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總覺得堵車、停車難這些事兒都是大城市病,然而這幾年都市年輕人春節回傢卻發現,自己的小城老傢,居然也出現瞭此類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城市經濟越來越好,再加上車越來越便宜,於是車越來越多,讓小城居民的出行生活發生瞭巨大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問題。
一、堵車是最大的問題
車多
以往一說堵車,大部分人腦海中會習慣性地浮現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實際上,現在的中小城市才真正堵的。根據高德地圖發佈的《2017 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的擁堵指數排行,常被吐槽擁堵的北京也隻能屈居第 2,上海才排第 9,深圳隻能排到第 37 名。名列榜首的是濟南,哈爾濱、呼和浩特、合肥、大連和長春等二三線城市占據瞭前十的大半。
而在更小的沒有被統計到的 " 十八線小城 ",你就會看到城中心的雙車道主幹道被堵得水泄不通。司機在吹著空調的車內急得面紅耳赤,烈陽下老太太攜著孫子走在樹蔭下,扇著扇子瀟灑地越過瞭他。
走路比開車快,有時候並不是誇張修辭。
舊中國的馬路真的是走馬的,而小城的柏油路也不過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規劃建設的,就算是那會兒,車這個東西也都是公傢的。中國老百姓真正能夠擁有私傢車,那也是 90 年代初才真正解禁。
中國經濟騰飛後,老百姓越來越有錢,再從 2009 年起的汽車下鄉、購置稅減免等一系列促銷政策,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開得起車。眾所周知,車在中國一直以來都不隻是個交通工具,即便是現階段也還帶有身份象征的作用。於是,無論是生產需求還是面子需求,兜裡有錢瞭的小城人紛紛購車,暴增的車輛一下子撐得小城們的路網得瞭高血壓。
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佈的資料,截止 2017 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 2.17 億輛,相比 2016 年增加 2304 萬輛,增長 11.85%。汽車占機動車的比率持續提高,近五年占比從 54.93% 提高至 70.17%,已成為機動車構成主體。
混亂的路口
車多是堵車的一部分原因,而混亂的路口也是罪魁禍首之一。在擠成一鍋粥的狹窄道路上,轎車、SUV、中小貨車、農用三輪、殘摩、摩托車和占道攤位魚龍混雜,時不時還有電動車和行人靈活地穿行其中,鳴笛、加塞和逆行絡繹不絕,渾然一副泥沙俱下的景象。
這種景象往往出現在不規則三岔口、窄彎以及沒有紅綠燈的路口。尤其是在小城,在中心區也會出現無燈孔路口。小城密集的窄路網使得路口非常多,如此大的汽車量,如果每一個路口都設置紅綠燈,反倒會讓同行效率更低下,堵得更嚴重。一時沒有辦法,隻好取消。
雖說交規裡有對無燈無指揮的路口有讓行規定,但大部分人顯然並不瞭解也並不在意。堵成這樣也就不奇怪瞭。
在這樣的混亂中,行人的路權不可避免地也被侵占。就算小城節奏再慢,可在這樣的路口過馬路等紅燈,怕是永遠也過不去。無奈的交通環境和人車雙方缺失的交通意識教育,中國式過馬路在這裡變成瞭加強版。
又堵又亂,怎麼解決?
堵車在全世界都是大難題,更何況是這種歷史發展所造成的客觀原因,小城顯然不具備高超的治理手段和經濟能力。不過這事兒有個最簡單的解決方法,也是幾乎所有城市都使用的,那就是開新區。
概念圖
老城區落後於時代,可即便是棚改也不可能完全推倒重來,那太貴瞭。反倒是擴大城區面積,在緊挨著的閑置土地上建設新城區要便宜的多,畢竟白紙好作畫嘛。
隻不過,老城區畢竟發展多年,商業多人氣高,小城人總覺得老城區才有味道,多得是新城區開發多年依舊冷冷清清。這得慢慢來。
二、停車難
車多瞭以後,開動起來那就是堵,停下來就是占地兒。住在新城區的還好說,住在老城區的可就麻煩瞭。
一般來說,你要是跟小城居民說要收停車費,那肯定是一臉懵逼,繼而怒吼:停個車還要錢?!
