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企業的經營中都有著一個理念,這個理念就是 " 誠待天下,薄利多銷 "。首先,誠待天下是一個顛簸不破的真理。但是,薄利多銷是否還像我們老祖宗說的一樣,成為做生意經商的不二法門的呢?
在大多數中國傳統生意人或者企業傢的心中,當企業遭遇到和生產同樣產品的競爭對手的競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相信所有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打折,降價,用更低廉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因為我們的企業傢們都知道一件事,中國人永遠是價格敏感的,隻要你便宜,哪怕隻便宜一塊錢,也會有老大爺老大媽們不遠十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過來排隊。所以隻要我們祭起價格的大棒,那麼肯定會有一定的效果的,畢竟老祖宗教育我們的是,把價格降低點,從而換來瞭銷量的增加,雖然咱們每件少賺點,我們通過多賣點,多提高一點銷售額不也一樣嘛?
的確,這個手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非常成功,我們中國如何成為世界工廠的,靠的就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有便宜的人工,有價格低廉的原材料,所以我們就能生產出來最便宜的產品,靠著這些物美價廉的產品,中國制造在世界上暢通無阻,甚至於外國人如果不用中國貨甚至會生存艱難。但是,拼價格隻是一時之計,因為你的成本低,永遠會有比你更低成本的地方,比如說搶走瞭中國訂單的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甚至非洲,當我們的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的時候,我們還能夠和這些不發達國傢去比拼成本嗎?
所以,我們今天講的就是薄利多銷如何成為害死中國企業的枷鎖?
一、根深蒂固的薄利多銷文化
薄利多銷作為中國人傳統的經商思維,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中國剛剛從西周的奴隸社會進化到封建時代,中國大地上諸侯國盛行,因此在國與國之間湧現出瞭大量的商人群體,他們中有名滿天下的大財神范蠡,有最後位極人臣的大商賈呂不韋,這些人通過在各國之間的倒買倒賣聚集瞭巨大的財富。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金科玉律就是薄利多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小農社會中,社會的科技文化發展水平極度落後,科技進步靠的不是某個人的發明創造,而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在這樣的過程中,在一代人的生活范圍內,生產力水平基本上難以得到真正的提升,那麼在生產能力極度低下,人民收入非常低,商品又非常短缺,產品種類非常有限的情況下,那麼我們該如何經商呢?
假設,在一個縣裡面,張三賣燒餅,武大也賣燒餅,那麼這樣就是一種完全的同質化競爭,那麼選擇就隻剩下一個,賣的便宜唄,因為便宜所以薄利多銷,讓更多的人選擇你而不是別人。但是,這樣同樣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把所有的企業或者當時不說企業,就是商人吧,拖進瞭價格戰的汪洋大海。
記得瀚哥很多年前看過一個電視劇《大染坊》,電視劇裡面的主人翁就是聯合同一個城市的染廠去用價格戰對抗上海的大企業,對抗到最後完全不是正常的經商模式,而是成為瞭所謂傢底的比拼,誰的傢底厚,誰才能笑到最後。同樣在我們現代幾乎也是如此,在前不久的滴滴、優步大戰中,滴滴就是憑借價格戰,憑借自身深厚的實力,吞並瞭快的,吃掉瞭優步,最後成為獨步天下笑到最後的贏傢。
隻是這樣真的對嗎?因為我們的科技日新月異,生產力水平早就和當年的春秋戰國不可同日而語,在商品經濟如此大發達的今天,薄利多銷意味著你必須進入價格戰的紅海,讓自己成為價格戰的犧牲品,最後就成為瞭純粹的惡性競爭。然而,我們的消費者除瞭之前的價格敏感之外,越來越接受不一樣的東西,我們在追求自身的個性,而不是批量制造出來的共性的東西。所以,現在再進行價格戰在某種程度上不啻於一種最愚蠢的競爭策略。
二、從薄利多銷到厚利多銷
縱觀全世界的商業界,持有薄利多銷理論的往往都是中國人,但是我們由於利潤不足,導致瞭中國企業的研發能力極度落後,隻能夠承接那些成本低廉,技術水平不高的加工代工制造業的工作,真正能賺錢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營銷推廣都不在中國,並且由於利潤低廉想要投入足夠的金錢去做研發都難以做到,這種現在產業發展中國的困局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薄利多銷惹的禍。
因為薄利多銷價格低,所以消費者會越來越習慣於市場的低價情況,商品的價格又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預期和消費傾向,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消費者逐漸習慣瞭所謂物美價廉的商品,就導致瞭消費者對於商品本質看的越輕,對性價比看的越重,然而,性價比最終就會把企業拖入到軍備競賽當中,讓大多數企業成為瞭軍備競賽的犧牲品。
舉個大傢都知道的例子來說,中國的國產智能手機一直都是一種價格軍備競賽的戰爭,最早小米將智能手機的旗艦機型定位到瞭 1999 元,通過紅米將入門機型的價位定格到瞭 999 元,結果導致瞭整個智能手機產業的軍備競賽,最終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在追逐參數,追逐性價比,導致瞭整個產業的惡性循環,現在迫不得已全面一起漲價,之前想買手機搶不到,現在卻又四處漲價,讓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極糟。
我們再來反觀另外一個國傢德國,德國的東西質量好基本上算是大傢公認的事情瞭,但是質量好的德國產品卻從來不用所謂物美價廉,薄利多銷的價格戰,就像在汽車產業中,中國企業、日本汽車、韓國汽車是價格便宜還省油但是安全性能卻不高,反觀德國汽車,雖然價格相對昂貴,卻產品質量過硬,從而在世界上獲得瞭不差的聲譽。因此,低價格元不等於高性價比,更不一定是消費者喜歡的東西。
因此,低價意味著沒有利潤,沒有利潤的產品即使有再好的流水,但不賺錢甚至虧損卻是企業的心頭大患,想要保住利潤,要不就像做期貨一樣,讓產品完全搶不到,要不就隻能降低標準,這樣導致低下的用戶體驗無異於自掘墳墓,自毀長城,最終的結果就是低價競爭,自己把自己作死。
所以,現在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問題不是我們能夠用多低的價格去做價格戰,而是如何能夠做厚企業的利潤,讓企業真正從薄利多銷進化到厚利多銷。
三、如何做到厚利多銷?
也許瀚哥前面說的,很多朋友覺得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如何讓企業真正進化到厚利多銷呢?瀚哥認為,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追求個性化的時代,是一個追求長尾市場的時代,市場上消費者的需求逐漸差異化,這也就要求企業的產品要有足夠的差異化。
如何能讓消費者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就能夠讓消費者為產品的高定價買單,舉例來說,大名鼎鼎的日本生活用品制造商無印良品,從價格的角度來說是一個價格相對較高的生產廠商,其銷售的各種產品價格都比超市中的同類產品貴上一些,但是無印良品在國內卻是一直銷量爆棚,究其根源就是在於他們成功抓住瞭消費者的心理,讓消費者願意為多餘的溢價買單。隻要買過無印良品東西的人相信都知道無印良品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品質過關,質量絕對不差於甚至優於國內產品,第二個特點則是極簡主義的工業設計,無印良品的每個商品的設計感都很強,這種良好的工業設計讓消費者的體驗很好,所以消費者願意為這種溢價買單。
因為品質高,因為設計感強,所以能夠從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現在對於中國企業何嘗不是這樣呢?如果你的企業能夠生產出品質過關的產品,能夠做到優秀的設計,那麼同質化和價格戰的泥沼就與你無關,高利潤,高附加值的良性循環離你也就不遠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