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平:應試教育的“劇場”,誰來當保安

03-08

楊東平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本文根據楊東平老師 3 月 1 日在《我國中小學生 " 減負 " 問題研究報告》發佈會發言整理。

關於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業負擔,擇校亂象,現在有一個流行的詞:" 劇場效應 "。是說在劇場看演出,有一部分人不守規矩站起來,導致所有人都被 " 綁架 ",不得不站起來。在我看來,這個說法是對劇場極大的侮辱,我們何曾看到過這樣的劇場?因為每個劇場都有保安!

中國教育領域出現的問題是教育生態的失衡。造成 " 劇場效應 " 最重要的原因,其實就是 " 政府失靈 ",或者叫政府缺位,應該監管和保障公共秩序的政府職能消失瞭,任由培訓機構興風作浪,推波助瀾。

十幾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瞭無數個 " 減負 " 令,為什麼還出現 " 劇場效應 "?可見這個 " 保安 " 是不負責任的。一直到最近,從上海、成都開始,到四部委的文件,政府部門真正把治理學生負擔問題提到瞭議事日程,而且是動真格的。

義務教育擇校競爭、學生負擔過重的亂相由來以久,因素非常復雜。我們的政策建議,最重要的一點是改善政府治理

義務教育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舉辦的,政府必須承擔這麼一個事關教育公平、社會公平的責任。第二是要建立教育的理想共識,這是有效的教育治理的前提。第三是改變公辦學校的品質,第四是規范培訓行業。盡管我們當前集中在整頓培訓機構上發力,但是我們都知道培訓教育被稱之為 " 影子教育 ",它是如影相隨跟在學校教育身後,如果學校教育改善瞭,影子教育生存的機會就沒有瞭。

第一個問題,關於 " 政府悖論 ",或者叫政府失靈。

這次教育部等四個部門聯合發文提出具體明確的治理措施。教育領域有《義務教育法》等很多法,但是教育部門沒有執法隊伍和執法能力,上海這次也是采取聯合執法的方式,並開始探討建立教育執法隊伍。核心的問題是有效解決政府失靈的問題。

很多校長、老師對隻把板子打在他們身上很不服氣。的確,一個地方教育混亂無序,惡性的升學率競爭,一定是地方政府、教育局的責任。要對地方政府和公務員的失職、瀆職行為進行查究、問責。

我們建議,教育治理要引入反腐機制,紀委要介入。既然大吃大喝的問題紀委都管,都可以剎住,教育難道不是更重要嗎?當然,我們的目標是建立現代教育制度,實現多元主體共建共享的現代教育治理。通過標本兼治,規范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競爭,規范和治理教育培訓機構,改善公辦教育的品質。

第二個問題,有效的教育治理的前提,是貫徹《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所確定的教育方針、教育價值,形成多元主體的價值共識。

這個問題特別重要。在這些年的市場亂相中,我們的輿論、教育理念的傳播,基本上被培訓機構所掌控,培訓機構制造教育焦慮的產品不斷升級。

從早期 " 起跑線上的競爭 " 的宣傳,到今天已經變成 " 階級競爭 " 瞭,甚至出現瞭 " 寒門,真的應該絕育 " 這樣挑動階層對立、非常 " 反動 " 的話語,把擇校競爭上升到階級鬥爭,制造傢長的恐慌。

這都是網上的文章中截屏下來的畫面。例如說 " 上升通道關閉 "," 再努力也沒用 "、" 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 等等,用凡此種種刺激性的話語來忽悠傢長。這樣的惡性宣傳,網管部門該不該管?這些文章許多是培訓機構的軟文。

面對洶湧的商業忽悠,政府和學界正能量的聲音幾被湮滅,要弘揚正確的價值越來越困難,但是這仍然是教育治理最重要的前提。要重申義務教育的宗旨,義務教育本來應該是免費免試就近入學的,但是今天它的費用之高令人咂舌!造成這樣的局面實在是令人不能容忍。

義務教育以社會公平、保障每個孩子的學習權利作為核心的價值,是社會公平的基石,而不是選拔性、淘汰性、競爭性的,不是培養少數尖子的教育。但是這樣的概念現在蕩然無存,大部分教師、學校和政府的概念都是培養少數精英、上重點大學。

要重視教育公平的價值,保障公立教育的公益性,避免教育系統的兩極分化。另一個價值共識是對教育創新的重視。

我們已經進入智能機器人的時代。2017 年高考,成都有一款高考機器人參加瞭數學考試。但我們還在用最傳統的方式培養考試機器!我們現在畸形的應試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跟世界教育的走向差距實在是太大瞭!

