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紅旗轎車用太陽能車頂 , 打開天窗曬太陽?

03-24

近日,一汽與漢能簽署合作協議,在未來將憑借雙方技術共同研發產品,將漢能薄膜太陽能車頂技術應用到紅旗系列車型當中,用以延長電動車的續航裡程,並結合一汽的汽車智能網聯技術,助力紅旗滿足消費者對美好出行的追求。

筆者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誠然太陽能作為新能源的一種,有諸如綠色、清潔、環保等優勢,但是從目前的各種條件來看,用太陽能車頂將太陽能轉化成電動車的動力電能,還有不少技術難關和應用瓶頸。

專業人士認為,太陽能汽車能否實現商業化體現在三個方面:即轉化率、成本、產業化。

轉化率方面

首先,從太陽能的地理分佈來看,國內從南到北的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全國最佳日照的條件則在西藏,大部分地區如重慶很難獲得充電的光照條件。

其次,從目前的大氣狀況來看,城市空氣污染普遍嚴重,在霧霾情況下,太陽能發電效果就會更不理想,這樣就很難給電動車提供充足的電能用作動力源。而在空氣清新、電力匱乏、光照時間長的邊遠地區,又缺乏生存的市場土壤。

成本方面

Solar L

早在 2016 年 7 月 2 日,漢能集團就召開瞭自己的太陽能汽車發佈大會,會上亮相瞭一款名為 Hanergy Solar L 的車型,有媒體報道其車頂集成的太陽能芯片面積約 6 平方米,成本竟然高達 20 萬美元。再加之其他材料、人工、物流等成本,整車制造成本不可謂不大。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肯定是要消費者來承擔,如此高昂的車價,恐怕消費者隻能望而卻步。

產業化方面

相關專傢指出,太陽能車的續航裡程完全取決於薄膜電池板的性能。目前的問題是,現在的太陽能薄膜電池板並沒有達到可以量產的狀態。一方面是因為砷化鎵薄膜電池中,鎵為稀有金屬,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目前居高不下的成本。雖然已有將薄膜電池技術植入到移動餐車、房車、觀光車等車型的相關解決方案,但這些車使用場景非常有限,與滿大街跑的乘用車差異較大。

從相關案例來看,世界上最早的太陽能汽車 1978 年在英國研制成功,當時車輛時速隻有 13 公裡。此後世界各國在太陽能汽車領域的研發有不同程度的創新,但絕大部分均為實驗室產品,無法真正實現量產,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太陽能汽車的高昂造價與能源轉換效率低,無法迎合市場需要。

所以說,紅旗轎車采用太陽能車頂,走太陽能汽車這條路,目前來看隻能當夢想談談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