酸誰能懂

09-03

“同志們收腹提臀,再上兩個”,聽起來是句笑談,但是對每天擠公交擠地鐵上下班的小市民而言,恐怕笑完之後,更多的是心酸和無奈。

在大城市,上班族的人很多,每天的早晚高峰期更是擠公交擠地鐵的高潮。如果碰上雨雪天,那就更酸爽瞭。

在日本的大城市,公共交通也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大城市工作機會多,大傢都愛往大城市擠,於是上班的擁擠狀況就非常壯觀瞭。

於是在日本,有專門為瞭處理這種情況而衍生的職業 —— “押し屋(地鐵推手)”,即是在鐵路交通線高峰期,負責將因擁擠被夾在車門間的乘客或行李硬塞進車內的職業,以及從事這個職業的人。

尤其是在上班高峰期非常需要人手的時候,學生打這種工的很多,又被稱為“テンポラリー(temporary)”、“通對”、“學生班”。

相對應的,把車廂已經塞滿瞭還一個勁兒往裡擠的人拉回站臺的人稱為“剝がし屋(拉手)”。

有時根據列車延遲程度、車廂及站臺的擁擠程度等情況需要,負責推手和拉手的工作人員要隨機靈活變換自己的工作,該推就推,該拉就拉。

日本“押し屋”的歷史由來已久。1955 年(昭和 30 年)10 月 24 日,日本國有鐵道(現在的 JR)首次將“押し屋”引入新宿站。

這些人當時被稱為“旅遊整理負責人學生班”,當時日本國鐵首次采用大學生來做這份兼職工作。

長長的電車,每個門口配備一個學生,冬天大傢衣服穿得多,乘車占用空間大,更不好擠上車,需要更多人手,所以一般啟用 130 個“押し屋”,夏天就隻需要 60 人。

執行這項艱巨任務的多是站臺乘務員和兼職學生。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站在車站月臺的線路一側,同時執行安全引導乘客上車的任務。

如京王井的頭線,乘客隻在特定車廂集中的情況下,這些特定車廂會出現不亞於高峰期的擁擠狀況,這種時候,站臺乘務員就會開始同時兼任“押し屋”的工作。

日本國鐵原總裁石田禮助在職期間,曾和美國鐵道專傢一起視察新宿站的高峰期狀況,美國專傢請他解釋“押し屋”是怎麼回事,他一時困惑該怎麼對外賓講解,最後說出“ pusher and puller ”。由此,“押し屋”作為日本的特殊職業而為人所知。

“押し屋”的業務流程

1. 列車進站前確認安全情況

2. 列車到站,確保乘客安全下車、上車

3. 列車發車前,引導還未上車的乘客走向還未關閉的車門

4. 待乘客全部安全上車,可關閉車門後舉旗或舉手或舉燈,通知車長(此為乘客相關引導已完畢的指令)

5. 列車關門後,確認是否有乘客的身體或行李夾在車門間(物品若夾在車門間,或車門沒有完全關閉的情況下,各車廂上的門燈會亮起,比較容易辨別)

6. 若是夾住瞭,則硬推,或者用手把門掰開,重新調整

7. 自己負責區域的工作完成後,再去別的區域幫忙。這時,書包特別是雙肩書包的帶子很容易夾在門中,導致車門一時打不開,難以下車,這是“押し屋”非常需要註意的問題。對於在極限情況下仍硬往車中擠的乘客,“押し屋”有責任把他們拉回來,兼任“剝がし屋”。

8. 車門已完全關閉,但是行李夾在車門間無法取出的情況下,則需通知車長再次開門。

9. 車門重新關閉後再舉旗或舉手或舉燈,通知車長,車長再發信號通知司機開車。

乘車率極高,有時達 200%(定員的 2 倍)以上,是車門難以關閉的最大原因。據統計,當乘車率達到 120% 的時候,站臺乘客的引導以及上下車就已經非常混亂,需要相當多的“押し屋”。

但是當列車不是很擁擠,然而等待始發電車的乘客很多,月臺很混亂的情況,以及,發車月臺出現變更等特殊情況,車站則不會配置“押し屋”,而是會配備站臺工作人員。

為瞭工作,大傢都盡力擠上車,就算擠得像沙丁魚像照片,也總比遲到被扣工資的好。

這樣每天通勤擠車的痛苦,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經歷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