在教育變革問題上,我們要有極強烈的憂患意識,極大的緊迫感和危機感,而且需要有革命性的思路。隻靠開會、寫文章是不行的。

第三, 改善公辦學校的品質、激發學校的活力。

一是規范義務教育學校的行為。首先要定點消除大城市中依然存在的薄弱學校。一個學區有一所這樣的學校,傢長們就會被迫選擇擇校。以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經濟實力,定點消除這些弱勢學校是並不困難的。

二是落實教育部要求的 " 示范性高中指標下放 " 達到 50% 的要求,這對緩解小升初競爭是釜底抽薪的有效措施,能極大的緩解傢長對於小升初競爭焦慮。它可以打破現有的升學鏈條,隻要在自己所在的學校是第一梯隊的,就可以進入重點高中。在山東、安微等很多地方,這一比例都達到瞭 60% 以上,山西甚至達到瞭 90%,但是上海和北京目前都在 20% 左右。

三是繼續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關於減少作業和考試,嚴格限制超量作業、禁止排名和公佈成績等措施很多,實施的關鍵是對教育局和校長實行問責。

四是嚴禁在校教師參與課外補習。這是我們這次研究最大的發現:教師自辦的補習班、有償補課的違規行為相當嚴重,約占整個培訓市場的 70%-80%。大城市名牌學校的教師一年補習費的收入可達一二百萬。

五是規范民辦學校的行為。在上海、杭州、成都、廣州等大城市,擇校變成瞭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的競爭,這和我們當初發展民辦教育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民辦學校的功能本來是為瞭增加教育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現在民辦學校同樣實行嚴厲的應試教育,利用特殊政策逐漸把公辦學校擠垮。這是我們追求的目的嗎?現在的問題和態勢已經改變瞭,需要重新審視公辦 - 民辦學校的關系。

最後就是公辦學校應該回應傢長需求,用多種方式提供課後服務。傢長選擇培訓學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下午三點半以後孩子沒有去處。我們應當借鑒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通過購買服務,公辦學校和社會組織是有可能為學生提供課後服務的,這能夠有效地降低傢長的培訓需求。

" 三點半現象 ",即學生 3 點半放學後無人接管

關於規范和改善義務教育的學校行為,有一些非常基本的方面。比如說整個中學階段,初中和高中各用一年的時間進行高考復習是合理嗎?是符合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的嗎?這類做法是嚴重違背教育規律、教學計劃的,卻已經變成瞭普遍的現實。這難道不需要反思和改變嗎?特別值得重視的還有教師,已經發生瞭由於教師自辦課外補習迫使學生參加而導致學生自殺的案件。

另外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權利。最近比較熱門的一件事情,就是衡水的 " 二二四運動 "。衡水系的中學原定正月十六開學,結果臨時通知初八開學,很多學生不幹瞭,發起瞭一個全市性的抵制提前開學,反映瞭學生不願意再服從學校的強權、肆意侵犯學生的權利的行為。

另外,衡水中學高中用三個學期進行高考復習,這種行為該不該制止,該不該追究?否則又會出現 " 劇場效應 ",最後全中國的高中全都變成瞭一年半時間上課,一年半時間補習,這還叫什麼教育?

