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輛全 AI 無人巴士試行,它會是共享單車新的競爭對手嗎?

07-15

7 月 10 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首輛無人駕駛小巴日前在臺灣大學水源校區開放試乘。

這臺名為 "EZ10" 的無人駕駛小巴一次可搭載 12 名乘客(6 個座位 +6 個站位),提供 0.5 公裡至 5 公裡范圍的接駁服務。"EZ10" 由法國 Ligier 公司制造,車身長度不到 4000mm,采用電能驅動。在充滿電的情況下可以 8 個小時不停運行,1 個小時可行駛 20 公裡,總共可以行駛 160 公裡。

臺媒稱,該小巴可以實現交通運輸路網中 " 第一裡 " 與 " 最後一裡 " 無法到達的接駁,使未來交通路網更加完善。

" 最後一公裡 " 的出行市場真不小,很多商傢都瞄準這個市場,共享單車、新能源物流車還有無人巴士都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

在 " 最後一公裡 " 出行方式上,目前隻有共享單車進入市場,而且規模非常大。國內共享單車模式推向市場後,多傢品牌進入,競爭非常激烈。

然後非常慘烈 ... 很多品牌做起來沒多久,就由於各種原因,很快倒下瞭。

目前雖然無人巴士仍處於試行階段,但隨著技術與法律法規的成熟,一旦正式投入使用,共享單車不僅要面對品牌間的同質化競爭,還可能面臨來自無人巴士的差異化競爭。

同樣是解決最後一公裡,共享單車很方便,有著隨用隨停的優勢。

你知道

下雨時

點擊播放 GIF/458K

烈日下

點擊播放 GIF/9K

寒冬中

點擊播放 GIF/1500K

騎車的痛苦嗎?

這些情況下,舒適的無人巴士,也許是更多人的選擇。

所以共享單車與無人巴士都各有優點,都可以滿足人們出行的需要。

可能你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公交車現在就能實現無人巴士的功能啦,多開些公交車就好。

相比於公交車,無人巴士因為不用司機,可以 24 小時都運行,提供服務。

其次,無人巴士一般都比現在的公交車小巧很多,對道路寬度的要求不高,可以在小路運行,也不那麼容易發生擁堵。

在未來,無人巴士可能還會被開發出更多好的功能。

而無人巴士的最終實現需要歸功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EZ10" 是輛四級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小巴,由喜門史塔雷克公司與臺灣大學合作成立的 "A.I. 無人駕駛車研發團隊 " 測試。

四級無人駕駛是什麼意思呢?

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公佈的劃分標準,無人駕駛汽車可分為六個級別:0 級是完全手動,5 級是完全自動化。4 級則是指在一定環境中,車輛可以在司機完全不幹預的情況下,完成所有駕駛和環境監測功能。

這輛巴士的四周,以及正車頭 / 尾都有雷射測距掃描防撞系統,搭配前 / 後玻璃上方的攝影機,以及車頂 GPS 定位系統,讓這輛迷你巴士不僅能實現自動駕駛,與車輛周圍偵測功能,若遇到障礙物時也能自行判斷並停車。

其實無人巴士並非新鮮事物瞭,無人巴士在很多國傢都路測過,甚至有些現在已經正式投入使用。

2017 年 4 月 4 日,英國倫敦,英國無人駕駛巴士 GATEway 公路運行,正式投入使用。

2017 年 1 月,法國初創公司 Navya 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巴士阿爾瑪 ( Arma ) 在美拉斯維加斯成功試運行。

2016 年 12 月初,澳大利亞的 RAC 在南珀斯完成瞭為期三個月的無人駕駛路試試驗。

2016 年 11 月,日本無人駕駛巴士 Robot Shuttle 成功完成測試。這款無人駕駛巴士共有 6 個座位,行駛速度為 40 公裡 / 小時,計劃將其推廣到 " 最後一英裡 " 服務項目中,專門針對從公共交通工具到目的地之間的交通運輸。

2016 年 7 月,瑞士郵政巴士 ( PostBus)與初創公司 BestMile 合作打造的無人駕駛巴士,已開始在錫永(Sion)市區試運行。接受測試的無人駕駛巴士采用純電力驅動,無方向盤和車剎,可載 11 名乘客,最高時速為 20km/h。

2015 年,IBM 與汽車制造商合作打造的一款搭載 IBM Waston(沃森)物聯網技術的自動駕駛巴士 Olli 在華盛頓進行瞭測試。

近幾年,多國進行無人巴士測試,實施相關政策推進無人巴士發展,與無人巴士的商業前景有很大的關系。

由於線路固定、安全性高、載客量大、環保、全天運行等原因,無人巴士更有利於商業化,也更加具有前景。

但無人駕駛巴士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缺點。比如行駛速度慢、頻繁停車、法律法規不明確、事故責任認定不清等一些老問題。

不過,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這些問題會慢慢被解決,無人巴士在未來將會為城市和周邊道路的出行提供全新方式。(城市公交愛晚點的現象也可能會消失啦 ~)

英國無人巴士現在已經正式運行,據報道,日本計劃 2025 年投入使用無人巴士,看來,無人駕駛是未來全球都努力朝著實現的一個方向,可以說是大勢所趨瞭。 而無人巴士一旦推廣,巴士司機的飯碗可能就不保瞭,而無人駕駛技術一旦成熟,所有的司機都將失業。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