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 " 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 " 四大發明,現有 "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 " 新四大發明。以摩拜、ofo、小藍等為首的共享單車開始走出國門,你怎麼看呢?
共享單車海外圈地並非我們想象的那般粗暴,出海之路風險未知,而且很燒錢,反而要步步謹慎。
摩拜表示並不是每個城市都適合騎單車出行,它們進駐海外城市之前,會展開全面調研,並且與當地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門進行溝通,瞭解彼此的意願,隻有當一切都合適後,才會進行嘗試運營。
小藍單車曾經也表示會優先考慮人口密度較大且有騎行文化或國際知名的城市,在這些城市落腳會更合適些,而非盲目擴張。
目前,摩拜、ofo、小藍在海外市場的單車投放累計總數估計還不超過 3 萬輛,甚至還不如廣州一個行政區所投放的單車數量,隻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已,海外影響力有限。
各傢海外佈局情況
摩拜:今年實現全球 200 城小目標
摩拜海外擴張節奏:2017 年 3 月 21 日,新加坡正式運營,投放數量未知;2017 年 6 月 13 日,英國曼徹斯特與索爾福德,合計投放 1000 輛單車。
2017 年 6 月 22 日,宣佈在日本福岡成立分公司,投放數量未知;2017 年 6 月 23 日,宣佈在日本札幌提供服務,投放數量未知;2017 年 7 月 25 日,宣佈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與米蘭運營,投放數量未知。
↑↑↑(圖示:摩拜在意大利)
摩拜的優勢在於產品,尤其是它那把智能鎖,掃碼即解鎖在我國繁榮的移動互聯裡習以為常,但放之海外市場仍是一件新鮮事。
更重要的是,智能鎖整合瞭北鬥、GPS、格洛納斯多模衛星導航芯片和物聯網通信芯片,通過大數據手段實現各國網絡的無縫切換,實現全球精細化智能運維。
" 它不是輛普通單車 " 的自信讓摩拜迫不及待地立下 " 年底全球 200 城 " 的目標,當然,國內城市還是大頭。
↑↑↑(圖註:摩拜單車在日本福岡召開發佈會)
ofo:下半年側重西歐與東南亞
ofo 海外擴張節奏:2017 年 1 月,宣佈新加坡正式運營,累計投放瞭 2500 輛單車;2017 年 4 月,宣佈英國劍橋試點運營,投放 50 輛單車;2017 年 6 月 9 日,宣佈哈薩克斯坦正式運營,投放 1000 輛;
↑↑↑(圖註:ofo 單車在海外)
ofo 計劃在 2017 年下半年覆蓋德國、法國、荷蘭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傢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傢。
海外擴展思路與國內一樣,先立足於需求密集的大學校園,然後逐步擴張至城市。
我們所看到的 ofo 在英國是選擇劍橋大學,而在新加坡之所以選擇西海岸公園,是因為它毗鄰新加坡國立大學。ofo 還是堅定地執行由校園輻射到城市的戰術。
↑↑↑(圖註: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今年訪華並參觀瞭 ofo 總部)
而在今年 5 月,ofo 與鳳凰單車達成戰略合作,其中一大利好在於鳳凰擁有成熟的國際出口經驗,能幫助 ofo 減少出海的阻力。
小藍:別忘瞭我是第一個出海吃螃蟹的 ......
小藍海外擴張節奏:2017 年 1 月,宣佈正式登陸美國舊金山灣區,投放 200 輛單車。(沒瞭 ......)
↑↑↑(圖註:小藍單車英語版官網配圖)
小藍應該是最早有出海動作的國內共享單車平臺,與前面兩位大佬對比,小藍的出海佈局貌似隻是試試水而已。
截止目前所瞭解到的信息,小藍單車暫時沒有其他海外城市運營的消息。這也是可以理解,小藍在國內共享單車處於第二集團的位置,單車數、用戶量、訂單量以及資本都落後於前面兩者,出海計劃就顯得更 " 小巧 "。
↑↑↑(圖註:小藍單車)
不過,人傢小藍單車主打差異化,也是少有的共享單車品牌聲稱要在單車車頭上配屏幕的,說不定國外好戶外廣告這一口呢?更別說這是一個移動的戶外廣告展示。
它們為何要出海?
