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傢已經在校園裡
感受到瞭愉(huan)悅(tuo)的節日氣氛
今天,我們要為大傢介紹一位,
來自物理學系的女神——陸士嘉先生。
陸士嘉先生創辦瞭中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是北京航空學院(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籌建者之一,享有崇高的地位。她是師大物理學系的傑出系友,也是 1929 級物理學系唯一的一名女學生。
1933 屆物理學系學生和部分教師合影
陸士嘉原名陸秀珍,生於 1912 年的 3 月 18 日,婦女節後 10 天。10 歲進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與著名力學傢錢學森同班。12 歲考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1929 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成為當時物理學系唯一的一名女學生,1933 年以優異的的成績拿到學士學位。1937 年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當年神一樣存在的學校)研究院,打算投入普朗特門下。
普朗特是近代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的奠基人,輩分極高,著名的馮 · 卡門是其博士生,我國著名的力學傢錢學森和郭永懷是馮 · 卡門的弟子。據說普朗特最初看不起中國學生,當時女學生在德國也是很受歧視的。陸士嘉恰好是來自中國的女學生。起初普朗特拿瞭幾道題目想讓陸士嘉知難而退,約定題目做出來瞭就可以收其為弟子。沒想到被陸士嘉三下五除二就給解決瞭,大出普朗特的意料之外。普朗特就收陸士嘉為其學生。陸士嘉便成為普朗特門下惟一的女學生和中國籍留學生,最後還是普朗特的關門弟子。如果從這裡算來,陸士嘉是馮 · 卡門的師妹,錢學森和郭永懷的師叔瞭。
1942 年,陸士嘉完成瞭博士論文《圓柱射流遇垂直氣流時的上卷》,獲得瞭哲學博士學位,並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洪堡獎學金的女博士。畢業之後,先後在柏林高等工業學校、薩克遜堡造船廠柏林設計研究部、哥廷根大學工作。
1946 年回國後,陸士嘉先後在天津北洋大學和清華大學任職。1952 年,擔任北京航空學院(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後任該校教授,主持建設瞭我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籌建成立瞭空氣動力學研究室,並首任該研究室主任。陸士嘉參與創建一整套低速風洞,同時又積極參與和組織全教研室人員自行設計和制造超聲速風洞和大型機械式六分力天平。
1952 年北航建校初期工地(沈元/陸士嘉/徐華舫)
陸士嘉學識淵博,尤以粘性流體力學見長,同時她還關心、支持新興流體力學分支理論研究,為發展磁流體力學、生物流體力學等做瞭大量的工作。她潛心教學,出版瞭大量專著和教科書(參見下表),培養瞭我國首批空氣動力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為發展我國力學事業和培養航空工業的科技人才做出瞭貢獻。
此外,陸士嘉先生之高風亮節,也非常人所能及。在此僅僅列舉兩件關於陸士嘉的軼事。
為什麼陸士嘉不是學部委員(中科院院士)?
1979 年,中國科學院增補學部委員,她被推薦為候選人。她認為 " 自己回國以後主要搞教學工作,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不合適作學部委員。" 她後又給中國科學院學部寫瞭一封信,懇求從候選人中刪去她的名字。信中表示 " 年紀大的同志應該主動設法為中青年同志創造條件,應該讓他們在前面發揮作用,我們這些人不當委員也會提意見、出主意,絕不能由於我們而擋住瞭他們,這樣對中國的科學事業發展不利。"
為什麼普朗特的《流體力學概論》譯者中有郭永懷的名字?
50 年代,郭永懷曾翻譯出版瞭普朗特的《流體力學概論》。普朗特逝世後,他的學生們根據流體力學的新成果、新發展修訂該書,改寫瞭大部分章節,使其內容更為豐富。1968 年郭永懷因飛機失事以身殉國。為把這本名著的新版本介紹給我國讀者,陸士嘉於 70 年代後期將該書德文第七版修訂本譯為中文,並建議新譯書仍然隻署郭永懷的名字。後經出版社反復動員解釋,她才勉強同意加上自己的名字。
為瞭紀念陸士嘉的傑出貢獻,去年 3 月 18 日,北航舉行瞭陸士嘉先生誕辰 106 周年紀念會暨陸士嘉實驗室揭幕儀式。
北航黨委書記張軍院士、校長徐惠彬院士、副校長房建成院士、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教授、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教授、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學會學術部部長宋軍研究員,及鄭哲敏院士、王永志院士、潘際鑾院士、龍馭球院士、黃克智院士、過增元院士、李衍達院士、李傢春院士、戚發軔院士、張涵信院士、陳懋章院士、李椿萱院士等學界代表與相關單位領導、嘉賓,會同陸士嘉先生的傢屬、朋友代表、學生代表共 200 餘人出席此次活動。活動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房建成主持。
(圖為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教授,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教授,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院士先後作為嘉賓代表發言)
《北京新聞》於 2017 年 3 月 19 日對此事進行瞭報導。
此等陣容,足以彰顯陸士嘉先生在力學界的地位。值此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來之際,也讓我們向這些以陸士嘉先生為代表的師大傑出女性致敬!
來源:京師物理、北航新聞網、北京電視臺
編輯:杜佳薔
責任編輯:魏遼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