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車企與新興互聯網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制造上的思維之爭、模式之爭、未來之爭,這次,我們把它聚焦在瞭雪佛蘭 Bolt 與特斯拉 Model 3 這兩部車型之上 ……
最近,一直是輿論焦點的特斯拉 Model 3 總算開始規模交貨,我們也終於可以在美國 P2P 租車平臺 Turo 上租來試駕一番。
為瞭更好的衡量 Model 3 的真實實力,我們也特地找來一個參照物——即雪佛蘭 Bolt。雖然後者隻是平價品牌,尺寸又比 Model 3 小瞭整整兩級,但二者的定價卻基本一致:Model 3 為 35000 美元,Bolt 則是 36620 美元。而且二者的續航裡程也十分接近,按最為準確的 EPA 測試結果:Model 3 為 350 公裡,Bolt 則是 383 公裡。
因此,在新一代日產聆風上市以前,整個汽車市場上能為 Model 3 找到的最好對手,就是雪佛蘭 Bolt 瞭。這兩款車一款來自於互聯網時代最炙手可熱的新興車企,一款來自於底特律的百年巨頭,將這兩款車直接進行對比,也能看到這兩派到底各自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這一期就先講講雪佛蘭 Bolt。
我直接跳到結論:Bolt 這款車的實力完全超過瞭我的預期。
我之前開過三款純電動汽車。除去價格高瞭很多的特斯拉 Model S 不談,我第一次開電動車是上一代的本田飛度電動版。當時覺得無論是 NVH、動力響應還是操控性都比普通飛度有大幅提升,於是對電動車就有瞭很好的印象。
之後又開寶馬 i3,那款車的綜合品質可以說讓我贊不絕口。雖然 4.4 萬美元的售價即使是扣除美國政府補貼,仍比寶馬 3 系略貴,操控樂趣也不如後者,但它的底盤濾震一點不差,靜音性和動力響應和平順性又明顯勝出,乘坐空間還更大,因此仍然是非常超值的選擇。
雪佛蘭 Bolt 的定位跟寶馬 i3 很像。二者同樣是車身較高的兩廂小型轎車,Bolt 的車身三圍為 4170mm、1770mm、1600mm,比 i3 長瞭 171mm,高瞭 23mm,窄瞭 5mm,基本上是相近尺寸。性能方面也差不多,i3 的最大輸出是 170 匹馬力,Bolt 則是 200 馬力,0-100 公裡 / 時加速成績分別是 6.6 秒與 6.5 秒。
它們同樣是傳統車企專門設計的純電動車產品,主打推崇科技和環保、願意接受新事物的消費者。
i3 已經是一款比較超值的車型,而我對 Bolt 評價是 " 性價比還要比 i3 高出不少 "。它的綜合品質比 i3 一點都不差,甚至可能略微超過一些,但同時續航裡程比 i3 多瞭一倍不止,而價格又低瞭 8000 美元。如果說 i3 是超值,Bolt 大概是 " 無敵值 "。
Bolt 在哪些方面比 i3 好呢?
