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兒子上瞭小學,每天陪他寫作業,都不亞於任何一個網絡段子,任你脾氣再好、再有耐心,還是分分鐘都要被氣炸的感覺。
每次當他做錯題,我又是給講解方法又是給他舉例說明時,他都會找各種理由偷懶、嫌麻煩、題目難、不會做、不願動腦思考等等,跟我鬧情緒,哭喪著臉,說上幾句就要掉眼淚。
而每當我看到他這樣的態度與表現,就會不由得怒火中燒,失去耐心,態度煩躁,聲調拔高!這時,兒子又會反過來聲討我為什麼要訓斥批評他?
可是,我也覺得很無辜,我哪有訓斥和批評,那明明隻是講解和提示啊!
這一晚他更是哭得傷心,說我總是在他寫作業時訓他、批評他,讓他每天都不開心,每天都想著我今天會不會訓他。
他咧嘴哭著可憐巴巴地質問我:" 你在學校給孩子們上課時也會訓學生嗎?"
我說:" 我不會訓他們,如果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講、大聲說話時,我也隻是停下來提醒而已。"
"你那哪是提醒,你就是訓人,你就不能不訓他們嗎?我不要當老師,我要是當瞭老師也拒絕訓人!"
我問他:" 那我就沒有辦法瞭,你告訴我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學生認真專心聽講?"
他告訴我:" 你可以在旁邊放一把椅子,讓不聽話的學生坐上面反思五分鐘,一動不動,如果他動瞭就再計五分鐘時間,直到他願意改正!"
" 嗯,這是個好辦法!那你自己有時也不認真聽我講解,還不願意動腦思考、不愛做作業時,我也沒辦法,你告訴我應該怎麼做?"
" 你也可以讓我坐反思椅,讓我自己冷靜一下 "。然後,他自己就果真坐在旁邊一把椅子上對著墻開始反思冷靜。坐瞭沒兩分鐘,他就開始亂動,我又重新計時,這樣反復兩三次後,他才終於成功坐定瞭五分鐘。
從反思椅上下來,我問他有什麼感受?他眼淚汪汪的看著我,邊說邊哭,說自己感覺很受傷,很傷心,很不開心,腦袋中都是亂糟糟一團,連馬戲團的小醜也不能逗他開心瞭!
此情此景,讓我突然覺得好愧疚,好心疼面前這個小人兒,不由得也熱淚盈眶,把他抱過來,摟著他,看著他的眼睛真誠的給他道歉,說瞭對不起!希望他能原諒我!
他要我記住以後都不能再訓他,記住今天的事情!我也承諾給我時間調整自己的方式,希望他也能遵守我們的約定,看電視、玩 iPad 遵守時間設置;寫作業不懂不會時,認真思考,愉快完成,他也很痛快的答應瞭!
經過這樣一番折騰,時間已經很晚瞭,不過收獲也很大,因為我們彼此可以敞開心扉,說出心裡話,達成協商也很重要!
在睡前聊天時,我們倆已經都能很平靜、很開放地接納對方,談話也深入瞭很多。
他居然說:" 我覺得每個小孩子都會挨媽媽訓吧,我覺得訓人發脾氣是她們的習慣行為!隻是有的喜歡訓人,有的不喜歡訓人!"
把我聽得都驚呆瞭,他倒很善於總結,並且說到瞭點子上,這與我看到的一本書中的內容不謀而合,習慣行為其實就是過往經歷中的內隱記憶形成的 " 心智模式 " 啊!
" 那你覺得我屬於喜歡訓人,還是不喜歡訓人的媽媽?" 我忍不住好奇問。
" 你屬於不喜歡訓人的!" 他回答。
噢,還好,還好,他的回答讓我感覺安慰多瞭!
過一會,他又問我:" 媽媽,那你小時候有沒有挨訓挨罵呢?"
" 我小時候不光挨訓挨罵還挨打呢!"
" 噢,那你比我更慘," 他一臉同情狀 " 你是因為玩太多的 iPad 嗎?哦,不對,忘瞭你小時候還沒有 iPad,沒有玩具,那你是因為什麼挨訓呢?"
" 噢,我挨訓的原因多瞭,有時是我做錯事說錯話,有時是因為不願意做父母要求的事,有時是我要做的事他們不允許,還有,他們都沒時間陪我玩,我都是自己玩自己主動寫作業學習,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及時幫我,我也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們不會耐心聽我說,也不管我怎麼想,最後我就什麼也不會說瞭!
你看我們現在是不是還能很好的交流,我願意陪你,願意聽你說你的想法,也願意幫助你!你覺得媽媽愛你不?"
" 嗯,對,媽媽愛我!媽媽,我也愛你!"
聽到兒子很確定的回答,確信我們是在彼此的愛中,這點很重要!終於,兒子在愉悅輕松的氣氛中,滿足地睡去……
我卻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不由得反思:為什麼我每次在兒子寫作業,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就會莫名的感到無助、焦慮、煩躁不安,控制不住的發脾氣?
這種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仔細回想,我想起自己小時候數學不太好,也曾經在哥哥姐姐、老師給我講解題目時,因為依然聽不懂、不會做,被批評幾句,就默默掉眼淚,卻不敢像兒子這樣大膽抗議、表達不滿(先心疼自己一分鐘)。
為什麼我要不斷重復演繹這樣的場景,其實內心深處是把兒子當作瞭自己的內在小孩。一方面不願意接納他,通過與兒子的沖突,來釋放自己的那部分情緒;另一方面又通過與兒子的和解、溝通,來安慰那個受傷的自己!
曾經被壓抑的那種脆弱、無助、焦慮、羞愧的情緒體驗,深深的埋在潛意識中,這種潛意識中的內隱記憶,形成瞭習慣的自動化的 " 心智模式 ",成為瞭影響我們現在親子關系的障礙!
怎麼才能在與孩子的沖突中跳出來,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同時也能修復親子關系?
首先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沖突後,與孩子及時進行情感聯結,真誠的向孩子道歉,並且開誠佈公地與孩子交流彼此的感受,讓孩子充分表達他的情緒,無論是委屈,傷心,無助,焦慮,憤怒還是恐懼,讓情緒流動起來,建立情感的橋梁。
其次 你需要集中精力回憶某件影響瞭你與孩子關系的事件,仔細分析這件事的經過。你是否想到瞭一些源自過去經驗的情緒或者行為模式?
回想過去經歷中 " 自動化 " 的部分,去深入的反思與覺察,提取內隱記憶變為外顯記憶,調整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重塑大腦神經元的聯結通路,這是打破心智模式的途徑,也是加深自我瞭解、加強你與孩子親子關系的關鍵。
最後 感恩孩子,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成長;與自己和解,療愈自己,覺察就是最好的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
作者:楊曉青,國傢二級心理咨詢師,中科院心理所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傢庭教育指導師,沙盤遊戲治療師,繪畫心理分析咨詢師,薩提亞傢庭治療師。
每次與孩子的沖突,都是療愈的開始 ......
別讓你過往的經歷,妨礙孩子成長!
我們童年的經歷是如何影響孩子成長的?
我們又該如何打破過往經歷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知子花傢庭教育高級講師楊曉青老師的課程
《別讓過往的經歷,妨礙孩子成長》
將為您分享具體操作方法,
幫助傢長與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連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限時免費試聽!
知子花傢庭教育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媒體平臺、微博、知乎、網易等,搜索 " 知子花傢庭教育 " 即可關註。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限時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