↑↑↑(ofo 與摩拜在新加坡運營均超過 100 天)
雖然我們平時看到滿大街各色共享單車,以至於我們認為共享單車已經飽和瞭,但這情況隻出現一線城市,事實上,除瞭一二線城市外,國內許多三四城市以及縣級市都還未滲透。
那麼急於出海的原因是什麼?
大原因不外乎這幾點,或是進一步獲取資本青睞、或是產品出口變技術出口的轉型、說得虛一點就是為瞭拯救地球的擁堵等等。
業界也提出瞭另一種觀點,共享單車出海實則是國內支付平臺在下的一盤大棋,我們知道,阿裡投資瞭 ofo,騰訊投資瞭摩拜,而共享單車出海將助力微信支付、支付寶在全球范圍的進一步擴張。
而從小的原因去分析,據瞭解,新加坡當地私人汽車實現限制政策且打車費用高,騎共享單車成為最經濟的出行方式,當地的騎行費用約合人民幣 10 元 / 小時,遠超我們這邊的 1 元 / 小時,巨大的利潤空間自然吸引摩拜、ofo 加入爭奪,甚至有人理想地提出單純通過收取車費就能實現地域盈利。
另外,我們註意到摩拜與 ofo 均首選新加坡作為海外部署的首站,同時新加坡也是兩者最大的海外市場。倘若說共享單車是人類素質的照妖鏡,那麼選擇素有以文明著稱的新加坡作為海外主落腳點,是否還擁有較高的實驗意義呢?
共享單車出海遭遇水土不服
當地人使用習慣
首先先來聊產品,適合中國人的產品並非放之四海皆好用,例如適合亞洲人的單車就無法匹配身材比較高大的歐美人,已經有英國曼徹斯特用戶投訴單車無法匹配他的身材。
我們在一傢當地媒體橫評上獲知瞭當地群眾對摩拜與 ofo 一些不滿意見,摩拜 GPS 存在本地優化缺失問題,而 ofo 單車由於沒有 GPS 致使尋車困難。這就說明共享單車在產品上需做一些本地優化的設計。
法律法規
無樁共享單車的優勢在於相對自由的停放設計,然而這把雙刃劍也造成隨處停放的亂象,這問題在海外某些國傢被放大化,不少發達國傢對於公共環境占用現象的容忍度會更低,亂停亂放在海外仍舊需面對的麻煩。
另外,美國法律規定,騎行者騎自行車在夜間行駛時需要開車燈並且需佩戴安全帽。在英國也是如此,規定自行車需安裝自行發電的安全車燈。
↑↑↑ ( 圖註:充滿科技元素的共享單車在美英運營還缺照明燈 )
本土競爭對手
海外共享單車競爭也不排除存在地方保護主義,不少海外城市都有政府部署的有樁租賃單車或是已有類似的共享單車存在,摩拜 ofo 的入駐需與這些地頭蛇進行正面交鋒,例如新加坡 oBike 目前仍是當地頭號共享單車品牌,單車運營數量超過摩拜和 ofo,除瞭數量劣勢,oBike 在當地民眾的口碑是排第一的。
另外,由於共享單車需不斷投放單車來實現全城區域的覆蓋,這一緩慢的過程,也給予當地後來者充足的備戰時間差。遠程作戰的摩拜、ofo 們會顯得比較吃力點。
運營成本
海外運營成本自然比國內高很多。ofo 戴維在活動演講中曾提及到海外運營團隊的規模,他表示目前 ofo 已在全球 20 多個國傢建立辦公室,擁有 50 多位全職員工。
這麼粗算起來,平均每一個城市有 2-3 位全職員工負責當地工作。" 小團隊作戰 " 放在臺面上可被效率、靈活所修飾,實則是降低成本、精簡人員的妥協。
目前由於海外體量小,ofo 與小藍的單車都是由國內生產後批次運輸到海外進行運營,若後續需進一步擴張,需與當地單車制造商進行合作,材料與人力成本高居,運輸與關稅問題也會很突出。
目前,百度一下就會發現不少媒體開始唱衰共享單車出海 .
汽車科技頻道認為現在蓋棺定論過早瞭,反倒認為共享單車出海屢屢觸礁,將加速共享單車的優勝劣汰的,有能者的大局運營能力會日益增進,產品體驗也會隨之漲升,行業門檻提高,杜絕跟風之勢,這不正是我們希望所見到的結局嗎?