一個是乘坐空間。我身高 1.87 米,體重不低,寶馬 i3 其實也可以供身材像我這樣的 4 個人舒適乘坐在前後排。但 Bolt 畢竟更長更高,縱向空間和頭部空間都稍稍勝出。而且後排為常規開門,不需要像 i3 一樣需要先開前門才能開後門。乘降便利性肯定是勝出的。跟普通車相比,Bolt 頭部空間尤其寬裕,完全是 SUV 的水平。
另一個勝出項比較出乎意料——是整車質感和內飾氛圍,以及創新性的功能。寶馬 i3 的內外飾設計雖然更加前衛,更有新意,但塑料感和玩具感也有一些。Bolt 的設計風格相對常規,但也有很多巧思。比如中控和儀表盤一方一圓兩個大屏,都采用綠色的主題基調,配合比較 " 幼圓 " 風的字體,讓人看起來很舒服,同時又有比較強烈的科技感。特別讓我心水的還有座椅,顏色是簡單的黑白配上紅色的縫線,其中縫線做工相當考究,而佈面的材質摸起來也特別舒服,整體感覺溫馨而淡雅。
擋把看似傳統,但實際上極具特色,所有擋位字體都為液晶顯示,熄火時完全看不到任何字體的痕跡,而在行駛過程中根據擋位不同也會顯示不同的圖案,令人眼前一亮。
Bolt 的 D 擋為普通行車擋,L 擋則增大瞭動能回收力度,松油門時會有更顯著的減速,在 L 擋上用到剎車的時候更少。下坡倒是用 D 擋就可以瞭,車輛會在下坡時自動增強動能回收力度。
而在方向盤傳統的換擋撥片位置,Bolt 有一個小的撥片按下,相當於以最高擋進行制動回收,作用類似一個手控剎車。當然因為動能回收的制動力有限,而且這個撥片的力度又不可調,實際上並不能替代腳剎。但它提供瞭一個固定以最大功率回收電能、而且又完全不使用剎車片的選項,對於以節能或增加續航為第一目的的消費者來說是有意義的,也比較有趣。
另一個有趣的功能是,當速度變高的時候,音響的音量會自動提高,以應付相對提高的行車噪音,而當降速時又能將音量降低。
總得來說,i3 的內飾氛圍讓人想起科技玩具,比如 Parrot 的無人機。而 Bolt 則讓我想起宜傢,沒有任何浮誇,也不豪華,卻十分清新而熨帖,正是我喜歡的風格。
動力和底盤方面二者基本一致,都十分優秀。
動力性能上,單看 0-100 公裡 / 時 6.5 秒的加速成績,Bolt 就已經超過瞭絕大部分傢用車,甚至比 7 代高爾夫 GTI 都略快。而主觀感受上優勢更大。
在日常行駛更常用到的 0-50 公裡 / 時加速,Bolt 的 2.7 秒就比 GTI 還快瞭 0.6 秒。更重要的是,電動車因為沒有變速箱不需要降擋,同時低轉又已經是最大扭矩,因此動力響應速度更快得多——是沒有任何遲滯的。在 100 公裡 / 時以下的車流中,Bolt 超車基本上都是隨心所欲,稍微有個機會一腳油就過去瞭。
Bolt 的濾震水平秉承瞭近幾年通用一貫的優秀水準,美國車的厚實感、細碎振動過濾效率當然做得絕對夠格。同時懸掛動作也相對比較敏捷,貼服性不錯。跟 i3 相比即使在穩定性上還有細微差距,但也已經完全超過瞭平價品牌小型車的定位,而直接奔著豪華車的水準去瞭。
Bolt 的隔音水平也是越級的。
一般來說,電動車因為電機的振動和噪音都遠比內燃機小,NVH 普遍不錯。但也仍然有水平高下之分,比如很多日系電動車的電機聲音就相對明顯。而 Bolt 跟 i3 一樣,都是完全聽不到電機聲的,同時胎噪、風噪、底盤噪音都控制得相當好。一定要挑毛病,就是車身對環境噪音的隔絕比 i3 稍差,但也基本能達到中型轎車的水平。總之整體上仍然給人相當高級的感覺。
最主要的差距是操控方面。同樣是有電池在下面壓著,Bolt 的重心似乎比 i3 略高,急速過彎時會明顯感覺到側傾。雖然比同樣身材的汽油兩廂小車還是好多瞭,但也不算好。而方向盤的指向性顯然也不如寶馬指哪打哪的感覺好。不過,日常代步,Bolt 高速巡航仍然足夠穩定,起碼是緊湊型轎車的水平,而操控也比較輕松靈活——比較短的車身使得它停車鉆巷子都還是很有優勢的。
駕駛總結:
總得來說,Bolt 這款車讓我們看到瞭在新能源車領域有一定積累的傳統大廠的造車功力。雖然沒有特斯拉那麼多的吸睛點,但它十分成熟完善,一點短板都沒有,同時很多方面素質也十分高,整體上產品力是極為出色的。在我這兩年試過的車裡面,Bolt 不是那種魅力十足、一下子就能牢牢吸引住我的類型,但真的讓我很喜歡,很滿意。開著它有一種十分舒服的感受。
這真的是一個很難擊敗的對手。特斯拉 Model 3 名聲更盛,但究竟實力是否能勝出一籌,說實話我心中是為特斯拉捏一把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