以上還是一些治標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源頭治理。

第一個是改革基礎教育的管理體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實際地取消義務教育學校的重點身份和行政級別,將部屬學校、省市屬學校下放到地方,實行屬地化管理。這些學校有的是處級、副處級、科級、副科級,造成瞭學校的不同等級並賦予不同特權。省會的名牌高中可以在全省范圍內掐尖,其他的學校不就垮瞭嗎?招生特權惡化瞭學校之間的正常的發展。所以下放學校的事情是需要考慮的。

二是在城市實行以市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從而有利於統籌配置教育資源,促進城市區域內教育的均衡發展,取消區級之間不必要的升學率競爭。義務教育以區縣域為主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針對農村的;套用到城市就增加瞭不必要的競爭,區與區之間的生源競爭是多餘的。我們瞭解全世界所有的大城市,包括紐約、巴黎、莫斯科都是一個大學區,而不是在城市內分割成若幹學區,互相競爭。

第二個就是開展中小學辦學體制,通過供給側的改革,滿足多樣化的需求。要通過管辦評分離、委托管理的辦學體制改革,擴大辦學自主權,恢復公辦學校的辦學活力。PISA2015 的數據顯示,學校的自主性與減少課外補習具有正相關性,是非常值得重視的概念。另外是面向社會開放辦學,擴大教育多樣性和選擇性,使很多小規模的創新學校、在傢上學合法化,給傢長提供更多的選擇性。

教育的理想是構建一種低競爭、低控制、低評價的教育形態,按照 " 整體裁軍 " 的思路,把考試競爭的強度和烈度大幅度地降下來。譬如現在我們已經達到 90% 的烈度瞭,能不能降到 50%?這需要政府的宏觀管理和發力,改變過度競爭的現狀。

——適時地提出高中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盡管全國普遍實行 12 年義務教育條件還不具備;但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其發展水平已經超過很多國傢普及 12 年義務教育所要求的水平。教育資源豐富的大城市可以率先嘗試。取消瞭中考這個層級,就可以大大降低教育競爭的強度。

——借鑒韓國 " 自由學期 " 的改革,就是在初中的一個學期沒有任何考試,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開展多種社會實踐活動,給學校和學生松綁。

——繼續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小學實行等第制改革,中學開展增值性評價和 GPA 評價。小學的等第制喊瞭很多年,就是做不到,從小學一年級就是百分制。但是在建國後很長時間內,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實行五分制,最優秀的學生全五分。那時候照樣也有升學競爭,為什麼那時候能做到的事情,我們現在做不到呢?而且,全世界無論小學大學都實行 ABCD 的等第制評價。必須要改革,而且應當是很容易改的。

2016 年 9 月 1 日,滬上小學推行 " 等第制 "

最後,是促進教育培訓行業的規范發展和轉型發展。

除瞭加強行政監管和執法,實行行業自律,通過擴大社會參與來約束培訓機構的行為;促進培訓機構的轉型發展是一個新的提法。培訓機構本身也有這樣的需求,從應試培訓轉型到開展素質教育。民辦培訓機構的優質教師資源很強,能不能引入到公辦學校的教學中?是完全可以作為的。北京市從 2014 年起購買培訓機構的教育服務,已經做瞭有益的嘗試,是十分有效的。

關於減負的教育治理,比較新的概念,是強化教育的執法權,引入反腐機制;第二是教育生態的改善,重在源頭治理;第三是向學生和傢長賦權,抵制過多作業、抵制提前開學,傢長和學生應當有選擇權,傢長認為過瞭 12 點瞭不能再做瞭就不做瞭。傢長對孩子的健康權和休息權應當擁有決定權,這本來就是傢長的權利。

又譬如靈活上學的權利,在我們還沒有整體實行學校彈性學習時間的情況下,能不能給傢長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允許一些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調配時間,比如每周有兩個半天不來學校上課,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這能極大提高傢長留在公辦學校的意願。

最後,要加強信息公開,例如關於中小學生自殺,這個情況越來越嚴重,觸目驚心,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將它納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從而有效地預防和幹預,而不是采取鴕鳥政策,視而不見,任其發展。我前兩天發瞭一篇公眾號的文章:"花季天使的隕落,如果沒有一點回音,他們就真的是白死瞭!" 我們的教育確實對不起學生。

所有這些,就是我們這個研究的主題:從應試教育突圍!謝謝大傢!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