大多小城是執行不起來大城市那樣的停車位規劃的,一方面是因為倡導者會被鄉親父老噴得狗血淋頭,一方面確實是小城路邊沒有那麼多的地方。所以治理的時候更多的是一刀切——禁停。
另一方面,一些小城仍有不少城中村以及曾經由城中村改造而來的沿街商鋪,車主很合情合理就停在傢門口,然而幾十年前規劃的時候顯然是沒想到經濟發展這麼快,自然也不可能有專門的停車區域。
好在小城是個熟人社會,街坊鄰裡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互相之間無論是和諧商量也好,爭吵也好,總歸是 " 摩擦 " 出瞭一個停車 " 公約 "。
所以,在小城開車,挪車卡是必備。
三、遠光
如果說白天是堵和亂,那麼晚上就是瞎瞭。在小城的雙向車道上,十之八九的司機打開遠光燈,恨不得照亮前路一萬裡。夜間開車時仿佛一個個小太陽迎面而來,簡直晃瞎雙目。
被強光晃得難受流淚倒還好說,關鍵在於強光使得無法看清前方道路,而小城又有中國式過馬路加強版,所以很容易出事故。
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司機們缺乏正確的車燈使用意識,遠光燈被濫用。
根本原因則是駕校裡並不教這些知識。中國的駕校作為企業,因為利益導向需要保證拿證率,自然而言就變成瞭典型的應試教育,車燈使用等駕駛素質這方面的知識又不考,無論是學員還是駕校都不會多餘下功夫。更有甚者,一些大城市裡也會有拿錢包過的變相買證的現象。
大量不會正確使用燈光的司機上瞭路,濫用遠光,而知道正確使用遠光的司機為瞭能夠看清前方,也隻好打開遠光,得到一些微乎及微的效果。
2016 年駕考改革後,考試內容變更瞭不少,其中包括對於車燈的正確使用。然而老司機們是不可能回爐再造的,一些思維固化的人更是難以改變自己的習慣。
處罰濫用遠光
一般來說,處罰是最好的教育手段。濫用遠光難以治理的主要原因在於執法成本高和缺少相關法規。條文好辦,杭州、重慶、海南、福州等多地都已經開始對濫用遠光的行為扣分罰款,一般扣 1 分,罰款 100-200 元。
2017 年初,溫州交警處罰濫用遠光燈司機坐著 " 看燈 "
執法方面,以往一般隻能由交警現場執法,成本太高效果也差,但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一些城市安裝瞭隻能監測系統,可以監測車輛燈光並識別號牌,及時記錄車輛違章。
今年 2 月份,杭州就有一位司機曬出瞭自己因濫用遠光而被處罰的通知短信,引來網友的一片叫好。
這項技術的成本會隨著科技進步逐步下降,預計未來會普及。不過在此之前,小城居民們還是選擇購買一個偏光眼鏡來保護自己的眼睛。
四、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在小城發展得特別好,但可不是特斯拉、比亞迪 e5、北汽 EC 之類,而是更加便宜的,被我們看做是老年代步車的低速電動車。
這主要還是因為不少小城的城中村居民有自傢院子,或者是臨街商鋪的業主停在門口,這都不需要充電樁,從窗戶上拉根線就搞定瞭。
小城也不大,就算是續航隻有 80km 也能跑一周,充滿電也隻需要幾塊錢電費而已。最重要的是,低速電動車不需要駕照,也沒有強制保險等各種稅費。對於大多有車也隻買交強險的小城居民來看,這實在是太劃算瞭
而說到我們法規意義上的新能源車,在小城幾乎寸步難行。除瞭稅費之外,最重要的還是缺少配套充電設施。小城的充電方便程度兩極分化,有院子和臨街商鋪的自傢安裝充電樁很方便,但是樓房小區極少見,而且出門幾乎找不到公共充電樁。就算買瞭純電動車也基本上隻敢在小城轉悠,那還不如買個低俗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